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訓練主題:如何拍好一張肖像照片
本期指導老師:王攀
本期學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生
本期訓練主題:如何拍好一張肖像照片

拍攝肖像照片前,必須做好前期工作,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拿起相機的那一刻,要有足夠的自信,制造出良好的拍攝氛圍。
每個媒體屬性不同,對肖像照片的要求也都不同。我有17年的媒體經歷,從紙媒報刊到互聯網、移動端,工作崗位也從一線攝影到圖片編輯,一直以職務作品為主,報紙時代所拍攝的內容大多是新聞宣傳、新聞報道、圖片故事、系列專題、新聞人物類肖像。到了互聯網、移動端之后,發現圖片的使用更廣泛,更具多樣性。但傳統意義上的“好照片”并不是移動端的考量標準,拍得再好,技術再高,沒有傳播價值,也就只是一張普通的肖像照片而已。載體和媒體不同,決定了拍攝要求也不同。
另外一種是委托拍攝,包括雜志的委托及企業的商業拍攝。拍攝時要站在甲方的角度多考慮,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主。每張圖片應用的場景不同,要求也就不一樣。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我一直有個拍攝習慣,在完成職務作品的同時,盡可能想辦法做好個人藝術創作,而且盡可能為每一個拍攝對象拍攝一張“大頭像”,即:頭部特寫。我覺得每個人的臉上都隱藏著太多信息,除了肢體語言,面部的細微表情同樣是表達的重點。

02:演員劉嘉玲,王攀攝

03:約翰·列儂遺孀、藝術家小野洋子,王攀攝
除了適用于雜志封面的特寫肖像外,環境肖像、時尚大片、合影的拍攝要求也要適應時代發展的審美。前期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拍攝構思,要和拍攝對象多做有效溝通,為了減少后期修飾時間,盡可能多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有時候還需要提前看場地,選擇適合拍攝的場景,盡可能在小范圍內完成多樣性拍攝,制造融洽的拍攝氣氛;還要把握好拍攝時機,如果只有幾分鐘拍攝時間,我會做減法完成拍攝任務,即利用自然光或者單燈拍攝,提高成功率;當然,還有得到拍攝對象的充分信任是拍好照片的前提,時不時給拍攝對象看一些拍攝的照片,增加拍攝信心,也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配合。
2012年開始,我在肖像攝影上做了一些探索,完成了系列作品《當明星平靜時》。這組照片拍攝的大多是明星、藝人,我嘗試讓他們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去闡釋對于“平靜”的理解。當然,拍攝的過程也是我自己對“平靜”的詮釋,我把重點放在對眼神光和人物情緒的呈現上。對我來說,肖像攝影是攝影師和被攝對象共同完成的作品,“好”應該體現在彼此尊重和自信上,讓觀者能感受到你們的用心。回到日常生活肖像拍攝中,其實也并沒有“好”的準確標準,不同載體對“好”的理解也不同,不同人的審美也決定了一張“好”的肖像照片的使用和傳播。
所以攝影技術只占到肖像拍攝的五分之一,自信比技術重要,知識儲備也比相機更重要,做一個有心的觀察者和多樣內容的吸收者。多創造和爭取拍攝機會,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再多的書本知識也不及一次實戰拍攝學習,只有在拍攝中不斷探索,在拍攝之后反思總結才有可能進步提升得更快。

