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鋒
(湖南元一礦山設計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現階段,礦山修復工作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和重視,廢棄礦山的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標準,必須要充分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全面了解礦區范圍內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內容,針對不同的環境破壞問題采取針對性的修復工作方法來加以處理。在礦產資源大規模開發之后,遺留下來的廢棄礦山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周圍區域的生態環境系統。結合我國現階段廢棄礦山的分布情況,及其礦山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特點,全面了解礦區內部生態環境特征,提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的策略,有效保證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得到最大限度上的修復。
第一,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工作原則,必須要充分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對自然環境進行全面保護,通過采取因地制宜、因礦制宜的工作方法,有效保證礦區生態環境發展符合自然規律。通過采取分類實施工的策略,保證科學施工防止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害和影響。
第二,遵循安全第一、生態優先的工作原則,需要重點治理礦山區域當中的惡劣地質環境以及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影響因素,需要消除礦山區域的各種地質災害問題,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生態優先的整治工作原則,以系統性修復工作為主,自然恢復策略為輔,有效控制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成本,在具備條件的區域范圍內需要有效兼顧到生態景觀建設,全面推動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融合。
第三,需要實現全面統籌與重點突破,需要實現將廢棄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作之間進行有效銜接。基于我國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用途管制工作要求和標準,有效立足于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條件之上,對其展開系統性部署和規劃,采取分步實施的工作方法來加以解決。
第四,需要全面堅持生態綠色健康的生態修復工作理念。根據輕重緩急逐步對以往存在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進行解決,同時要進一步加快推進綠色礦山的建設工作,全面加強綠色礦山監督執法工作力度,對生態修復區域范圍內的礦山地質環境情況進行有效保護和治理,并且要展開全方位的巡查與抽查工作,避免出現更加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性問題[1]。
岳陽縣廢棄露天礦區內均為非金屬礦山,共有廢棄露天礦20座及6個采礦點,規模均為小型,涉及圖斑48個。主要分布于榮家灣鎮(麻塘鎮、鹿角鎮、城關鎮)新開鎮、中州鄉、黃沙街道辦事處,礦產類型為能源礦產和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2種,礦種為磚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天然石英砂,石煤礦4種,具體如表1所示。該地區在長期的發展以來,由于對各種資源的保護工作能力認知程度有所不足,開發和保護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進而造成長時間的資源無規則開采礦產資源的開發使用過度,甚至出現一些粗獷式的資源開發?,F階段,該礦山基本已經處于避坑廢棄狀態,廢棄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地區域政策方面上的原因,隨著生態優先執政工作理念的進一步深入和推進,大量不符合環保產業政策的礦山被隨之關閉,資源日漸枯竭。

表1 岳陽縣部分廢棄露天礦生態修復礦山(點)基本情況表
岳陽縣廢棄露天礦主要問題為壓占土地資源及景觀破壞部下發圖斑49個,根據現場核實,其中2個圖斑非采礦引起,已報部核銷,新增圖斑1個,本案涉及修復圖斑48個,共計占用破壞土地資源82.13hm,平均每個圖斑1.711hm,涉及廢棄露天礦20座及6個采礦點,每個礦(礦點)3.1204hm。
岳陽縣當中的土地支被資源被嚴重損毀,主要的破壞形式表現在工業廣場占用土地部分場地當中存在大量的硬化物質沒有被徹底拆除,或者在拆除之后沒有對其進行徹底清理。其中岳陽縣中洲鄉銅盆福利砂礦、友愛磚廠、楓橋磚廠、順達機磚廠、振興二磚廠、宏發磚廠、新型建材、洞庭磚廠、岳南磚廠、戴四磚廠、永輝頁巖建材有限公司(P01)、鑫岳礦業(P02)、高峰磚廠順達頁巖環保磚廠、和平村礦點15個礦山(礦點)24個圖斑以壓占土地資源為主,面積共計40.22hm,壓占地類以林地、耕地及采礦用地為主,如圖1。

圖1 P01永輝頁巖建材有限公司磚瓦用粘土礦廢棄工業廣場及露采場占用破壞土地資源

圖2 鑫岳石煤礦目前已經采坑已經回填土地植被資源損毀未恢復
該地區的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形式,主要是以露天財產開挖破壞形式為主,其中比較嚴重的是中最為嚴重的為中洲鄉嶺背莊天然石英砂露天采場(P03),開挖山體,采坑最深25m,坡度大于30°,形成負地形,并且存在大面積的積水問題,采坑底部由于該地區的自由于該地區的自然土地肥力有所欠缺,并且和洞庭湖相連,給整個環湖景觀形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和破壞[2]。其次為麻塘鎮李坡村建筑用砂巖露天采場,開挖山體,采坑最深30m,開采元古界冷家溪群變質細砂巖,開挖邊坡坡度50°以上,采坑底部主要為石英砂巖,自然還綠土壤肥力不足,且在居民點可視范圍之內,對山體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影響較重。此外,區內廢棄露天礦中鹿角村礦點、岳益磚廠、楓橋磚廠、孫午磚廠、金山磚廠、順達機磚廠、振興一磚廠、農科村礦點、新型建材、戴四磚廠、李坡村礦點(P04)、月西磚廠(P05)12個礦23個圖斑以景觀破壞、壓占土地資源為主,面積共計41.26hm。
本次廢棄礦山區域地質條件主要是以磚瓦粘土礦、石英砂巖等材料為主,同時還包含大量的非金屬礦。通過對該區域進行地質條件勘察和分析,此類礦種的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程度相對較輕,煤礦開采區域可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水體環境污染情況,但是因為露采坑已經使用客土進行回填,因此無法對礦坑內部的水體進行及時排放?;谠摰貐^有色地質勘查數據以及現場的取樣調查工作結果分析,該礦區內部存在兩處水塘受到重金屬污染程度相對較高,其余地段的水體和土壤污染程度相對較輕[3]。

