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瑩 晉中信息學院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文化建設部署目標一致,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關鍵所在。雖然此項產業起步較晚,但通過有效的引導、積極的探索也漸成規模。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應關注到良性的發展路徑,避免出現形式化、拿來主義傾向,真正明確文化創意的本質,從而找到實現其良性發展的有效路徑,打造出更多極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文章主要在明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足的基礎上,對良性發展路徑進行探討。
對于國家、民族來說,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立足于國際舞臺的支撐力量。21世紀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科技應用成果不斷涌現,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誰具有良好的創新能力,誰就能搶占市場先機,占據市場優勢地位。而創新是多方面的,文化的創新必不可少。積極探索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路徑,基于產業發展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文化輸出,并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讓文化產業規模化效益更加突出。
文化創意產業是20世紀90年代由發達國家首先提出的一個新型概念,經過發展和演變,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理念,其認為在當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真正的財富是創意,包含了知識、思想、文化及創造力等等,這是社會發展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社會財富,而且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可以說這項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高層次的產業形態,也就是“第四產業”。
文化優勢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無法模仿和替代的產業,也是能夠實現國家長遠發展最持久的核心優勢。因此,要想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關鍵就是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同時將文化特色與城市發展相結合,以打造出更多的創意城市,從根本上促進這項產業的穩定發展與進步,從而為我國的綜合國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不同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給予了多元化的支持,這對于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科技支持、知識密集、創造力是實現這項產業良性發展的核心。為尋求更廣泛的市場空間,獲取更多的技術支持,真正發揮出文化創意的價值,以提高產品附加值[1],就必須探尋促進其良性發展的路徑。在文化元素創新的基礎上,在技術的加持下,推出高附加值文化產品,并讓文化產品的生產漸成規模,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潛力,最終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文化創意產業所覆蓋的產業相當廣泛,既有傳統的文化產業,又包括新興的動漫網游、文化旅游及工業設計等,可見這項產業發展有著較廣的前景。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需求量多,市場潛力大,行業發展前景光明。就整體的發展情況看,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值增加,各地區文化產業效益明顯,新注冊的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都不斷增加,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其迅猛發展的關鍵是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就使得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經濟耦合在一起,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挖掘新產業。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經濟對于此項產業的需求巨大,產業發展仍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文化創意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應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其良性發展,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當前各地區應認識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基于地區實際推出文化創意產業扶持政策,為其長遠發展提供支持。此項產業具有低能耗、無污染的特點,而且屬于智力密集型產業,對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能力素養要求,且能推動地區經濟的騰飛。因此,一經推出便引起社會的熱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都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大型城市基于區域人才優勢、區位優勢和基礎設施優勢等,以促進產業的深化發展,帶來地區經濟的新發展,提高地區文化影響力,在文化發展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中也獲得了依托支持,主要是創意產業園。創意產業園發展速度快、規模大,這些優勢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基于產業園區,能夠促進產業的迅猛發展,在園區內發揮人、財、物聚集優勢,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而且在此過程中,也推出了新模式、新理念,帶來新的基地孵化,真正讓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實現了融合式發展。
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也出現了“千城一面”的情況,文化創意中缺乏文化的靈魂和藝術的獨特韻律感。產業發展追求速度卻忽視質量,形式化問題較為突出,客觀上是經驗積累的不足,主觀上是區域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還沒有進一步抓住文化創意發展的本質,沒有探明發展的根源,導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流于表面,重形式輕內容。離開了內容的支撐,形式的價值發揮同樣受限,沒有思想支撐,表層的華麗也黯然失色。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應透過現象看問題,不能局限于對某種文化的模仿,而要在借鑒基礎上進行創新。
