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凡
摘 要:新冠疫情爆發對國內經濟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今年投資者的收入、偏好均發生了較大變化。發售暫停期間(3-7月),潛在投資者投資意愿下降。隨著經濟的企穩回升,投資者預期樂觀。發售重啟期間(8-10月),實際投資者投資意愿上升。出于疫情防控考慮,購買方式也側重于線上交易。從當前市內的儲蓄國債發售形勢來看,由于減收、物價上漲、利率調減以及宣傳不到位等因素影響,儲蓄國債投資者的購買需求并未完全匹配和滿足。但從后階段的國內經濟向好趨勢看,儲蓄國債仍為投資者最青睞投資品之一,具有較大潛在市場。目前的儲蓄國債銷售端、宣傳方式和國債利率定價機制亟待改善并加強。
關鍵詞:新冠疫情 ;儲蓄國債 ;投資者結構
一、有關影響
疫情對上半年國內經濟負面影響雖大,各行業收入不同程度下降,但下半年隨著國內疫情管控措施到位,以及國家“六穩”、“六保”救助政策支持,經濟復蘇步伐加快,居民收入增速開始逐步回補。為了更好地剖析投資者的偏好變化,特將2020年以來的疫情對儲蓄國債投資者的影響分為兩階段:一是發售暫停期間(3-7月),潛在投資者投資意愿下降;二是發售重啟期間(8-10月),實際投資者投資意愿上升。
(一)發售暫停期間,潛在投資者受銷售計劃推遲,以及增收不確定性影響,購買意向趨謹慎。
一是,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3-7月儲蓄國債暫停發售期間,官方并未發布何時重啟發行計劃,市場購買預期普遍不明確。連續多次的例行發行計劃意外延期使得投資習慣與忠誠度有所轉變。二是,廣大中小企業短期內難以復蘇,影響個人經營和資產收益,資金短缺普遍存在。湖南部分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問卷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投資者家庭收入10-20萬元(含)、20-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的樣本比例分別比上年同期樣本的比例降低2.5、3.2、1個百分點;家庭可投資流動資產樣本比例比上年同期分別降低1.2、1.8、3.16個百分點。同時,2020年以來地方各級政府部門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為了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節支保運轉、保民生的號召,也著實過緊日子,固定收入人群出現不同程度減收。加之疫情使得居民對醫療衛生等的防疫性開支加大,可支配收入減少。受上述綜合因素影響,潛在投資者儲蓄國債購買意向偏謹慎。
(二)發售重啟期間,實際投資者避險保值需求上升,購買偏好增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儲蓄國債的發行計劃不斷延后,但隨著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以及政府融資保民生需求的上升,8月份儲蓄國債發售開始重啟。前階段積累的購買力集中釋放。
另外,下半年市場避險情緒再度升溫,風險保守型投資偏好明顯上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次問卷有48.59%的投資者表示比疫情前更傾向于選擇穩健投資項目,尤其是中青年群體更傾向于選擇購買穩健的儲蓄國債。據統計,被調查的實際投資者年齡結構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下年齡段,占71.8%;50歲以上的僅占28.3%。而儲蓄國債具備絕對的安全性,屬于“金邊債券”,非常迎合當前市場避險需求。
(三)疫情期間,為避免增加接觸性感染風險,促使投資者更趨向于線上購買儲蓄國債。
據承銷銀行反饋,盡管各承銷銀行采取了掃描健康碼、紫外線殺菌、戴口罩等系列嚴格的防疫措施,但與同期相比,柜臺投資者仍有所減少。投資者心理上的擔憂,更是加劇了對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金融渠道的體驗和使用。問卷顯示,實際儲蓄國債投資者中偏好于選擇線上交易的人數占比為48.2%,較上年增長4.1%。分品種看,選擇購買電子式儲蓄國債的人數占實際投資者總數的54.6%,較憑證式儲蓄國債高出9.1%。
