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挑一個陽光溫暖的午后,喝著一杯咖啡或清茶,翻開一本精美的手賬,細品這一年來的過往,然后把這本承載著沉甸甸回憶的舊手賬放入書柜,對著新手賬開始規劃新的一年……這是手賬達人們獨有的辭舊迎新儀式。
“手賬”來源于日本,意思是“用來記事的小本子”,最早可以追溯到1879年。后來,很多日本女生會用拼貼、繪畫等方式,把筆記本的排版變得越來越漂亮。手賬也被設計得越來越精美,甚至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和時尚。手賬進入中國之后,用于美食記錄、讀書筆記、日程規劃、旅行日記等。如今,小小手賬已經帶動了一個龐大的文具和文化產業鏈。
看起來,玩手賬似乎挺小眾,可事實上,手賬在網上討論熱度已經爆發式增長。網上教人制作手賬的小視頻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擁有不錯的點擊量。
在微博上,擁有眾多粉絲的資深手賬達人阿怪,至今已經制作了超過60本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手賬,喜歡把平面的手賬全方位立體化。她最擅長的風格是,用生活中隨手收集來的紙品做剪貼,記錄每日的“小確幸”。這些年,阿怪在手賬上取得了很多成績,不僅在社交平臺上收獲了很多粉絲,出了書,自己的文創品牌“阿怪雜雜手工本冊”也不知不覺堅持了很多年。“手賬可以把無形的時間留在有形的媒介上,讓我比以前更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阿怪說。
網絡上的分享,讓更多年輕人開始設計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手賬,在大家眼中,制作手賬也成為一件很專業的事兒。除了線上交流手賬作品和用品外,有的分享群每月會組織線下交流分享,安排群友們互相交流讀書筆記、傳授手賬制作技巧、分享手賬創意思路。
北京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白領菲菲從高中時開始寫手賬,這個記錄生活的習慣延續至今。提及與“手賬”的第一次見面,她說:“當時是看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姐姐的微博,覺得原來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記錄生活。”她一共有3本手賬,分別記錄生活點滴、出行旅游、每日計劃。
“做手賬有很多好處。看看貼紙、貼貼膠帶、記記生活,是很放松的事情,這比玩手機更有趣,而且不傷眼。”通過每天對自己目標的設定和完成,手賬給予菲菲的,是一種踏踏實實每天都在進步、沒有虛度光陰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只有在她親筆畫下那個“對號”時才會實現。
“多年后,當翻開之前的手賬的時候,突然看到自己以前寫的話、貼的照片,就會回想起那時候的生活,感受自己身上悄無聲息的變化。這種思想的碰撞讓我有一種成長的感覺,而手賬就像會說話的相機,是成長的實物載體。”菲菲說。
隨著手賬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手賬經濟”應運而生。
記者了解到,手賬可不僅僅指手賬本,一套在手賬圈看來合格的手賬,需要包括手賬本、書衣、鋼筆、墨水、印章、印臺、膠帶、貼紙、手繪文字、墊板。而這其中的每個“零件”價格差距較大。
以手賬本為例,低價的國產手賬本價格多為十幾元或幾十元不等,而美國產、澳大利亞產的品牌手賬則可以賣到幾百元,一些設計師款或者聯名款的手賬本甚至會價格更高,像最初幾年在手賬圈內走紅的Hobonichi手賬,在日本銷量年年奪冠,在國內更是炒到了三四千元一本。手賬的另一主體膠帶,由于產地和工藝的不同,一卷膠帶的價格更是在幾元、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之間起伏。

“手賬可是有錢人的游戲。”雖然田歡還是學生,但是從買手賬到現在,每年大約花銷兩三千塊錢。“為手賬每年花銷上萬的人有很多。各大廠商為了吸引消費者,每年同一本手賬本會推出不同的本皮和封面,更別說還有它的周邊裝飾產品。”田歡說。
花這么多錢買手賬本,還要不斷為其添置、更新周邊產品,這到底是什么樣的消費心理?
財經專欄作家文慧認為,手賬經濟的興起與心理學上著名的“鳥籠效應”有關。“‘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后,會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的東西。比如一個人買了一只空鳥籠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時間后,他一般會為了用這只籠子再買一只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不過,‘鳥籠效應對生活的影響具有兩面性,關鍵在于如何利用。不要讓鳥籠束縛你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這才是‘鳥籠效應給人們的真正啟迪。”文慧說。
對此,手賬達人Rika奉勸大家不要陷入“買買買”的文具黑洞。“好的產品有很多,但喜歡它的方式不一定是要買下來,重要的是享受極簡生活和好物之間‘物盡其用的平衡。”每次買之前她都會問自己這幾個問題:“購買的目的是否源于自身真正需求?物品是否適用于使用場景?是否按照優先級購買物品?是否按照成本預算購買物品?”
2013年,被稱為國內手賬經濟元年,文藝青年鄭宇超敏銳地感受到了這一市場變化,開始做手賬文具的生意。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個售價25元,用于旅行的手賬記事本一個月就賣掉了5000多本。一個單品的月收入就達到了十幾萬元。
眼看著手賬市場逐漸火爆,一些文具生產商也開始推出自己的品牌,進軍手賬文具市場。2017年4月,廣博集團推出子品牌kinbor,主打原創類手賬及手賬周邊產品,以更年輕化、生活化、時尚化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雖然售價賣到了100多元錢,但是每次上架都立刻斷貨,手賬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使這家老牌文具商嘗到了甜頭。
有不少人認為,手賬經濟與同樣受到年輕人追捧的盲盒經濟有些相似,因此在盲盒企業泡泡瑪特上市之后他們開始討論,手賬,會是下一個盲盒嗎?相比盲盒,手賬目前處于萌芽期向成長期轉變的階段,對于手賬愛好者來說,他們希望有專門售賣手賬及周邊產品的品牌出現,以更便利地整合資源。
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手賬為文具市場帶來了發展新空間。有專家表示,我國文具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500億元。但是,國內文具企業競爭力弱、規模小的特點仍舊明顯。目前我國從事文具生產的企業有8000余家,其中90%的企業年銷售額低于1000萬元,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級別的只有晨光文具、齊心集團、廣博股份和真彩文具4家。國產文具產品競爭集中在低端,面臨產品同質化嚴重、毛利率低等問題。
反觀日本,“國譽”“三菱”“斑馬”“百樂”等文具企業憑借不斷研發新技術產品,走“高端”路線的國際市場。其產品具備附加值高、品牌識別度高、出口價格高等優勢,因而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國際市場份額。中國文具產業如何做,“手賬”當中可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