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恒,秦 昆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江西 南昌 330001)
傳統地質測繪作業,通常依賴測繪工作人員走進實地開展測繪作業,但因我國幅員遼闊,且地質類型復雜,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地質測繪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及工作難度。而隨著遙感技術的普及應用,可以有效填補傳統地質測繪模式的缺陷,提高地質測繪作業的效率,保證測繪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有助于獲取高質量的地質測繪數據信息[1]。與此同時,遙感技術能夠實現反復對同一地區地質測繪的目標,及時掌握地質的變化情況,確保地質測繪作業順利有序開展。此外,遙感技術可以滿足大面積測繪作業的要求,節約工作人員的測繪時間,并減少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從而有效提高地質測繪的質量效益。鑒于此,從地質測繪工作效率及質量全面提升角度考慮,本文針對“地質測繪中遙感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遙感技術可以實現遠距離感知,通過科學探究了解到地球上每一個物體都在持續不斷發射和吸收信息與能量。其中,人們認知程度最高的是電磁波,不同物體發生的電磁波往往在強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基于應用本質角度而言,遙感技術應用是借助于先進的儀器技術設備來探尋地表物質,通過電磁波發射與吸收,從中尋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數據,進而實現地表物體距離的識別目的。但要強調的一點是遙感技術應用在物體探測中,需要建構必要的遙感平臺,如飛機、衛星等,目的在于搭載相關的傳感設備,以便順利開展遙感測量工作。在地表展開遙感工作時,技術工作人員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借助于三腳架等基礎設施來建構平臺。此外,考慮到遙感技術應用范圍和應用目的的不同,科研工作人員結合專業理論研發出性能不同的多種傳感器設備可以有效吸收物體可見光、微波等范圍內的電磁波。不僅如此,在遙感測量中,傳感器設備可以結合相應規模,采取圖表方式來繪制所接收到的電磁波,而地面控制中心在接收傳感器設備傳遞的繪制的電磁波圖表之后,可以據此進行相關信息數據的分析,便于滿足客戶對遙感技術應用的實際需求。
1.2.1 保證測繪結果
以往常規地質測繪作業傾向使用水準儀、平板儀及經緯儀等工具設備,在具體測量期間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人為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等,會嚴重影響測量數據的準確性。而地質測繪結果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的價值作用顯著,如果地質測量數據的準確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則會嚴重影響地質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2]。而在地質測繪作業中合理科學應用遙感技術,可以有效填補常規地質測繪作業模式的不足,消除外在、人為等相關因素的影響,進一步確保測繪結果的準確性。
1.2.2 滿足實時監測的要求
遙感技術能夠實現實時更新數據庫的目標,從時效性角度來看,遙感技術可以滿足實時監測的要求。因此,在地質測繪作業中應用遙感技術,可以全面掌握地質情況,有效填補常規地質測繪作業模式的不足,尤其是過去地質測繪作業多為人工作業模式,缺乏提供實時結果的條件。而遙感技術的應用可以完善、豐富測繪數據,有利于后期地質勘查作業順利有序進行。
此外,在遙感技術實時監測期間,可以全面調查及核實土地的利用狀況,進一步為現代城市建設提供技術層面的有效支持。
1.2.3 解決人力不足問題
常規地質測繪作業多依靠人力進行數據收集、后期分析,如果在具體作業期間受到特殊地區的影響,比如地形或地質相對特殊的地區,則難以通過人力進行測繪作業。同時,即便人力能夠勉強進入特殊地區執行測繪作業任務,但是繪制出的地質圖像難以保證真實性、準確性。而將遙感技術應用到地質測繪作業當中,則可以滿足遠距離探測的要求,無需接近被探測區域,可擺脫自然環境對人力的限制,使測繪作業的全面性、可靠性及真實性均得到有效保證。
1.2.4 抗干擾能力強
對于地質測繪工作而言,在實踐工作中并非往往極易受到氣候、地質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常規地質測繪工作質量難以提高。
針對此問題,為保證地質測繪工作質量和效率,技術工作人員可以借助遙感技術來提升地質測繪精準度,原因在于遙感技術應用可以規避外界因素的影響,具體是通過收集探測物體發射的電磁波,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測量結果的精度。
如前所述,遙感技術的優勢突出,因此從地質測繪工作效率及質量提升角度考慮,可合理科學地應用遙感技術。總結起來,在地質測繪工作中,遙感技術的具體應用要點如下。
生物球化學技術,是以遙感技術為基礎持續演變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技術,將遙感技術、生物球化學技術合理科學地應用到地質測繪工作當中,可以保證礦石勘探結果的有效性及準確性。同時,無論礦石表面是否覆蓋大面積植,應用生物球化學技術均不會影響到勘探結果。由此可見,生物球化學技術適用監測礦產資源,具有測繪速度快、測繪精確程度高等鮮明特點,可以極大程度上拓展勘探面積,進一步實現大范圍探測礦石的目標[3]。此外,生物球化學技術的探測距離較遠,合理應用到地質測繪作業當中,可以有效分析植被指數、相應波段的指數,進一步滿足全方位解譯異常植被的要求。
