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四史”教育增進政治認同的三重意蘊
——學習習近平有關“四史”教育的重要論述

2021-03-08 00:07:09許彥淳吳金澤李向勇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特色歷史

許彥淳 吳金澤 李向勇

政治認同,是人民群眾對包含政治道路、政治制度的整套政治體系的認可與支持,對于維系政治運行具有重要作用。政治認同有多種表現形式,具體到當代中國,就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自內心的熱愛、歸屬感和忠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顯示出政治認同的重要性。高度的政治認同來源于對政治體系合法性的充分肯認和對政治理想、價值與前景的高度自信,而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對于整套政治體系創立、發展的歷史過程的認識與評價。因此,加強與當前政治制度、政治體系相關的歷史學習教育對于增進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十分必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在諸多重要講話中反復強調歷史教育的重點與意義。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綱挈領地提出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①習近平:《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人民日報》2021年2月21日第1版。的學習要求,進一步明確了以黨史為核心的歷史學習教育以歷史邏輯深化理論認知,進而以思想引領促進政治認同的核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論述為“四史”教育的開展指明了要領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習近平關于“四史”的重要論述,有助于深入把握“四史”教育的關鍵與重點,進而理解領會“四史”以偉大歷史凝聚政治共識的核心作用,明確“四史”教育培育政治認同的多重意蘊。

一、深化對“三個為什么”的認識與理解

面對中國迅猛發展的良好態勢,一些國家和組織對中國進行了集中且有組織的詆毀、攻擊和抹黑,試圖動搖人民的思想價值觀念。要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等不良思潮的滲透,就要依托“四史”教育回答好“三個為什么”,即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三個重大問題,有底氣地宣告“歷史終結論”的終結、“中國崩潰論”的崩潰和“社會主義失敗論”的失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的結果,要讀懂這些偉大成績的歷史傳承性及其歷史邏輯,就需要進行深入且透徹的“四史”教育。

(一)回答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一問題離不開切實有效的黨史教育

黨史記載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是解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一問題的歷史支撐。

其一,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認識、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總是與黨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相互激蕩、共進同行。對于他國的經驗教訓,中國共產黨沒有生搬硬套、照單全收,而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靈活、科學的運用。

其二,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①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第2版。。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縱觀中國共產黨百年的磅礴歷史,人民立場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其三,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②《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頁。,只有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才能凝聚起奪取勝利的磅礴力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作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的第一任務。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堅守,既傳承著豐富的精神源流,又繼承著豐碩的經驗智慧,是永葆黨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的內在驅動力。

其四,中國共產黨有不斷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遠,決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③習近平:《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人民日報》2019年8月1日第1版。,自我革命是永葆中國共產黨生命力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堅持了自我革命才使得中國共產黨在面對諸多錯誤時能及時改正,化險為夷。如今,中國共產黨建設了較為完善的黨內監督體系,為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四史”教育要深入講好中國共產黨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為了國家與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克服重重困難,創造輝煌事業的奮斗之路,講清楚黨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人民,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系,使人民從黨的光榮傳統和實踐創造中深刻認識與感悟黨的性質、初心、宗旨,從而堅定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擁護。

(二)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這一問題離不開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

社會主義發展史記錄了五百多年來社會主義在磨難和淬煉中奔涌向前的壯闊史詩,而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無法回避的重要內容。憑借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的邏輯為社會主義追求人類解放的實現提供了必由之路,開啟了科學社會主義宏偉磅礴的發展歷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高擎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旗幟,站在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上,為當今時代的大發展作出開創性、全面性、歷史性貢獻。

其一,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5頁。從研究方法上看,馬克思主義置身于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扎根于人類社會生產的物質力量,針對社會歷史領域的基本問題和客觀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從思想內容上看,馬克思主義基于無產階級斗爭經驗、資本主義社會現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演進歷程,將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相統一,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特殊規律,產生了源于時代卻又超越時代的人類精神精華。從歷史演進來看,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豐富史料,包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脈絡,更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

