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在進行競爭,企業數量的增加要求企業能夠為了更多的利益來進行工程造價管理。本文主要針對于BIM技術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當中的應用進行探索。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工程;造價管理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主要就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進行管理,從而降低企業的施工成本。BIM技術作為一種新型轉變了原本的工程造價模式,實現了市政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現代化發展。
一、BIM技術概念特征以及優勢
(一)BIM技術概念
BIM技術作為助力公共建筑機電設備安裝模型的建成,是建筑工程行業中重大的變革,該項技術能夠運用到建筑項目工程的每個環節,在工程中能夠科學、合理的運用BIM技術能夠提升公共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現場信息管理的水平與效率。建筑相關企業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靈活的運用BIM技術。將BIM技術引入到公共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施工現場的信息管理之中能夠有效的解決在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專業性技術難題,顯著的提升公共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的專業設計水平,促進實現信息的精準性,實現信息的互通與共享,為日后的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1]。下圖為BIM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各環節都將對BIM技術的使用起到作用。
(二)BIM技術的特征
1、可視化特征
BIM技術為公共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提供了可視化,能夠將傳統的線條式的構建模式轉化為三維立體實物圖形模式,展示在眾人眼前。在機電設備安裝項目進行施工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由于各個領域的設計師沒有較好的溝通,導致在對工程進行安裝的時候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技術就能夠對各個項目進行合理的協調,幫助解決溝通層面上出現的問題,減少由于信息傳遞過程造成的各個環節的損耗問題,規避機電設備安裝時候出現的信息扭曲或丟失的狀況出現。
2、模擬性特征
BIM技術不僅能夠對機電設備安裝的模型進行模擬設計,還能夠對虛擬世界中的事物進行操控。在一定程度上,相關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信息模型能夠模擬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實施的行為。
3、可出圖性特征
BIM技術不是通常見到的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使用的圖紙,而是運用該項技術,對將要安裝的機電設備進行可視化的展示模擬協調以及優化之后,幫助技術人員探究安裝的可行性。
(三)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的優勢
主要是在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方面的優勢。BIM技術的定義就是在數據標準和可操作性基礎上來構建出建設項目所需信息的虛擬數字信息模型,并且還能夠將這些信息進行整合。BIM技術相比較于傳統的技術,這項技術的優點在于能夠在建設工程的各個階段進行應用,并且參與建設的各個單位都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項目工程的整體要求來對數據進行提取和更改,從而保證在不影響項目進度的情況下來改變相關數據。BIM技術相比較于單獨建模的CAD,擁有更好的科學性、合理性、透明性、可重復探查性。在建筑工程當中,BIM技術能夠更好的減少返工以及浪費,因此也就能夠提高投資效率,控制工程建設的實際成本。
在建設的過程中,造價管理是一項較為繁瑣的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支持,而建設項目各階段的造價工作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也需要非常多的精密數據,主要的用途是估算、概算、預算等等階段的造價支持。在建設項目的過程中,想要進行動態結算,需要非常多的項目信息、變更簽證等等數據信息。而使用BIM技術能夠保證使用數字建模的方式來將工程建設中的建設信息實現參數化和數字化,同時BIM技術還可以對建筑信息進行仿真模擬,從而形成模型。這些模型當中涵蓋了建筑物的所有構件信息、項目信息、造價信息。同時BIM還可以看作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通過BIM中IFC、IDM、IFD三大數據來有效的將建筑工程中不同階段的數據進行銜接,同時不同使用者還能夠在其中穿插數據。BIM技術與以往其他技術進行比較之后發現,好處還在于能夠減少信息交流的成本,從而實現成本縮減。同時在建筑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想要控制造價,偶爾需要將信息進行變更,BIM技術能夠保證在變更數據的過程中節點信息也能夠隨之變更,從而讓信息保證準確。
二、市政傳統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項目施工管理原因
