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對于武漢市民王璐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數字,這是她參加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一期臨床研究時的編號。去年3月份,她報名參加新冠疫苗臨床研究試驗,經過3輪體檢后,成為疫苗安全性測試首批108名志愿者之一。
知道參與新冠疫苗臨床研究試驗的風險,王璐并沒有過多擔心,“我相信國家的科研力量。”讓她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孩子。她有一對雙胞胎,剛滿3歲,去做志愿者意味著至少離家14天,她從來沒有跟兩個孩子分開過這么長時間。
志愿者入選通知來得有些緊急,晚上接到通知,第二天中午就要出發。王璐只是簡單地收拾了一些衣物,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安頓好兩個孩子。她連夜給孩子做了14塊紅糖餅,這是他們愛吃的點心。第二天早上,王璐告訴他們:“媽媽要去參加一個武器研究,這個武器可以打敗病毒怪獸,你們每天分一個餅,餅都吃完了,媽媽就回來了。”孩子還小,不能完全了解媽媽要做的事情,但他們都很用力地抱了抱她。
對于王璐做新冠疫苗志愿者,除了丈夫外,她的家人一開始都是反對的。她的母親多次跟她一邊打電話一邊哭,他們都對新冠病毒很恐懼。成為志愿者后,王璐堅持每天在家族群中分享自己的身體情況和經歷,普及疫苗知識,并且鼓勵家人加入疫苗的臨床研究。4月12日,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研究試驗開始招募志愿者,丈夫李智如愿成為疫苗二期志愿者,跟他一起入選的還有姐姐、姐夫。4月16日,王璐從志愿者微信群里得知,疫苗二期臨床研究試驗還缺51歲以上年齡組的志愿者,她便動員公公、婆婆參加試驗。
“有了疫苗,以后我們就不用怕新冠病毒了。”王璐的這句話打動了公公、婆婆。她的公公、婆婆都報名參加了疫苗二期試驗,王璐陪他們前往體檢中心,那天是婆婆疫情以來87天里第一次下樓。婆婆最后在體檢環節落選了,但70歲的公公完成了疫苗接種。9月26日,王璐完成了為期半年的疫苗研究使命,這一天也是她35歲生日,她收到了陳薇院士親筆寫的生日祝福,驚喜萬分。如今,看著一批又一批的新冠疫苗生產、上市,王璐對戰勝新冠病毒充滿信心。(摘自《民生周刊》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