其二,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頁。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起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也是永葆馬克思主義生機與活力的根本途徑。在實踐基礎上發展馬克思主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遵循。十月革命的勝利、蘇聯模式的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立,社會主義發展史彰顯了各國實踐的多樣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我們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

其三,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現實的人”為出發點,以人民解放為價值旨歸,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對理解馬克思主義以人民主體思想為核心內容,理解人民是歷史主體、價值主體、利益主體、權力主體、實踐主體大有裨益。“四史”教育要講好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輝煌歷程,深刻剖析馬克思主義產生、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詳細闡述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指導意義,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深入探索社會主義發展史中馬克思主義歷久彌新的思想內核,從而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實踐的、人民的理論的精神實質,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三)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一問題要系統開展“四史”教育,著重加強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的教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有機結合的產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偉大理論。而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都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發展進程。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在“四史”教育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現實情況與當下做對比,梳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孱弱、民生凋敝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這一歷史進程,就可以明顯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人民帶來了質的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鄉村振興藍圖逐漸變成了現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偏遠的鄉村也實現了在發展中不掉隊、不落后,社會主義新農村在中華大地上涌現。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落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進成果。在改革開放史教育中進行以時間為序的前后對比,不難發現在實行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創舉后,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國際地位顯著提升。正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讓中華民族擺脫了鴉片戰爭后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黑暗泥淖,前所未有地接近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書寫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壯麗史詩。“四史”教育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翻天覆地、驚天動地的壯闊歷程,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發展對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使人民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思想體系與實踐要求,把握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并轉化為堅定“四個自信”的實際行動。

“四史”各有側重又交錯相融的特征,不僅使得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做有重點、有層次、有對應的闡釋成為回答“三個為什么”的必然要求,也使得從“四史”總體的角度解答“三個為什么”是增強理論闡釋力和解釋說服力的必要路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成新發展格局,正處處彰顯蓬勃偉力,向著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標闊步前進。

二、深刻把握“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

“四個選擇”是指“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①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頁。“四史”既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發展演進的歷程,又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斷深化對中國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過程。“四史”深刻且詳細地記載了劇烈的社會變動中中國人民不斷進行選擇的歷史進程。

(一)出于解決中國歷史任務的目的,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

以實踐為導向的馬克思主義,憑借對時代境遇、現實條件的深刻把握,以及對實現全人類解放、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目標的執著追求,為中國人民提供了革命和建設切實有力的思想武器。遨游于社會主義發展史近五世紀的發展長河,可以發現,使社會主義實現從空想到科學這一轉變的是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謀求自身解放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是馬克思主義,為解決近代中國現實問題找到主體力量的是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經濟騰飛、社會發展、制度健設提供指導的還是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而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主客觀條件相匹配的雙向互動過程。哪一種主義能解決中國的歷史性難題,能幫助中國實現長遠發展,歷史和人民就會選擇哪一種主義。要以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演進為視角,使人民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真金不怕火煉”的,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進程中,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出于中國革命、建設的客觀需要,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核心

選擇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萬眾一心選擇的結果。要深入理解“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問題,就要從黨史中探尋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從以“一化三改”“一體兩翼”為總路線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到集中力量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再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以歷史分期為基礎,重點關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有利于深入認識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最真誠、最忠實、最徹底的愛國者,始終是最先進、最高效、最嚴格的建設者,始終是最得民心、最重視民情、最代表民意的領導核心。

(三)出于獨立自主自強的要求,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作為發展道路

要深入理解這一選擇,離不開“四史”教育對歷史現象的深度剖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致使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發展尚不成熟;土地戰爭到解放戰爭的數十年動蕩,致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不得不面對經濟結構簡單、工業基礎薄弱、國民生活“一窮二白”等極其困難艱苦的環境。當時的中國國情不容許我們照搬他國的發展模式。要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必須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將中國的具體情況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開辟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順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實現了歷史性飛躍,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新時代后,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國憑借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集中力量辦大事等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上交了一份令人民滿意、令世界矚目的答卷。在“四史”教育中,要深入剖析中國社會發展各階段獨特的現實條件,使人民清晰認識近代中國探索并最終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從而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認同。