建筑項目工程中各項工作能夠有序開展的關鍵原因就是:具有相對較為規范的建筑施工管理體系制度。若建筑項目施工企業不重視相關的管理的工作,沒有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就會導致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管理不夠全面,致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沒有較好的保障。由于建筑工程項目的規模相對較大,若是對參與建筑工程施工的人員管理不當,會造成施工中的各項環節沒有較好的保障,嚴重的影響到工程的質量與進度。
(二)工程造價預算的編制不合理
造價預算的編制會直接關系到建筑項目工程整體的投入成本和使用資金,在建筑項目工程中處于關鍵環節。但是就目前情況來講,大多數的工程造價預算的編制不夠合理和科學,特別是工程中的領導層人員對預算的編制不夠重視,造成預算編制中有很多的不足和漏洞,沒有專業的支撐。加之,資金的投入力度也嚴重不足,致使完成的編制具有的質量相對較差,不能夠推進與指導建筑項目工程的整體進行精準的造價預算控制,導致該項工作環節形同虛設。在實際開展工程的時候有資金浪費的狀況出現,致使施工企業單位造成了虧損,降低了施工方可以獲得的經濟效益。
三、BIM技術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中的具體應用
(一)在決策階段BIM技術的應用
決策階段各項技術指標出臺,這對于工程造價將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建設水平標準的確定、建設地點的選擇、建設工藝的選擇、建設設備的選擇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工程造價水平。可以運用BIM技術,確定方案,能夠快速準確定位參考價格。在決策階段,造價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協助業主來選擇設計方案,在此過程中的工程造價,不僅僅是對工程量、工程單價進行精確掌控,更是在單項工程上計算單元項目造價的比較與選擇。建立更高級別的BIM數據庫能夠將投資方案進行確定,從而掌握更大的價值。例如:可以通過BIM技術在決策階段可以整合多種設計方案,利用5D建模,將三維模型、時間、成本通過虛擬建造方式建模,高效準確估算出方案投資成本,不同投資成本有不同的建造效果,便于決策方選擇。下圖為使用BIM進行建筑工程建模示例:
(二)在設計階段BIM技術的應用
這一階段對于工程造價管理造成的影響以及能夠發揮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設計階段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會導致設計出現中途變更的現象,而這將會導致工程的成本隨之增加。使用BIM技術之后,能夠尋找到工程的重點和難點,這樣不僅僅可以降低變更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工程的經濟標準。例如:設計師在設計階段對圖紙進行了修改、補充,可以運用BIM軟件對建筑空間進行實時修改,將修改后的圖紙內容進行建模,呈現修改效果,真實展現建筑空間、結構等情況,方便建筑師查漏補缺。BIM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夠準確模擬施工實施方案,更方便對方案進行隨時調整,使方案更加合理,有更高準確性、安全性。
(三)在施工階段BIM技術的應用
施工階段作為工程造價的核心階段,施工人員需要注意根據BIM技術來了解施工中的實際要點,對于工程施工中的各種隱蔽處,需要使用BIM技術來對隱蔽工程安全性進行分析。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夠減少施工變更情況,從而將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實現更好的動態管理。在施工的過程中,BIM技術應用主要包括五方面,分別是:基于BIM的5D計劃管理建筑信息模型、基于BIM的進度計量和支付、基于BIM的5D施工管理模型、基于BIM技術的分包管理、基于BIM的多算對比分析。以上五方面集成了建筑施工過程中所有的幾何、物理、性能、成本、管理等等信息,在建設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造價管理的所有數據控制。例如:可以運用BIM技術,通過全站儀或三維激光技術進行三維測量,計算機模擬預拼裝,進行精密建模。測量單節段節點尺寸、斷面、軸線等坐標,將數據輸入系統,得出三維偏差、集合特征等信息,通過BIM技術進行精度管理,計算誤差,根據最終結果建立5D模型,進而控制安裝后整體精度,解決由于場地限制導致的預拼精度問題,實現三維預拼和整體預拼,保證工期。
(四)在工程竣工結算中BIM的應用
最后則是需要在結算階段進行管理,結算人員可以使用BIM技術來掌握施工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從而對數據進行整合,使用相關的公式來對工程量進行核查,就能夠更好的使用BIM技術來進行可視化的審核工作。這種方式的出現好處就在于能夠讓結算更加準確,提升造價管理效果。結算工作當中涉及到的造價管理過程中資料數量極大,而傳統結算工作又由于單據的不完整而經常產生不必要的工作量。例如:某項目預計投資成本為600萬元,實際成本為450萬元,整體效益較好,但是在進行匯總過程中發現有個子項目預算為90萬元,最終施工過程中花費了100萬元,此時,可運用BIM技術查找問題,及時對問題進行糾正,快速、準確結算。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建筑工程也需要跟隨技術的發展而隨之進步。BIM技術的出現在于能夠將工程造價管理水平進行提升,解除一方的弊端,從而達到更好的造價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孫艷.探討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應用[J].居舍,2019,(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