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8歲兒童因模仿動畫片《熊出沒》攀巖情節墜樓身亡一案進入執行階段。法院認定父母承擔主要責任,動畫制作方承擔10%責任。判決引發很大爭議,很多人認為,動畫公司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既然過審,為何擔責——從生活常識和法律上看,孩子玩游戲出現傷害,主要責任在監護人,這也是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如果大家都這樣推卸責任,以后誰還敢拍動畫呢?而且,我國公映的影視作品事實上面向全年齡觀眾,行政審批非常嚴格。動畫既然能夠過審,且《熊出沒》的安全提示在畫面中十分醒目,為何還要擔責?
督促更好地盡到警示義務——要看到,如今的動畫產業已不可小覷,影響越廣泛,社會責任就越大,唯有要求動畫制作公司盡到安全警示義務,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從現實來看,督促動畫制作公司以更高的自覺、更多的努力盡到這一義務,社會強調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亟需分級制度——在沒有分級制度的情況下,動畫制作要用簡單的情節適應兒童認知水平,要用正面的內容引導兒童三觀塑造,現在還要承擔本應完全屬于家長和學校的安全教育與保障義務,會不會太苛刻了?分級制度需要再提一提了。(綜合《南方日報》、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