(四)出于對國富民強的追求,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創舉

要深入理解這一選擇,就要以改革開放史為重點,貫徹落實“四史”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恢復,國家發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中國社會該如何發展、依托什么發展,無既往經驗可循,而改革開放以來的矚目成就和偉大歷史變革,無疑從事實上直接印證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而要更透徹地理解改革開放史所蘊含的歷史規律、歷史經驗,就要更為深入地挖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發展的壯闊歷程與內在機理。同時,也要認識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血脈相連的關系,堅持“兩個如果沒有”“兩者不可割裂”“兩個不能否定”。為此,就需要結合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進行改革開放史的教育,更深入地理解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成就背后的原理與機制,理解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實現從積貧積弱、飽受霸凌到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走向繁榮富強且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一偉大轉變背后的歷史邏輯。

“四個選擇”是“四史”的重要骨架,也是中國歷史的前途與方向,蘊含著一代代中國社會的先進分子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近代以來,在不斷的求索與選擇中,中華民族實現了由救亡圖存的英勇抗爭走上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而這正是可供中國人民汲取的最為寶貴的歷史資源。通過“四史”教育,人民從歷史深處感知歷史的智慧與啟迪,以縱深的歷史眼光來洞悉當前政治與社會情況,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污蔑與攻擊,從而樹立起對于時代方位和前途命運的充分信心。

三、樹立正確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1版。。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是加強思想建設、凝聚政治共識的基礎性環節。“四史”是一幅跨越百年的宏大畫卷,歷史、民族、國家、文化交融其中。開展“四史”教育,使教育對象從中國共產黨求索的偉大實踐中體悟和探析其中蘊含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有助于其深入汲取黨對于歷史、民族、國家和文化的寶貴思想與科學理論,進而使教育對象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刻認識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一)樹立正確歷史觀,明確歷史發展主題與主線

馬克思曾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9頁。歷史積淀了人類發展的經驗和智慧,也對未來社會的前進道路予以指引與啟迪。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不能忘卻,更不能否定。因此,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以增強歷史意識、提升歷史思維,進而理清歷史發展脈絡、明晰歷史的主流與本質規律至關重要。“四史”反映的是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實現民族獨立解放并走向復興的歷史偉業,這一光榮歷史本身就受到了唯物史觀的科學指導。“四史”從整體而非片段、系統而非孤立的視角與方法對百年光榮奮斗征程進行有機建構,而這一有機建構的過程本身就蘊含著辯證科學的大歷史觀。開展“四史”教育,有助于加深教育對象的歷史認知,促進教育對象培養歷史意識,以發展的、全面的眼光來審視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深刻認識歷史的本質及規律,自覺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將歷史碎片化、虛無化,從而抹黑、丑化、否定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政治企圖。同時,在“四史”教育中,以黨史學習教育統領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將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其中,突出了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創造、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脈絡,凸顯了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事業內在統一的理論邏輯。把握“四史”的內在關聯性,有助于進一步增強教育對象的歷史思維,從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中國共產黨偉大實踐的雙向互動中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明晰歷史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二)樹立正確民族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①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7年9月28日第2版。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對于中國的發展繁榮有深遠影響。因此,學習黨的歷史,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對于維護民族團結穩定至關重要。“四史”也能為民族觀的培育提供豐厚的歷史資源。“四史”是一部中華民族由救亡圖存的英勇抗爭走上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的光榮歷史。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日益走向團結統一繁榮。紅軍長征路過民族地區時,就積極向飽受欺壓的少數民族同胞宣傳民族平等的政策,積極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開展對反動政權的經濟和政治斗爭,還留下了諸如“彝海結盟”的佳話。抗日戰爭爆發,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之時,中國共產黨積極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使全國各族人民攜手并進、奮勇斗爭,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黨更是創造性地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保障了少數民族同胞當家做主的權利,促進了各民族的發展和團結。加強“四史”教育,有助于教育對象從各民族齊心協力奮斗的光榮歷程中感受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深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情感認同。在百年的奮進征程中,觀念與實在發生著雙向的交互,一方面,黨對于“中華民族”的理解和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另一方面,這種認識的深化積極推動著實踐發展和歷史演進。深化“四史”學習,厘清黨對于“民族”的理論探索和認識深化過程,明晰“中華民族”的內涵和外延,把握中華民族這一民族共同體背后政治共同體意涵的生成、演進的歷程與邏輯,從而培育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最終增進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認同。