04:王攀在現場指導同學們拍攝。
圖05:拍攝時,我從單燈開始拍起,首先在拍攝對象的右側擺了一盞燈,然后和拍攝對象進行了一些溝通,在嘗試了不同的人物造型后,還是覺得側身的坐姿會顯得更有空間感,于是就保留這一姿勢,對燈進一步調整。單燈雖然效果還不錯,但總覺得還差點意思,于是就嘗試在人物的另一側加了一盞輔燈,給陰影面補一些光,最后得到如圖的效果。(張樹志攝)
導師點評:影調柔和,人物表情平靜,總體不錯。構圖如能再精準,布光能再均勻一些會更好,比如:構圖可以稍微上移,頭部以上可以再保留一些,下面可以再少一些,右上的陰影可以消減一些,頭部可以增加一支燈光,將人物從背景中剝離出來。
圖06:從練習掌握單燈開始。我想在人物的臉上表現出明暗的對比,并將人物置于一種比較昏暗的氛圍中。因此在拍攝主體的右45度方位布置了一個前側光,借此突出人物的立體感。我引導拍攝人物面向我,這樣光可以打進人物的眼睛里,形成眼神光。讓人物看起來更有精神。(孫琦攝)
導師點評:整體不夠通透,畫面呈現高反差,有高光也有死黑。可以調整以下幾點:正確擺放燈位或調整人物站位,現在居于倫勃朗光和側光之間,不夠極致,人物眼鏡片上有反光,背景光也可以再均勻些;調整人物姿勢,年輕人的雙手盡量不要垂放于下腹部;對于多半身像的構圖,可以再松一點,頭頂和腿部可以再多留一些空間。
圖07:這次訓練讓我能夠更加主動地和模特進行交流溝通,哪怕我們并不認識。這張照片中我嘗試讓模特帶上帽子,只露出幾縷頭發,并做出雙手抱拳閉眼的姿勢,借用背景燈光以及嘗試斜角線構圖,讓整體畫面表現得不那么單調,有一種動態的感覺,尤其是那幾縷發絲,從而表現出模特的美感。(謝望海攝)

05

06
導師點評:看得出同學做出了努力和嘗試,發光用得不錯,人物姿勢輔助了情緒呈現。可以試著改善以下幾點:構圖可以上移至人物肘部,盡量不要“斬腰”,觀感會不太舒服,畫面要留有想象空間;人物前面的頭發散亂,顯得不夠精致;可以增加輔助光,消減頭發和衣服褶皺的陰影。
圖08:這張照片是在拍攝對象的側面抓拍而得的。在拍攝時,使用了多盞燈,主燈位于拍攝對象的左前方,打亮了拍攝對象的左側,而輔燈位于拍攝對象的后側,打亮了身體輪廓,也使拍攝對象從背景剝離出來。這樣的打光方式也讓面部有了亮暗區分的效果,提升了臉部的線條感和輪廓感。但同時,拍攝對象的鏡片反光成為了照片的不足之處。
在拍攝的過程中,我站在了被攝對象左側方。由于拍攝位置的限制,我遲遲沒有拍到自己滿意的照片,但突然發現了拍攝對象放松自然的瞬間,來不及關心構圖和背景便立刻拍了下來。(龔雨晨攝)
導師點評:構圖利用空間留白輔助展現人物情緒。可以嘗試改善以下幾點:構圖精準,機位上移至肩部;人物盡量不要與背景重疊;人物面部過曝,眼鏡片上有反光,機位需調整。
圖09:在燈光的布置上針對模特眼部,采用面部特寫方式突出眼神光效果,結合模特的眼神向上的面部表情。采用較低的感光度,再結合影棚背景的黑布,在燈光的效果下,人物面部的輪廓效果得以凸顯,畫面也更加細膩飽滿。不足的地方在于人物的下巴沒有捕捉完整。
在拍攝角度上選取斜側方向而非正面,由此產生第三視角講述的意味,畫面線條的交點位于畫面所要突出的眼睛部分,使畫面結構上較為協調,重點突出。(陳驀然攝)
導師點評:構圖大膽,單燈也讓畫面較為干凈,眼神光吸引了眼球。可以嘗試改善:眼神光在眼睛玻璃體里的位置最好能錯開,能呈現的高光大小也應有主次;此構圖可嘗試向左平移,耳朵較為搶眼,給畫面左側留出空間。
(責任編輯:黃媛媛)

07

0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