李 鑫 (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六安市城南公園管道橋是一座跨越淠河總干渠的景觀橋梁,該管道橋兼顧行人和兩根直徑1.2m的自來水管道通行,橋梁跨徑布置為:39m+88m,全長127m。橋面寬11.4m。主梁采用混凝土單箱三室截面。混凝土塔柱采用雙肢矩形實心截面。混凝土塔柱與主梁成60°夾角布置。橋梁造型新穎,寓意深遠;與城南公園整體景觀協調性較好,建成后將成為城南公園區域重要節點性景觀建筑。橋梁總體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六安市城南公園管道橋橋型總體布置圖
①橋面寬度:總寬11.4m;橫向布置為2.5m人行道 (含人行道欄桿)+1.7m索塔拉索區+3.0m管道敷設區(含人行道欄桿)+1.7m索塔拉索區+2.5m人行道(含人行道欄桿)。
②設計荷載:人群3.5kN/m;管道荷載參照給水排水標準圖集取值;結構體系升溫按25℃;體系降溫-25℃考慮。
③通航標準:規劃Ⅵ級限制性航道(橋下通航凈空按Ⅵ級航道(1)進行控制);淠河總干渠通航凈空對應于正交斷面不小于30m×4.5m(寬×高);通行凈空不小于4.5m。
④地震烈度:工程所在場地抗震烈度為7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本橋按7度進行抗震設防。
⑤設計水位:最高通航水位51.24m,百年一遇水位為51.92m。
主跨和邊跨主梁均采用單箱三室的閉口箱結構,主梁高度為1.803m(含3mm鋪裝),全寬11.4m。橋面設置雙向1.5%橫坡,橫坡采用頂底板平行傾斜設置;箱梁約8m設置一道橫隔梁,橫隔梁厚度為30cm;箱梁頂底板厚為25cm;中間兩個腹板厚45cm,邊上兩腹板厚30cm;兩側邊支點各設置一道端橫梁,3#墩頂橫梁兼顧壓重作用,橫梁為4m,1#墩頂橫梁為2m。主塔與主梁相交段范圍內,主梁采用實心截面。主梁結構布置見圖2所示。

圖2 六安市城南公園管道橋橫斷面布置圖
橋梁為塔梁固結斜塔斜拉橋,是兩跨連續剛構體系,塔梁墩基礎固結。上部結構由塔、梁和拉索組成。塔身和主梁均為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其中主梁按預應力混凝土A類構件設計。
塔身立面后傾30°,縱橋向塔身寬3.5m,與主梁相交處漸變為11m,橫橋向塔身上下厚度均為1.7m,塔結構高50m;兩個塔身通過8道橫梁連接為整體,橫梁尺寸為1.5m×3.0m(高×寬)。塔柱和橫梁均為實心截面。
因造型和結構需要,本橋主梁、主塔與主墩連結成一體,局部圓弧過渡。主墩承臺厚3.5m,下接9根Φ1.5m鉆孔灌注樁,樁基長度為20m。1#、3#邊墩采用樁柱式墩柱,即1.0m墩柱接1.2m樁基,1#墩樁基長度為15m,3#墩樁基長度為18m,鉆孔灌注樁基均為嵌巖樁;梁兩端設置人行踏步供行人通行。
主跨拉索與水平面夾角為25°,在梁上的索距為8m,拉索共12對,邊跨4對,主跨8對。采用91φ7、121φ7兩種高強度低松弛鍍鋅高強鋼絲成品束,抗拉標準強度1770MPa,錨具為冷鑄墩頭錨。拉索吊點位置設在主梁底部,通過錨固鋼板將索力傳遞給主梁。拉索張拉端設在塔身后側。拉索施工完畢后,錨頭用不銹鋼(或者鋁材)蓋板封閉,保持全橋外觀的整潔。
本橋只供行人和自來水管道通行,橋頭兩側通過設置人行踏步下橋,共設置4座踏步。踏步寬度為2.5m,兩側設置人行欄桿。踏步梁采用支架現澆。下部結構采用0.8m接1m的樁柱結構。
采用土木結構分析軟件Midas civil對全橋運營狀態計算分析。同時采用RM Bridge軟件對設計進行了復核計算。索塔、橋墩、混凝土主梁采用三維梁單元模擬,斜拉索采用索單元模擬。共生成節點302個,單元268個,其中索單元24個。
邊界條件:主梁在過渡墩處為豎向約束、橫向約束;主梁、橋塔及橋墩固結;索塔塔柱底和墩底按照固結模擬。有限元模型見圖3所示。

圖3 全橋有限元模型
通過對大橋施工階段及成橋運營階段進行計算,在考慮自重、人群、管道及自來水、溫度及靜風荷載下結構的受力及變形均滿足規范要求。斜拉索安全系數均大于2.5,滿足規范要求。
采用主橋空間動力分析模型,進行結構動力特性分析,了解結構的動力響應特性。結構動力特性分析中特征方程求解采用子空間迭代法。全橋共提取50階模態,前6階模態計算結果見表1。

動力自由振動性狀表 表1
采用靜力計算模型進行穩定分析。恒載按照實際自重施加至結構,水荷載按照恒載考慮計算穩定系數。全橋共提取前8階失穩模態,前2階失穩模態計算結果見表2所示,根據結構一類穩定計算結果,結構恒載穩定安全系數均大于4,滿足規范要求。

結構失穩模態表 表2
通過對橋梁進行靜動力及穩定性分析,受力性能滿足規范要求;為避免斜塔根部產生過大彎矩效應,采用適當增加幾根背索平衡結構受力,可供該類橋梁今后的設計參考。拉索的受力對全橋的結構安全影響大,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拉索的張拉力及張拉順序,成橋運營后拉索的維護和監測應得到足夠的重視,確保大橋安全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