二、存在問題
(一)疫情期間,儲蓄國債銷售潛力并未充分挖掘,銷售端與宣傳不到位,無形限制了投資者的投資偏好。
一方面,儲蓄國債發行采取承銷機構代銷模式,品種僅為憑證式與電子式,時間固定在3月-11月的10日-19日,期限僅為三年、五年期。電子式國債雖可網銀購買,但各大承銷行的手機銀行購買國債業務仍然未開通,與當前“非接觸”式線上操作業務不相稱,制約了國債銷售業務。
另一方面,由于宣傳不到位,2020年儲蓄國債發售不及往年。從轄內儲蓄國債首發日巡查情況來看,部分承銷網點宣傳流于形式,老百姓還未真正搞清楚儲蓄國債特別是電子式國債“到哪里買,怎樣買”。2020年儲蓄國債發行額度較上年同期增加850億,由于宣傳模式相對固定、單一,國債結束日仍有少量額度,國債發售潛力還可進一步挖掘。
(二)個人收入增長壓力,以及物價上漲,短期內難以逆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后階段的儲蓄國債購買力釋放。
雖然當前個人收入增速在不斷回補,但完全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尚需時日。疫情造成收入減少的同時,也使得物價上漲較快。3年、5年期儲蓄國債收益與物價漲勢相比實際回報率偏低,固定收益在無形中被通貨膨脹所“蠶食”。加上美聯儲無限QE影響全球通貨膨脹,很多客戶擔心國債利率無法抵抗通脹,潛在投資者儲蓄國債購買意向偏謹慎。
(三)在競爭性市場環境下,儲蓄國債利率下調,弱化了投資的預期收益率。
2020年儲蓄國債三年、五年期利率3.8%、3.97%,下調0.2%、0.3%。受利率市場化影響,很多銀行都將儲蓄存款利率上浮甚至一浮到頂。調查顯示,目前商業銀行推行的理財產品有幾十種,期限分為20到360天左右不等,年化收益率平均在3.9%左右,最高達5%,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儲蓄國債的市場份額。據統計,此次受訪的投資者中59.46%的投資者認為國債利率較上年下降導致其投資意愿改變。
三、對策建議
(一)拓展國債銷售渠道,方便線上購買儲蓄國債。
首先,通過建立“直銷+代銷”,“隨到隨買+總額控制”,“二級流通市場+階梯手續費”模式,滿足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改變儲蓄國債固有劣勢,推進渠道創新,升級國債品種,提升購債體驗。其次,鼓勵承銷銀行盡快上線手機銀行購買國債功能。加速移動端銷售渠道創新,探索云閃付、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代銷儲蓄國債的可行性,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購買需求。
(二)完善國債利率定價機制,優化國債利率形成機制。
完善國債利率形成機制,適當增加浮動利率定價機制。綜合儲蓄國債的品種屬性、市場利率及通貨膨脹率等因素進行定價,以規避基準利率調整,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應對儲蓄國債利率低于市場利率帶來的投資損失,更好地保護儲蓄國債投資者收益。
(三)強化精準宣傳力度,挖掘國債未來潛力價值。
隨著中國經濟領先于全球經濟復蘇,下半年經濟形勢向好帶動個人收入上升,投資者保值需求增強,購債需求將進一步上升。通過強化精準宣傳力度,加強對電子式國債的宣傳普及,迎合今后“足不出戶”的購買習慣,挖掘未來潛力價值。
參考文獻:
[1]梁峰華,陸啟木.儲蓄國債投資調查分析及精準發售對策.金融參考,2018,(12).
[2]張文波.基于投資視角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對策.中國經貿導刊,2020,(7).
[3]景濤.探索破解農村地區儲蓄國債投資難題.金融觀察,2019,(2).
[4]趙悅,籍志堅.吉林省儲蓄國債投資者研究.吉林金融研究,2020,(2).
[5]馬志勇,高德祥,何銳.儲蓄國債投資者行為結構調查.河北金融,2020,(2).
[6]楊曉蓉,錢軍,劉曉靜.我國儲蓄國債利率定價模式研究——以 3 年期儲蓄國債為例.金融縱橫,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