圖3 P04麻塘鎮李坡村建筑用砂巖露天采場采坑最深30m
由于該地區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宜,修復區域范圍內部分已經廢棄多年的露天礦山得到了自然性恢復。根據本次核查工作,其中存在26個礦點已經基本上恢復了原有的自然環境狀態,綠化的圖斑總共有10個,自然恢復面積達到3.2hm,但是整體的恢復效果并不是非常明顯,但是由于沒有對其進行覆土等治理保護工作,自然綠化工作效果有所欠缺,同時存在部分涂斑沒有恢復到位,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防護處理。

圖4 岳南磚廠已配套建設的土地復墾工程,復墾為耕地
第一,基礎調查工作。湖南有色地質勘查研究院于2016年~2018年間開展了第二輪全縣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對全部的部、省、市級發證礦山(包括了持證礦山和閉坑礦山),逐一進行了實地調查,采用遙感解譯與實地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縣級發證礦山及歷史遺留民采點開展了調查,全面查明我縣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查明了礦山地質環境防治責任主體[4]。
第二,礦業整頓工作。在“十二五”期間,該地區開展了大面積的礦業秩序整頓工作,并且在環湖四千米范圍之內,大面積露天礦基本已經被完全關停,礦產開發工作存在的散、亂、弱、小等各種不良問題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礦產資源到開發秩序恢復正常,礦產開發準入機制更加完善,礦業權屬設置合同管理礦山巡查,以及礦產儲量動態監測等相關內容也進一步完善,可以實現對礦產資源開發環境的全面優化,實現整個礦山開發布局更加科學合理。
第三,礦山生態修復及土地整治工作。據調查,岳陽縣已開始對岳南磚廠(P06)、宏發磚廠(P07)、友愛磚廠、振興一磚廠、鑫岳石煤礦、高峰磚廠(P08)投入土地復墾工程,其中岳南磚廠、高峰磚廠、友愛磚廠已經部分復墾為耕地,種植蔬菜、特色農產品,建設為生態農業基地;宏發磚廠已經按照高標準農田復墾為水田;振興一磚廠已開展土地整治項目,進行增減掛鉤;鑫岳石煤礦部分地段進行植被恢復,露采坑已回填,擬作為建設用地使用,以上項目的實施,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

圖5 宏發磚廠復墾為水田
3.2.1 嶺背莊礦點
修復背景條件:位于黃沙街道嶺背莊,目前已關閉,露天開采天然石英砂,東部露天采場邊坡寬約80m,坡高18m,坡度50°,坡面面積約4000m2,中部地勢低洼,露天采坑破壞占用土地面積0.59hm,占用破化土地類型均為園地。礦山整治修復工作方法為中部地勢低洼處填平,呈臺階狀,需客土3000m3;修建排水溝,規格為0.8*0.8m,長度200m;場地平整0.59hm,翻耕培肥0.59hm[6]。
3.2.2 嶺背莊礦點
修復背景條件:位于黃沙街道嶺背莊,目前已關閉,露天開采天然石英砂,采場長約600m,寬約100m,采場已經整體削平山體,部分地段地勢較低,露天采坑破壞占用土地面積6.14hm,占用破化土地類型均為林地、草地、灘涂、水域。主要修復措施:東部、南部近水域地段復墾為草地,翻耕撒播草籽,面積為2.84hm。場地平整6.14hm,修建水溝,規格為0.5*0.5m,長度為400m運客土4000m3填平地勢低洼處,植樹15350棵。
3.2.3 岳陽縣中洲鄉銅盆福利砂礦
修復的背景條件,該點位于中洲鄉銅盆村,開采建筑用砂,位于洞庭湖水域內。豐水期時該地段沒入水中,目前已關閉,露天開采建筑用砂,對應圖上編號3,總破壞面積0.5hm。該區域內的工業廣場已拆除。占用破壞土地類型主要為內陸灘涂地類。區域內地表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灰褐色中細砂和砂礫。主要修復措施:翻耕場地,散播草籽,面積0.5hm。
3.2.4 鹿角村礦點
修復背景條件:位于榮家灣鎮鹿角村,位于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內,豐水期時該地段沒入水中,目前已關閉,露天開采建筑用砂,對應圖上編號4,總破壞面積2.20hm。該區域內的工業廣場已拆除[7]。占用破壞土地類型主要為內陸灘涂地類。區域內地表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29灰褐色中細砂和砂礫。主要修復措施:翻耕場地,散播草籽,面積2.2hm。
綜上,結合當地區域的地形地貌條件以及相關功能影響因素,明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整體思路以及基礎發展工作原則,結合區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環境條件以及廢棄礦山的基礎特征,對礦山內部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生態環境特點進行全面了解,有針對性的提出生態系統退化和生態修復的主要控制工作措施,為我國廢棄礦山生態整治工作的后期開展,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以及相關參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