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數學本身需要一定的思維變化能力,小學的孩子思維想法轉變不一、知識啟蒙需求程度不同,并且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小學數學教育會產生學困生也在預料之中。學困生,顧名思義是學習較落后的學生,這時就體現出教師提高后進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所以針對學困生轉化問題,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轉化學困生的方法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187-02
【Abstract】Mathematics itself requires a certain ability to change thinki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have different changes in their thinking, different levels of knowledge enlightenment need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knowledge acceptance. Therefore, it is expected tha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will produc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s the name suggests, are students who are lagging behind in learning. At this time, it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less advanced students. Therefore,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ased on his ow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students with chemical difficulti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小學數學是以后數學教育的基礎,同樣也是發展和促進數學思維變化能力的基石。學困生群體他們有一些共同特點:對數學問題不敏感、興趣缺乏,一次次的成績落后,慢慢就喪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所以教師要深度剖析學困生落后的原因,分析怎樣促使其轉化進步,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縮小學生存在的差異,努力讓學困生提升學習興趣及信心,使其達到班級中等水平。
一、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內部因素
由于一部分學生家長工作忙碌,學生一般由家中長輩照顧衣食起居。長輩并不著重關注孩子學習,甚至溺愛孩子,使其不能系統地學習,導致學生愛玩超過學習。另一部分家長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強迫孩子接受過于繁重的學習內容及壓力,導致達不到勞逸結合的效果,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學習適得其反。同時,很多家長對于教育的理解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階段,沒有結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更新教育孩子的理念,與時代脫節,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教師教學因素
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教師為了講而講,知識全部灌溉,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被動地記一些所謂的筆記。當成績出來時大部分教師又差別對待,只關注優秀的學生,對于學困生則一般采取冷落的態度,沒有采用適當的方法去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對于學困生學習心態和學習方法上的問題缺少耐心,沒有去分析學困生成績差的原因,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學生來改善,這使學困生產生了落差感。時間一長,他們也就順其自然,習以為常地不去努力,放棄了自己。
(三)學生自身因素
因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還未養成,主觀能動性不強,學困生的學習較其他學生來說不夠仔細和認真,學習基礎不夠扎實和全面,成績比較差。但他們的自尊心較強,害怕身邊的人說自己的成績,內心敏感,可以感覺到外界對于成績的關注度較高。因此一旦自己成績不理想,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提不起學習興趣,不利于成績的上升。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的幾點建議
(一)家庭方面
學困生對比其他學生來說成績較差,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比較低,逐漸地會產生自卑心理,自我放棄。這就要求家長在課外實踐中善于觀察孩子,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心理需求,同時教師需要與學生家長溝通,改善家長的教育形式和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方法,讓家長配合教學。家長需根據自身時間安排家庭教學,寓教于樂,如果自身時間不夠,需和陪伴孩子的長輩溝通,讓長輩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否則是傷害而不是愛。家長做好提升孩子成績的準備工作,配合學校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困生的知識水平。
(二)教師方面
1.數學這個科目與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是一個需要學生發揮空間想象能力的學科,教學方案不能死板枯燥、太過于傳統。所以,教師應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及學生的問題調整,做出一套有效、有趣且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教學方案,使學困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2.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小故事,列舉一些數學家,樹立榜樣的力量,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及時與學困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將自己的身份從老師變成朋友,建立學困生與教師間的信任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并愿意為之努力。
4.鼓勵式教學。由于學困生與優等生的成績有差異性,因此學困生常常不自信,上課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不敢提問,怕說出來被小伙伴笑話,更怕被教師嫌棄。因此,教師要選取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對其進行提問,培養他們回答問題的信心;仔細觀察學困生的優點,毫不吝嗇地夸他們,讓他感覺到成功的喜悅感,進而從被迫學習改變成主動學習。
5.對學困生的轉化要抱有信心,懷有恒心,持之以恒。學困生的轉化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因為一時的沒有達到效果就放棄,而要慢慢滲透。當學困生認識到我還有希望時,他們就會奮起直追。
6.改變差別對待問題,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一時不理想,就對學困生群體持悲觀態度,放棄他們任其發展。
7.針對一些“頑固”的學困生進行針對輔導,總結他們自身學習弱點,各個擊破,對其不熟悉的數學題型進行強化練習,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進而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去學習。
(三)學生方面
學困生成績差不代表所有的行為都差,也不代表成績會一直差,學生自己要時刻保持自信心,堅定只要努力學習,終會得到回報的心理。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擺正心態,正確認識提高成績過程的漫長性和持久性,要積極配合家長與教師的教學,玩樂中學習,學習中玩樂,找到兩者可以并存的平衡狀態。教師可以適當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設立學習小組。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例如建立數學幫幫組,每組安排一個數學水平較好的學生,這樣讓學困生始終處于學習的氛圍中,使其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熏陶,學習的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消除學困生對優等生的隔閡。
三、結語
總的來說,每個學困生都有不同的差別,但又大同小異,無非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夠、興趣不高,主要為被動學習,這時行之有效的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體系,使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性和探索性。轉化學困生是一場需要長期堅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家長打下基礎、教師努力鞏固和加強知識體系的建立、學生養成自我的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配合,就一定可以引導學困生逐漸步入學習的殿堂,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柴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后進生的轉化[J].科學咨詢,2020(20).
[2]黃真保.轉化小學數學后進生的教學方法[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4).
[3]黃文華.淺談小學數學后進生的轉化[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3).
作者簡介:朱賢輝(1967.2-),男,漢族,福建三明人,大專,數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