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長期的發展中也進入了一個發展怪圈,呈現出一些抄襲至上的拿來主義風。例如一些媒體節目制作或者文化產品制作,有些地方較為相似,缺乏自主創新性,使得影視、動漫及其他文創產業發展缺乏自我創新動力,長期的借鑒模仿導致受眾審美疲勞,最終必然會黯然退出。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意性文化產品或服務項目的推出,創意的關鍵在于拒絕山寨、拒絕搬運、推崇原創。優質的創意化作品才是產業良性發展的關鍵,偉大的作品都是在極致的追求中產生的。但就目前的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在表現上和形式設計上較為簡陋[2],缺乏足夠的原創熱情和原創動力。
很多企業在制作文化創意產品時更多需要依靠對已有產品進行分析和參考,尤其導致其在產品設計及與制作時與已有產品重疊部分較多,缺乏一定的創意,在原創程度上也就大打折扣。另外,由于原創作品缺乏相應的市場評估,因此很多企業為了保險起見都會選擇已有的產品投入市場,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市場效果,但缺乏原創性,也就導致企業失去了持續發展的動力。
我國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豐碩的歷史文化成果,積淀了厚重的傳統文化底蘊,這些都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原始素材支持[3]。
我們在積極學習和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做到自主創新,相關部門應就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給予政策性引導,讓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享有文化創意實踐的自主性,鼓勵創作者發揮自身想象力、創造力[4],呈現出更好的文化創意產品。在傳承數千年經典的基礎上,玩出新意,做出花樣,真正突破傳統文化帶來的藝術創作限制,避免走入拿來主義的惡性循環中,讓中華文化在創新東風的作用下煥發勃勃生機。
文化創意產業要想保持持久的發展活力,應回歸到市場中,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而文化創意產業要想與消費者產生穩固的連接關系,必須關注人的情感需求。人作為獨有的發展主體,對文化創意產品有多方面的需求,要求文化創意產品在設計、研發、生產過程中,除了要關注人們物質層面需求的滿足,也要關注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以人為中心,提升文化產品的創意價值,讓文化創意產品不僅實用,而且能給予人們的情感滿足,帶有文化的印記,讓人們借助文化創意產品釋放人性,獲得情感方面的滿足[5],實現人與物的和諧發展。以張藝謀早期電影作品為例,無論是《一個都不能少》,還是《紅高粱》,之所以被奉為經典,在于其有著極強的文化穿透力與震懾力,而關鍵在于電影抓住了人性的脈搏,讓人們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讓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實現藝術創作者、表達者與受眾之間的情感溝通。再反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之所以傳唱每個時代,在于其通過細致的描摹、人物的塑造,激勵了一代代青年人,讓讀者與寫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而這也恰恰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不二法則。
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中要想不再縮小發展的空間,應通過全民參與互動,讓民眾參與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不斷打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窗口[6]。特別是網絡時代,可以發揮網民的力量,讓其從被動的信息接觸者轉變為主動的信息分享者及傳播者,真正參與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推動信息傳播方式的創新,帶來傳統商業模式的轉型與優化,通過全民智慧的發力帶給文化創意產業源源不斷的創意支持。
但現階段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涉及的創作群體面較窄,普通大眾只能扮演欣賞者的角色,只有一少部分具備特殊技能的人才能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發揮能動性。
當務之急是做好社會文化創意氛圍的營造,鼓勵更多的普通民眾關注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并參與其中,可以借助創意活動和創意展覽讓民眾了解文創產業的發展情況,自覺將傳統文化精髓融入到文化創意中,讓設計內化于心,讓人們主動參與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彰顯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力量。通過參與文化創意活動[7],提升國人自信心,真正擺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迷茫窘境,只有社會民眾廣泛參與,才能帶來多樣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輸出。
文創品牌的核裂變效應,沿襲了物理核裂變概念的內涵,將原子核分裂多個原子核的變化過程稱為核分裂,而文化創意品牌研究中的核分裂則是文創企業品牌的打造以及品牌打造下帶來的文化沖擊力,這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文創產品自身經驗積累、社會資源聚合、營銷體系完善和媒介聚焦后的發展成果。
要想實現品牌的核裂變,并確保核裂變有良好的裂變效應,應不斷傳播優秀的文化創意產品,并讓文化創意產業不斷輸出優秀的文創產品。當前我國傳統文化極富魅力,有著豐富的裂變素材,是文化品牌打造的素材基礎,如京劇臉譜、功夫、古箏、篆刻、書法等[8]。挖掘這些元素,于新時期形成文創產業發展的新產業鏈,繼而影響到傳媒、出版等各行業。通過品牌效應的核裂變,帶來理想的經濟產值回報,幫助文創企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要想良性發展要有相應的發展依托。在政府之外,也應尋求高校、博物館等主體的支持,發揮這些主體的優秀人才吸引的聚集優勢,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將有才華的人聚集到一起,進行新的創意研發,推出創新設計的產品,在獲得市場回應后,才能進行規模化的輸出,從而讓有文化創意產業的設計研發吸引更多的資金支持,形成良性發展[9]。此項產業發展對于優秀人才十分渴求。因此,在實施扶持政策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價值,形成人才的虹吸效應,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性發展。例如在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實現校企合作,培養定向人才等,為產業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為產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探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創意產業也將是國內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其不僅滿足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要,也要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要求,并形成蓬勃的發展態勢,保證有更加光明的發展空間。文化創意產業以創意的力量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和經濟價值,同時容納更多的就業人群,對于國家的良性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