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海
【摘? ? 要】隔代家庭教育有利也有弊,要想提高隔代家庭教育質量,祖輩家長與父輩家長之間就要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共同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本文聯系實際,首先對隔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做了簡要分析,其次就如何提高隔代家庭教育質量做了重點探究和論述,希望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隔代家庭教育;教育質量;提高路徑
中圖分類號:G7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183-02
【Abstract】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parents of grandparents and parents of parents must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jointly provide a good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reality. First, it briefly analyzes several problems in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Secondly, it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hoping to bring some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work.
【Keywords】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Improvement of paths
年輕一代父母為工作或自我發展需要,將孩子交由老一輩人來帶,這就在社會中形成了隔代家庭教育現象。實踐表明,隔代家庭教育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父輩家長的壓力,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還是存有很多弊端。筆者下面聯系實際,首先就隔代家庭教育中的相關問題作簡要分析。
一、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常見問題
(一)溺愛
很多家庭中都有隔代親現象,老人們對孫兒十分寵愛,對于孫兒提的要求不論對錯,總是會想辦法滿足。同時一些老人不舍得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孩子在家期間,老人對孩子實行“全方位服務”,如洗衣、做飯、穿衣、洗澡等。老人的初衷是好的,但過分的溺愛與遷就卻容易讓孩子失去獨立性,形成依賴心理與懶惰心理,同時抗挫折能力下降,孩子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二)思想發展阻礙
站在當下,我們可以發現祖父輩的一些思想觀念是比較傳統落后的,與當前的社會不相符,同時也與當代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求不適應。而在孩子與爺爺奶奶相處過程中,老人會無意識地將一些傳統老舊、不適合當前社會的思想傳遞給孩子,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孩子先進思想的成長,影響他們思想價值觀念的形成。祖輩的思想與地位不同,他們在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上存在明顯的偏差與誤區。如對于當今社會的電子科技,隔代家長接受度不高。并且很大一部分隔代家長會將自己的落后思想強加給孩子,如嚴格管制孩子,不讓其看電視、不讓其接觸與嘗試新鮮事物等,長此以往,會遏制孩子思想與行為能力的發展,并且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如導致孩子極度內向、自閉、不自信,不敢接納新事物,不敢與人交流等。
孩子本是活潑好動的,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懷有好奇心,而隔代家長的強制“扭轉”、遏制可能會使孩子身上的一些美好品質消失,如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等。
(三)散養式教育與強制性教育
研究發現,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祖輩要么就是不管孩子的教育問題,平時“散養”孩子,要么就是過分嚴厲管束,給孩子留下負面影響。如很多老人見不得小孩子哭鬧,在平時只要小孩子一哭鬧、一撒嬌,就什么都順著他們來,無法將教育落到實處。也有隔代家長未正確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在平時只關注孩子的吃穿用度而不關注教育問題。還存在與上述兩種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完全相反的情況,即一些隔代家長受“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傳統思想影響而在平時過于嚴厲地管教孩子, 遇事不與孩子溝通,孩子哭鬧時不先了解原因就直接訓斥甚至體罰,對于一些日常行為習慣也是強制性養成。這樣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樣不利于幼兒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幼兒正確思想觀念與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四)安全隱患
祖輩照料孩子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小孩子活潑好動,好奇貪玩,行蹤總是不定,而老人精力、體力不足,很難跟上孩子的腳步與節奏,這就使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提高隔代家庭教育的路徑分析
(一)加強親子教育,父母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承擔著主要責任,養育孩子、教育孩子是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研究表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影響,如果孩子在成長期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與教育,孩子日后出現心理問題、性格問題以及行為問題的概率將會更大。因此,父母應當積極承擔起自身責任與義務,通過多種方式、途徑落實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樹立獨立自主、自尊自愛的意識,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與判斷。如盡管平時工作忙,但家長依舊可充分利用下班時間、節假日時間多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給予孩子好的熏陶與感染,為孩子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節假日期間,父母可帶著孩子去旅游,開闊孩子眼界;可帶領孩子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從小培養孩子文化、藝術素養,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下班后,可與孩子參加一些戶外體育活動、手工制作活動等,有效鍛煉孩子身體素質,豐富孩子的生活技能。睡前可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唱搖籃曲等,在拉近親子關系的同時也溫暖孩子心靈,充實孩子精神世界,讓其從小形成樂觀、開朗等性格。對于遠在外地的父母,應時常與孩子通電話、通視頻,或給孩子寫信等,以這種方式落實家庭教育,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二)提高祖輩能力素質
父母上班或外出工作后,孩子就長時期地與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活。作為孩子的看護人、隔代教育人,祖輩家長的能力素質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思維品質與行為習慣。因此,要想提高隔代家庭教育質量,就必須提高祖輩家長的能力素質。具體的提高途徑如:有條件的祖輩家長可參加老年大學教育培訓活動,專門學習家庭教育內容,在學校中接觸到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方式,更科學、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工作。除進入學校接受專業系統的教育培訓外,祖輩家長也可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媒體等多種途徑積極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提高隔代家庭教育質量。同時祖輩家長也可尋找“同行人”交流分享經驗,探討如何更好地處理與孩子的關系,如何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等。總的來說,一名合格的、能給孩子帶來正面影響的家庭教育者,應當有著健康的身體與年輕的心態,樂觀開朗,文明禮貌且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喜歡學習新知識、新事物,善于聽取意見,能與孩子平等交流,喜歡與孩子參加多種戶外活動,隨時關心孩子的身心變化。
(三)祖父輩之間取長補短
隔代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日常落實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矛盾。而經觀察發現,很多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父輩與祖輩之間不溝通、不相互理解、不會取長補短, 兩代人在家庭教育上各抒己見,最終既影響到家庭關系,也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為此,要想讓隔代家庭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下去,祖父輩之間就應多溝通、多交流、多協商,雙上要能正確看到彼此在家庭教育上的缺點與不足,繼而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在日常生活中,部分祖輩家長認為自己生活經驗、育兒經驗豐富,在家庭教育上更有發言權,因此對于父輩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認同、不支持。對于這一問題,父輩家長首先要能正確認識相關的客觀事實,要能靈活地學習借鑒祖輩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的優秀、成功經驗,并以祖輩家長為例巧妙避開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雷區”,在此基礎上根據當下實際情況找準家庭教育新方向,構建家庭教育新模式。除此之外,父輩家長也要能靈活巧妙地引導祖輩家長改變一些陳舊落后甚至是錯誤的教育觀念,以此提升隔代家庭教育質量。如可為老人們訂閱購買一些與現代家庭教育有關的報紙、書籍,可在網上搜集相關視頻等,逐步引導祖輩家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做好隔代家庭教育,需要祖輩家長與父輩家長的共同努力,各位家庭教育者要能積極承擔教育責任,轉變教育觀念,豐富教育方法,進而提高隔代家庭教育質量。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家庭教育專項課題“隔代家庭教育的新特點、新趨勢及其指導策略”(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11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葛書含.淺談我國隔代教育的局限性及優化路徑[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5).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