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斌,張仙平,王琴霞,朱偉君,王宏輝,秦葉波
(1.溫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溫嶺 317500;2.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水稻是浙江省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提高水稻產量,對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浙江省大部分水稻生產區域實行水稻與油菜輪作,存在一定的茬口矛盾。因此,育苗移栽是常用的早稻生產方式之一。然而,隨著勞動力資源越來越稀缺,早稻育苗移栽必須實行機械化,即浙江省提出的機器換人。水稻育苗移栽有缽苗機插和毯狀苗機插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相比毯狀苗機插方式,缽苗機插的優勢在于育苗秧齡延長,增加了機插過程中秧齡的彈性;秧苗素質較好,減少了機插損傷,有利于水稻早發壯苗[1-3]。因此,缽苗機插是近年來水稻機插的重要方向。水稻缽苗機插的關鍵是培育適齡的秧苗,育苗基質對水稻秧苗素質有較大的影響[4-6]。本研究比較育苗基質與黃泥不同配比對早稻秧苗素質的影響,為水稻缽苗機插培育壯秧環節提供理論依據。
本試驗于2020年在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東浦農場國聰家庭農場進行。供試品種為中早39。
試驗按照基質與黃泥的不同質量配比,設5個處理:A1(基質∶黃泥1∶0)、A2(基質∶黃泥2∶1)、A3(基質∶黃泥1∶1)、A4(基質∶黃泥1∶2)、A5(基質∶黃泥0∶1)。3月17日播種,667 m2播種量3 kg。秧盤用常州亞美柯公司的D448P,播種流水線用該公司的2BD-600(LSPE-60AM),每個處理做40盤,不設重復?;|選用杭州錦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50 L包裝的水稻育秧基質,主要成分為天然礦物質、泥炭、緩釋肥料等;黃泥來自溫嶺本地,打碎過篩,機器攪拌混合。采用8 m鋼架大棚噴淋設施旱育秧。
30 d秧齡時,考察秧苗素質,每個處理30株,記載株高、葉齡、莖基寬、總根數、白根數、鮮重,大田考察100株計算漏插率。使用SPSS17軟件進行方差分析、SSR多重比較。
由表1可知,A1處理下秧苗株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A4處理最矮。A1處理比A4處理株高增加了29%,表明全基質對秧苗株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隨著基質中的黃泥比例增加,秧苗的株高顯著降低。因此,基質∶黃泥配比超過1∶1秧苗的容易獲得更多營養,對秧苗株高有顯著作用。就葉齡而言,A4葉齡最小,其他處理顯著高于A4。全黃泥配比的秧苗限制了秧苗的發育,導致葉齡偏小,而提高基質的比例對秧苗葉齡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就總根數而言,A1與A5、A4有顯著差異,即從秧苗總根數看,全基質與全黃泥有顯著差異,用全基質育秧能顯著提高秧苗根的數量,盤根效果更好。就白根數而言,A1、A2與A5、A4有顯著差異,即從秧苗白根數看,當基質∶黃泥配比大于1∶1,秧苗白根數顯著增加。就秧苗鮮重而言,A1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隨著基質中黃泥摻比比例的增加,鮮重顯著降低。因此,基質中過多的黃泥不利于水稻發育。

表1 不同基質配比處理對早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表2結果表明,提高基質比例,當基質∶黃泥達1∶1以上,秧苗莖基寬增加趨勢明顯。漏插率以A3(基質∶黃泥1∶1)處理最低。

表2 不同基質配比處理對早稻秧苗莖基寬及生產成本的影響
生產成本中不包含運費,黃泥曬、粉碎、攪拌的成本。667 m2早稻按40盤計算,生產成本A1(全基質)比A5(全黃泥)多20元,但生產效率提高50%(表2)。
通過不同基質配比對早稻缽苗機插育秧秧苗素質的影響試驗表明,在早稻缽苗機插育秧時,不同基質配比對秧苗素質有顯著差異,當基質∶黃泥大于1∶1,株高、白根數、鮮重表現顯著差異。5個處理中秧苗素質最好的是全基質,株高高,鮮重重,總根數、白根數多,盤根好,缺點是漏插率增加、成本增加,但生產效率提高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