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巧梅
摘 要:隨著新時期經濟迅猛發展、科技快速進步,行業間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為激發發展活力,助力企業邁向現代化發展路徑,應重視對戰略成本管理的應用,從而實現降本增效、促進成本管控,彌補傳統企業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在戰略成本管理應用過程中,企業通過積極應對內、外部形勢,提升自身適應能力和發展內驅力。這就需要企業高層管理者及相關工作人員具有戰略成本規劃意識,高瞻遠矚,這樣才能在面對復雜的內外局勢時游刃有余。鑒于此,本文通過對戰略成本管理應用的必要性分析和應用探究,希望對企業高層的戰略成本管理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戰略成本管理;企業;應用
引言:基于戰略發展視角下,實現企業成本管理。這一思想最早源于歐美國家[1]。因戰略成本管理有著獨特優勢,其在企業中的應用也變得愈發普及,受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不同類型的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開展需要,優化頂層設計,制定完善的戰略發展計劃,以便促進戰略成本管理的實施與應用。一旦戰略成本管理有效實施,將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企業做好成本管控,提升內部控制,使決策更具精準性、前瞻性。成本管控水平的提升與管理模式的優化,也將會極大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增強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為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奠定堅實基礎。
一、戰略成本管理內涵及其應用必要性
所謂“戰略成本管理”便是將企業的戰略管理、成本管理合二為一。簡單理解就是,企業發展需要制定相應的戰略規劃,并由此進行子任務的拆解,促進對人力、物力、財力等有效整合,以便制定生產計劃、組織運營生產、實現業務拓展及做好售后服務方面工作。而一旦出現戰略調整,也會隨之產生人力、資金、生產、設備調配等方面的變化,導致成本波動。在此過程中,便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成本浪費。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應消除或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并制定相應的風險規避方案,以加強成本管控,降低因企業戰略規劃調整所產生的財務風險。
在企業的戰略制定中,需考量各種因素,且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若不加以分析和籌劃,極可能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只有提升戰略決策的精準性、有效性、前瞻性,應用戰略成本管理思維模式,才能避免管控工作過于單一、流于形式化以及缺乏針對性等問題,進而促進部門間的有效協作。企業應根據整體的發展規劃進行部門任務細分,確保戰略的有效實施。企業通過不斷的完善架構、優化管理模式、創新管理制度、提升財務工作效率以及促進信息流整合,可以極大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
二、探究戰略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
(一)優化戰略成本管理理念
應用戰略成本管理,需創新工作理念,選擇適宜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企業應注重總結自身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不能照搬照抄,搞教條主義,應結合自身實際和存在的問題,針對性選擇適宜的戰略成本方法與模式。當下,常見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分為克蘭菲爾德模式、羅賓?庫珀模式、桑克模式和成本企劃模式等四種[2]。在進行戰略成本管理方法的選擇中,應結合對宏觀市場、行業新政等外因與內因的綜合分析,通過與競爭對手的主要指標對比,認真總結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戰略成本管理方式。確定戰略成本管理模式后,應不斷通過市場研究、數據建模、詳細分析等,不斷修正自身戰略成本模式,使其更具科學性、合理性,更加適應企業運營發展。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后,可以有效展開對運營生產全流程成本動因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解決對策,幫助企業防范和化解運營風險,使要素管理、質量管理、目標管理、資金管理及技術管理實現有效統一,顯著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形成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優勢。
首先,戰略成本管理理念需秉承人本原則,科學布局戰略成本管理機構,形成全方位、動態化、全過程的跟進成本管理態勢,通過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成本意識,促進成本管理方法的持續優化。企業可以開展專門的戰略成本管理培訓,讓高層管理人員認識到其應用價值,了解戰略成本的預估與測算方法,掌握有效戰略管理技術。所有經營管理人員應自覺適應戰略成本工作需要,深入貫徹落實。其次,高層應加強部門聯動與配合,只有各方有效協同,才能較好的完成相應的戰略成本管理任務。最后,為推進戰略成本管理工作,還應具備相應的保障措施。如:構建績效考核機制、規范員工行為、建立激勵措施。
(二)應用戰略成本管理模式
應用戰略成本管理,企業還需具有相應的“設施”與人才儲備。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引入戰略成本管理模式后,工作推進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便是缺乏配套的輔助技術與人才支持。企業只有結合自身特點、發展階段,才能制定出有助于凸顯自身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案。從而縮短新方案磨合周期,避免企業管理工作的混亂,使企業有計劃、分步驟、有著重的應用戰略成本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更具合理性、創新性與科學性。
在對戰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具體應用中,以桑克模式應用為例——在確定管理模式后主要應從把控成本動因與價值鏈重塑兩方面著手,一來,應做好成本管控,創新采購工作模式。從而提升采購工作開展效率,降低自身的成本,譬如:可以通過反向招標模式,加強對互聯網運用,有效篩選供貨商。該種形式起源于西方國家,既有助于確保競爭者的信息安全,又能使招標過程變得公開透明,有效避免了賣方結成“價格聯盟”。并且,也節省了采購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反復溝通成本,以免出現采購賄賂。亦或者,可采用反向營銷方式,選擇最優供應商。對那些已進行整改但仍無法滿足供應要求的合作方,進行降級、縮減采購量或解除合作關系。二來,應重組價值鏈活動。對此,可應用適時存貨管理模式,把控生產關鍵節點,將不同種類、數量的原料按照配送計劃準時送到,保證生產線的有序、科學、適度負荷運轉,以及企業庫存量處于合理范圍。從而有效降低對產品庫存管理與運輸成本,避免多占資金和產品貶值等風險。
(三)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素質
應用戰略成本管理模式,應進行運營系統升級,提升響應速度、簡化工作流程,應重視提高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綜合素養。甚至,還可能需要進行企業內部管理架構的合理調整,使其符合新的業務邏輯,以便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如此以來,將使成本效益分析工作更精準,促進上下級工作人員的信息流通與共享,使企業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例如:可通過對行業信息、新政及影響因素等綜合分析,形成市場預警機制,提升企業快速反應能力,有效縮短決策時間,顯著提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效率和企業價值。
三、結語
總之,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戰略,積極運用應用戰略成本管理方法,不僅有助于企業管理邁向規范化、現代化發展歷程,也將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也有助于企業優化開展流程、形成新的業務單元領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就當前我國的企業發展態勢來看,應用戰略成本管理,促進企業穩健發展,離不開理論支持與實踐探索。在此過程中應引入新理念、運用新技術,助力管理升級;還應具備創新意識,掌握大數據、云智慧等信息化技術,積極應對發展新挑戰、把握新機遇,使戰略成本管理模式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蒲炳男.基于價值鏈的家電制造企業戰略成本管理體系研究——以J企業為例[D].山東工商學院,2019(6).
[2]孫葛亮.價值鏈視角下的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研究——以春秋航空公司為例[D].蘭州財經大學,2019(5).
[3]拓玲.物流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研究——以S公司為例[D].廣東財經大學,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