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下午,第15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中國廣西桂林市舉辦。本屆論壇以“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游開發”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廣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實踐經驗,探討文化遺產與旅游業之間的關系以及融合發展的形式及路徑,展望中國與東盟開展文化遺產交流與合作的愿景。
柬埔寨文化與藝術部大臣彭薩格娜:本次論壇為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文化專家提供了極佳的機會,我們共同分享保護、保存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最佳實踐經驗。同時,我們之間的人文交流也已經成為促進中國—東盟關系向前發展的第三支柱。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張旭:中方愿同東盟國家攜起手來,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研究、文化遺產數字化等方面加強合作,為中國—東盟文化的共同繁榮,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齊心協力、共同前進。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曉莉:希望通過本屆論壇,能在電影作品、文藝創作、藝術教育等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深化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努力構建文化旅游領域開放合作的新平臺、新空間、新業態,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廣西力量。
著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田青:中國有句古詩“君在長江頭,妾在長江尾”,雖然誰都看不見誰,但是由于共飲一江水,卻有著共同的文化。中國和東盟有瀾滄江、湄公河,這樣一條大河使我們許多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
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未來,我們要加強石窟的保護利用,發揮龍門石窟的時代價值,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和促進文明交流互建注入我們龍門的力量,貢獻龍門石窟的智慧。
廣西博物館副館長、廣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熊昭明:我們知道“一帶一路”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我們也樂意和東南亞國家一道秉承和平友好的傳統理念,共同譜寫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
老撾瑯勃拉邦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副主任森通·略揚:文化遺址與發展活動息息相關,居住在文化遺址當中的人們都希望能過上好生活,所以我們希望保存現有的建筑,雖然我們面臨挑戰,但是我們會通過有效溝通方式去解決這部分的問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筑系主任何培斌:希望我們能夠通力合作、相互幫助,在中國和東盟之間建立一種亞洲價值觀,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共同的遺產。
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董事、中國文旅康養度假聯盟副理事長張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立,文化“走出去”“請進來”擔負著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互鑒的重要使命,如何進行文化內涵挖掘,如何更好促進中國與東盟服務、旅游資源的交流與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是需要我們長期思考、實踐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