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尼 周啟元 張莉茜
摘 要:鄉村教育一直以來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短板”,對我國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在鄉村教育中鄉村教師隊伍是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實現鄉村教育振興的關鍵,。近年來,隨著《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年-2020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系列政策的頒布與施行,我市鄉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穩步提升,但依然面臨鄉村教師群體流失、師資來源不均、鄉村教師結構失衡、專業發展受阻、身份認同危機、角色沖突加劇等系列問題。與此同時,細觀國外的鄉村教育的發展,以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我市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背后根源,積極探索優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路徑,對于建立一支引領并推動我市鄉村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進而振興鄉村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鄉村教師隊伍;鄉村振興;教育
鄉村教育一直以來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短板”,對我國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在鄉村教育中鄉村教師隊伍是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實現鄉村教育振興的關鍵,。近年來,隨著《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年-2020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系列政策的頒布與施行,我市鄉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穩步提升,但依然面臨鄉村教師群體流失、師資來源不均、鄉村教師結構失衡、專業發展受阻、身份認同危機、角色沖突加劇等系列問題。與此同時,細觀國外的鄉村教育的發展,以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我市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背后根源,積極探索優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路徑,對于建立一支引領并推動我市鄉村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進而振興鄉村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此后,為進一步貫徹和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鄉村教師培訓指南。2017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列為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提出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2018年1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從多個角度為新時代我國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明確了方向。2月,教育部等五個部門聯合發布《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要求為鄉村學校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合格教師9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鄉村師資隊伍建設上,落實鄉村教師各類保障政策。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對教育現代化背景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文件都特別強調加強師德建設工作,可見師德建設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一段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時代,也是我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時代,新時代國家頒布的一系列農村教師政策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鮮明的時代感,尤其是《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頒布為我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具有里程碑意義。通過分析相關的政策文本可以發現這一階段的農村教師政策主要關注和解決的是偏遠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問題,較以往籠統地談農村教師顯得更具有針對性,這也可看出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將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黨和國家關注的一個重點方向.
個人認為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放在重要位置,健全教育、宣傳、考評、監督機制,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抓師德教育,持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教育和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道德、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融入鄉村教師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推動師德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抓師德宣傳,發揮評優表彰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大對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宣傳力度,激勵、引導鄉村教師強師德、揚師表、作貢獻。
2、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制訂長期需求計劃和年度培養計劃,教育部門根據核定的教師編制總量和當年教師減員情況,制定教師招聘計劃和招聘方案,報機構編制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準,由教育部門組織實施,并優先安排到鄉村學校任教。
3、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確保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實施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結合國家公租房政策,通過利用國家現有公租房、發放公租房租金補貼等方式,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和計劃,統籌解決最邊遠、最艱苦、最困難、最急需農村教師住房困難。關心教師身心健康,落實定期對鄉村教師進行免費體檢的制度。
4、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管理辦法。
5、建立健全鄉村教師成長激勵機制。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完善鄉村教師職務(職稱)評聘條件和程序辦法,實現縣域內城鄉學校教師崗位比例總體平衡,并進一步向鄉村教師傾斜,對長期扎根鄉村的教師建立表彰獎勵制度。
6、有序促進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積極推動教師校長在縣域內城區學校之間、城區和農村學校之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中心小學和村小(教學點)之間的合理流動。實施教育人才“鴻雁”工程,選派特級教師、名師工作室教師組團式下鄉送課,到鄉村學校開展教學交流、指導,并形成常態。各區縣市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方式,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縣域內以城鄉學校之間,鄉鎮學校之間,鄉鎮中心小學與村小學、教學點之間交流為主
參考文獻:
[1]葉菊艷.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影響因素及其政策啟示[J].教師教育研究,2014(11):90-91.
[2]張旭.尋求農村教師和教育發展的突破口與著力點—以《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為例[J].當代教師教育,2015(3):18-23.
[3]席梅紅.論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支持[J].中國教育學刊,2018 (4):81-85
[4] 閆巧,車麗娜.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現實困境與出路[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 (4):50-53.
課題項目:湖南省常德市社科鄉村振興背景下常德市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路徑創新與政策支持研究課題資助(CSP20YC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