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ria Zucconi Wendy Wang

THEOWNER
Massimo Adario,1970年出生于羅馬,曾在馬德里學習,并在阿姆斯特丹和馬斯特里赫特工作,2007年于羅馬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務所,承接室內、住宅、建筑和城市規劃等項目。


“18世紀的花格平頂天花,覆蓋著絲質地毯的地板,以Dedar面料裝飾的墻壁,這個去除了隔斷的空間仿佛一個華麗柔軟的古董盒子。”
Via Giulia是羅馬極富魅力的大街之一,這里有遍布其間的教堂、宏偉氣派的宮殿,以及散落在臺伯河岸的迷人花園,寧靜,內斂,貴族氣息十足。建筑師Massimo Adario在搬離他位于Monti社區的舒適寓所之后,一直想尋找一處帶有歷史背景的居住空間,他期待在那里運用新的設計語言進行大膽的創作。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位于Via Giulia大街的薩凱蒂宮(Palazzo Sacchetti)幸運地發現了一間極具特色的公寓,高聳的木制天花板帶有18世紀裝飾的花格平頂,以天藍色和藍色為主色調。

“帶著藝術史學生所有的好奇心,我一下子就沉浸于這座宮殿的歷史氣息中。它是羅馬文藝復興時期最美麗的建筑之一,建造于16世紀中期,是當時蒙特普齊亞諾的紅衣主教Ricci委托的項目,建筑師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Antonio da Sangallo il Giovane)將他人生中最后的歲月全都奉獻給了這棟建筑。”Adario介紹道。
“我從沒想過自己能有機會住進這樣一幢大樓。從那些質樸的磚塊的外表可以看出,里面幾乎完整地保存了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謹風格,比如被石棺和羅馬雕塑裝點了幾個世紀的壯觀樓梯。我們去除了那些在70年代附加的隔斷,恢復了整個空間原來的大小,并通過8米長的方形橫梁加強了天花板的視覺效果。覆蓋著絲質地毯的地板,以面料裝飾的墻壁,讓人感覺像是置身于一個柔軟的盒子之中。在歷史背景的襯托下,這些細節豐富的外加設計看起來很明顯,但是它們與不同年代設計和風格相互交織,很自然地融入其中。”
一些量身定制的家具充當了空間隔斷,例如,大塊面的磨砂鋼裝置替代了臥室里的衣柜和客廳里的展示墻,純粹的塊面結構使人聯想起1971年Gae Aulenti在設計佛羅倫薩的Palazzo Pucci宮殿的屋頂平臺時運用的手法。平行面的櫥窗式書架從客廳一直延伸到廚房,這是Adario與藝術家Andrea Sala合作的實驗結果,這個設計帶有Bruce Chatwin 在1988年出版的小說《烏茲伯爵》(Utz)中所表達的文學觀點。在雕塑式家具的下面,隱藏著一些帶有支撐功能、由不同材料和紋理構成的珍貴物品,包括珊瑚、古書和石頭等等,因為它們參差不齊的外形而剛剛被人注意到。私密性的櫥窗空間很適合展示各種收藏物品,書本,旅行紀念品,雕塑,繪畫,玻璃,瓷器,古典花瓶和陶器,都靜待被人關注。
公寓的墻上只有少數幾件裝飾物是攝影作品,看得出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展示繪畫,以此向那些曾經被展示于這座宮殿內的一系列繪畫作品(一直到1748年)表達致敬之情。根據教皇本篤十四世(PapaBenedetto XIV)的意愿,那些畫如今被陳列在舉世聞名的卡比托利歐美術館。
“如何與薩凱蒂宮殿濃厚的歷史氣息相融合,這一難度促進了設計的創新,在這里,美感與實用性兼而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