地質構造深受地殼運動的影響,導致礦產資源分布存在明顯差異。由此可見,地質結構運動規模不同,對礦產分布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相關技術人員需結合不同自然環境、開采條件,深入分析礦產資源的構造信息,即:可以利用環形影像或線性影像能解釋,獲取地質結構信息[4]。與此同時,具體成像處理中,遙感技術應用不當,易出現成像模糊問題,進而對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困擾。因此,相關技術人員需全面了解遙感技術的功能,充分發揮遙感及時處理作用,比如運算卷積、分析比值、灰度拉伸、邊緣增強等,以達到凸顯關鍵地質結構信息的目標,進一步結合物探化探、線性影像及環形影像,明確礦產分布,為獲取真實可靠的地質信息提供有效憑據[5]。
空間分辨率的影響因素相對較多,包括比例尺、寬度、波長等。為了保證專題圖的總體制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需開展相應的測繪作業[6]。
具體而言,在測繪作業前期,需率先明確測繪作業的主體對象,了解測繪的最小尺寸值,再靈活運用遙感技術進行專題圖制作,以此提高制作效率,保證制造質量,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設計比例尺、空間分辨率等。如果難以精準確定波段,則需仔細測量每一個波段,以達到保證測量結果準確性的目標[7]。
總之,在專題圖繪制中合理應用遙感技術,可以保障圖像的繪制質量;在充分發揮遙感技術應用優勢的基礎上,能夠幫助繪制人員準確把握時間分辨率的變化周期,確保滿足最大時相的要求[8]。
將遙感技術、GPS技術、地質測繪數據系統之間有機結合起來,可以為地質測繪作業提供更多的便利。即:將地質測繪作業融入動態監測技術,可以保證獲取的測繪數據更為精準。
其中,動態測繪技術,指以遙感技術為基礎演變發展的地質勘探技術,可以滿足精準化、動態化監測土地信息的要求。與此同時,在動態監測技術應用期間,技術人員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將辨別相對困難的數據信息轉變為易于辨別的文字或圖像,再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精準計算,進而有助于得到準確的測繪周期,實現全方位監測土地變化情況的目標[9]。此外,還可通過對比不同時間段地質測繪信息的方法,獲取精準的測繪數據。
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是以遙感圖像為基礎,提取地質測量相關數據信息的一種系統。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的應用,可以提高地質測繪作業的實效性及精確度,并滿足合理整合測繪數據信息的要求,進一步確保測繪作業順利有序開展[10]。
與此同時,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可以實現對地質結構開展半自動、立體式的測繪作業。此外,在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中融入幾何糾正、無縫輻射拼接功能,可以準確繪制三維立體地圖。此外,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可發揮可視化技術的作用,滿足動態化調查、監測地形具體變化的要求。由此可見,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值得借鑒及應用。如下圖1所示,利用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可按照規范流程,輸入數據,最終輸出所需數據,滿足地質測繪工程對數據信息成果的基本要求。

圖1 遙感圖像全數字系統數據處理流程圖
在遙感技術應用在地質測繪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遙感技術應用價值難以充分發揮出來,不利于地質測繪工作效率和精準度的提高。
因此,相關技術工作人員應對遙感技術應用的不足引起重視,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遙感技術的應用。總結遙感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的缺陷和不足,具體如下:地質測繪與遙感技術兩者之間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使得兩者結合工作仍然需要深度研究。當前基于遙感技術的地質測繪工作,常見問題是嚴重缺乏兼顧地質測繪工作知識和遙感技術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使得在具體的工作中,難以借助于遙感技術展開地質測繪工作[11]。首先,地質測繪工作人員缺乏遙感技術知識,導致其在遙感技術應用中,難以展開具體工作,往往要專業遙感工作技術人員輔助展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質測繪工作的人力資源成本。其次,遙感技術工作人員缺乏地質測繪領域的知識,難以有效處理分析相關數據信息,從而不利于遙感技術應用價值的體現,進而會影響地質測繪工作質量。
在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及普及使用背景下,遙感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相信在未來發展中,遙感技術會憑借計算機技術等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如精準度、效率等,都會顯著提高,可以更好地滿足日益提高的地質測繪要求。此外,集成化程度更高。由于遙感技術在未來發展中,會不斷地集成其他技術進行融合使用,可以進一步豐富遙感技術內容,涉及到的專業領域更加廣泛,從而有利于遙感技術實用性的增強,能夠為遙感技術在地質測繪中推廣應用并發揮應有價值奠定良好基礎[12]。例如:主動遙感與被動遙感的相結合,可以構建被動與主動相結合的測繪模式,便于大幅度提升地質測繪工作的綜合效益。
通過本文的分析探究,認識到開展地質測繪作業至關重要。同時,在地質測繪工程中應用遙感技術,可以保證測繪數據測繪結果的及時性及準確性,實現動態化監測地質狀況的目標,并且還能夠完成人力難以順利完成的測繪作業任務。
由此可見,遙感測繪技術的應用優勢相對突出。對于相關測繪技術工作人員,則需充分重視地質測繪工作的開展,靈活運用遙感技術方法,注重減輕自身工作負擔,提高測繪作業效率,消除影響測繪結果準確性的相關風險因素,促進地質測繪工作效率及質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