(三)樹立正確國家觀,深刻認識愛國主義的本質

中華民族自古就傳承著愛國的基因,家國情懷早已流淌在中華優秀兒女的血脈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不只是一個簡單抽象的概念,而是有著豐富真實的內涵。要深刻認識愛國主義的本質與內涵,不能僅憑樸素的情感認同,需要科學的國家觀的指導。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具有階級性。中國也不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果,新中國七十余年的發展造就的滄桑巨變與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密不可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有底氣與敬意來講述“每個人都了不起”的故事。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有助于教育對象認識到國家的興衰成敗并非取決于個別英雄人物的奮斗或某種思想文化、價值理念,認識到國家地理文化屬性背后的政治階級屬性。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黨經過長期探索,創造性地將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相統一,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使中國走向發展、穩定、富裕、強盛和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②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求是》2019年第7期,第4~12頁。。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的學習教育,有助于教育對象認識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血脈相連的關系,堅持“兩者不可割裂”“兩個不能否定”,從而認識到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①中共中央國務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8~15頁。。

(四)樹立正確文化觀,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對社會和民族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頁。而要科學認識文化的價值、本質、創造主體、發展道路等,發揮好文化在人類社會運行過程中的靈魂作用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作用,就要以正確的文化觀作為指導。“四史”能為文化觀的培育提供充分的歷史滋養。“四史”是一部社會發展史,也是一部文化革新史。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以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不斷實現著中華文化的再生再造”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年版,第255頁。。開展“四史”教育,有助于教育對象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辯證關系的理解,從而使其深刻認識文化的本質與發展道路,提升文化自覺。“四史”也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光榮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深入中國人民內心、指導中國實踐的歷史。加強“四史”學習,能使教育對象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文化對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現實工作的指南作用,從而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理想、活力與前景的充分自信。

以“四史”教育為關鍵抓手,配以有效的教育介體,以整體、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發展道路、發展進程、發展趨勢,深挖“四史”背后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本質特征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樹立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鞏固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應有之義。憑借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和對當前發展重點的科學認識,在社會歷史的實踐中樹立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提高政治站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將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反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新的成就。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四史”教育具有增進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的價值旨歸。要培育人民群眾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筑牢政治靈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就離不開“四史”的宣傳教育。要開展好“四史”教育,就要講好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的一脈相承的發展過程;講好社會主義事業在長期斗爭中誕生、發展、壯大和人民在嚴峻斗爭中不斷受到鍛造與淬煉而走向成熟的可歌可泣的斗爭之路。這條路既是荊棘叢生的艱險之路,也是披荊斬棘的斗爭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在長期斗爭中誕生、發展、壯大之路,也是黨和人民在嚴峻斗爭中不斷受到鍛造與淬煉進而走向成熟之路。要科學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就要將科學性與價值性相結合,引導人民從近代歷史發展進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的歷史邏輯,深化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的認識,增強對“四個選擇”歷史必然性的認同。在此基礎上,使人民從中國共產黨求索的偉大實踐中體悟和探析其中蘊含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汲取黨對于歷史、民族、國家和文化的寶貴思想和科學理論,從而使人民樹立科學的歷史思維與正確的歷史觀念,以高度的歷史自覺深化政治認同。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特色歷史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特色種植促增收
今日農業(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中醫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黨建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精品国产网| 一个色综合久久|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在线观看无码a∨|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欧美日本二区|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午夜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激情网址| 国产另类视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美毛片|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影院| 亚洲天天更新|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午夜福利网址|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色婷婷久久|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偷拍久久网| 9cao视频精品|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青青久久91|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91在线精品|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91视频区| 国产成人毛片|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9啪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67194亚洲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99久久精彩视频|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99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亚洲三级网站| 在线观看视频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