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蓓蓓

教室里正在播放著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米切爾曾做過一個實驗——棉花糖的誘惑。這個實驗講述米切爾及助手們招募一批學齡前的幼兒,要求幼兒在規定時間內控制自己不能吃掉棉花糖,那樣就可以拿到兩塊棉花糖作為獎勵……實驗室如實記錄下來的各種幼兒表現引得同學們陣陣笑聲。
我把時光拉到14年后,略帶神秘地說:“親愛的伙伴們,你更看好實驗中哪個孩子的將來?”同學們對著鏡頭回想,很快他們認為“非他莫屬,那個想盡各種辦法控制自己拿到兩顆糖的帥男孩”。
第四組有同學脫口而出:“小舍才有大得,懂得自我約束的人,想必這樣的人將來會更有成就。”
果不其然,這個實驗后續14年的跟蹤發現: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兩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機遇而不急于求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暫時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力會更強。
而那些迫不及待只吃1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當欲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欲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后面的事情。這就是有名的延遲滿足實驗,看來自控力對于成功來說很重要。
兩三歲的孩童,因為額葉發育不完全、不能自我控制,中學生的自控力已經無關生理因素,有的只是一場心理的較量。我引導同學們進行自我覺察,在生活學習中,“我”時常能夠感受到諸如此類的哪些心理較量?比如:
自習課的鈴聲已經響起來,值班教師剛剛巡邏好教室離開,前桌還在高聲闊談,他轉身好像要跟我說個事情,我要不要接話呢?
某天假期,剛坐定打算學習,想起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昨晚剛更新,要不要看呢? ……
同學們類似的經歷不勝枚舉,我注意到每一次分享,班級里總有人會心一笑。一句同道中人,頓時有種“時尚爆款”的感覺。這些干擾源它可能是物,是人,還可能是腦中的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借用任務探索單,根據自己選定的一日作息表來探索各個時間段里的干擾源有哪些,群策群力找出這些干擾源。同時,按照0-5分評出干擾程度,并小組討論產生哪些實際影響。
大錫直打哈欠,用身體語言告知大家,此刻困意來襲。“昨晚沒預習,今早上課犯困走神,干擾指數有3分。另外,晚自習的干擾也不少,開會,同學問問題,自己遇到難題不想做作業了,這些疊加起來至少有4分左右吧!結果就是一個字——慘,作業寫不完,回家繼續開夜車……”
桃子直言別跟進退兩難的住校生比慘,摸著額頭說:“室友間的各種八卦,我不參與,顯得我孤僻;我參與,我就根本停不下來了。結果兩個字——更慘!休息和作業全歇菜,影響值至少5分。”
走讀生徐杰打出3分影響值,他說:“走校生的生活更是飄搖,同學求帶個生活用品呀,路上來回的時間,家里瑣事,娛樂項目……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讓人心煩!
就這樣,走讀生和住校生兵分兩路,你一言我一語根據自身作息特點找出生活學習中的干擾源,可謂五花八門:①懶 ②休息不好,上課犯困 ③沒有預習,聽不懂 ④聊天,買東西,閑雜事物,沒有合理安排時間,變得忙亂。⑤突發事件,比如:學生會開會,遇到難題,運動會同學們興奮聊天……擾亂原先的計劃與安排,影響著生活學習的效率。
面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干擾君”,有人通常是勝利方,有人總是被打敗的那一位,這其中最大的區別在于自控力水平。幸運的是,自控力是可以跟肌肉一樣訓練的。
我請各小組以干擾源為突破口,合力尋找提升自控力的妙招,并把關鍵詞記錄在探索任務單自控力欄。有同學說把要事排在前面,用“時空距離法”控制欲望,有同學提議創設好玩兒的監控方式,比如發帖、制作表格、告訴老師等……于是,類似“提前規劃、輕重緩急”“預期評估、遠離干擾”“對話夢想、鼓勵自己”“拋棄理由、獎罰分明”“尋求監督,堅持到底”這些關鍵詞在師生對話、生生互動中誕生了,在這場心理的較量中感覺自控的能量在一點點向外擴張……接著同學們參與實戰演練,每組邀請一名同學代表干擾君,邀請建議者代表自控力,其他同學可做觀察員或參與演出心理劇真實呈現擊敗干擾君的心路歷程。
干擾情景:午休期間,寢室里,正做著下午化學課要分析的習題,室友在聊我的idol張藝興。人物:干擾君扮演者/李莉 自控力扮演者/王明
干擾君:我很喜歡張藝興,上周末他的娛樂新聞都來不及看,趕緊跟她們聊聊唄!
自控力:化學作業更重要緊急,必須要先完成,寢室里的其他同學也沒完成,提醒下會更好。(重要的事情先做)
干擾君:輕重緩急是很重要,可還是想聊一會兒。(做為難狀)
自控力:那規定一個時間節點,比如5分鐘內結束話題。(規定時間節點)
干擾君:不錯的建議!
干擾情景:假期,在家里,失敗了兩個寒假的運動減肥,計劃一次,失敗一次。人物:干擾君扮演者/李歡? 自控力扮演者/陳恒
自控力:先發個朋友圈,告知天下,尤其要@最瘦的那個閨蜜,開始健身減肥啦。(創設好玩兒的監控方式)
干擾君:今天下雨,不跑了吧……今天刮風,不跑了吧……算了吧,一天不跑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自控力:想想你的牛仔褲,快穿不下了,各種理由只會讓你離減肥的目標越來越遠,要對自己狠一點兒。如果你不對自己狠一點兒,就等著你閨蜜笑話你吧。(目標激勵)
干擾君:懶惰起來的時候,目標算什么?(做無所謂狀)
自控力:早知道你耍賴起來無底線,你閨蜜在樓下等你了,你還是收拾收拾跑步去吧!
干擾君:閨蜜在后,瑟瑟發抖,得,趕緊下去,不然要請吃大餐外加一場電影。(獎懲分明)
表演者妙語連珠,同學們掌聲雷動。在課堂的尾聲,我與同學們分享了在加拿大一處森林苗圃的墻上貼著的一句話:“種下一顆大樹的最好時機是25年前……第二個好時機就是今天。”邀請全體同學一起種下這個約定,抵制棉花糖的誘惑,從今天開始播種,向著未來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