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里,民營企業家可以說是最早把握住新機遇的一批人,如今,民營企業也早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始創于1984年的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泰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員。
當“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時下熱詞,作為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正泰集團將投資的目光聚焦在了內聯外通達江海的廣西,計劃投資百億助力廣西智慧新能源的發展,輻射東盟市場。在2020年12月21日舉行的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助推“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大會上,正泰集團輪值總裁欒廣富向我們介紹了創新發展的正泰集團以及企業布局廣西的一些考量。
“一云兩網”賦能創新
從樂清縣求精開關廠起家,到轉型升級進入光伏產業、金融領域,再到搭建“一云兩網”賦能創新,正泰集團目前已形成集“發電、儲電、輸電、變電、配電、售電、用電”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優勢,布局智能電氣、綠色能源、工程與自動化、智能家居以及孵化器等“4+1”產業板塊。
欒廣富于2012年加入正泰集團,目前主要負責企業整體技術研發,包括新產品、新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在他看來,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而正泰集團從2017年開始,就以“一云兩網”為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正泰云”和工業物聯網(IIoT)、能源物聯網(EIoT),積極搭建平臺,走創新發展之路。其中,“正泰云”作為智慧科技和數據應用的載體,實現了企業對內與對外的數字化應用與服務;依托工業物聯網構建了正泰智能制造體系,踐行電氣行業智能化應用;依托能源物聯網構建正泰智慧能源體系,開拓了區域能源物聯網模式。
在到正泰集團之前,欒廣富曾任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的黨委書記,從“體制內”到“體制外”,欒廣富認為民營企業有著自身的機制優勢,決策效率非常高,而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高效、準確地把握國家和行業的政策導向,把握住時代的脈搏。
在中國“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將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國家對創新尤為重視,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新動力。”欒廣富表示,將企業的創新與廣西本地良好的生態資源相結合,將有助于廣西綠色能源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立足廣西,輻射東盟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還提出要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意味著企業既要重視國內市場,也要堅持開放不動搖。
據欒廣富介紹,正泰集團作為一家國際化的公司,目前業務已遍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4個東盟國家,全球員工超3萬名,年營業收入超800億元。
盡管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的國際合作面臨一些困難,但正泰集團穩固國內市場、布局國際市場的腳步依然鏗鏘有力。而資源、區位優勢明顯的廣西進入了正泰集團的投資藍圖。
“廣西是一個生態大省,有風、光、水這些綠色資源,我們選擇投資廣西,一個是看中了這些綠色資源,另一個也是看到了廣西政府發展經濟的決心和服務企業的精神。”欒廣富說,“來到廣西,我感受到了當地政府火熱的干勁,我們也將積極布局廣西,以把握‘雙循環所帶來的新發展機遇。”
欒廣富表示,正泰集團希望借助廣西地處中國西南、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通過在廣西落地相關產能項目,一方面帶動西南地區的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促進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輻射越南、老撾、緬甸等周邊的東盟國家,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及“雙循環”發展。
據悉,正泰集團將充分發揮其光伏全產業鏈優勢,為廣西玉林市提供集設計、采購、施工和并網、運維于一體的一站式總承包服務和電站建設投資,預計總投資150億元;并計劃投資50億元打造光伏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未來,還將在智能電網、綜合能源服務、金融等領域與廣西深入開展合作。
新能源發展里的“綠色扶貧”經驗
東盟國家的環境與廣西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豐富的風、光、水資源,有利于發展新能源;另一方面,東盟國家中仍有不少國家處于電力短缺的狀態,如柬埔寨、緬甸,電力基本只能覆蓋一半人口。
欒廣富認為,如今伴隨東盟地區經濟快速增長,電力需求也快速增長,但由于電力基礎設施欠發達,開發水平落后,不少東南亞國家的電力供給缺口仍然較大,給企業留下了開拓市場的空間。
而除了關注市場的需求,新能源開發也能成為惠及民生、助力扶貧的綠色發展之路。據欒廣富介紹,正泰集團通過在廣西、云南等偏遠地區推進戶用光伏建設,把光伏電站建到了村邊地頭、屋頂,村民可以提供屋頂資源,享受電費收益,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欒廣富給我們舉了個例子,光伏壽命周期大概是30年,如果說每個月能拿到200元的收入,這對于貧困戶或當地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可持續的保障。而且光伏扶貧是一種因地制宜的扶貧方式。中國深度貧困地區大多基礎設施滯后、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資源匱乏,但普遍具有開展光伏扶貧的有利條件。實施光伏扶貧,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與發展新能源一舉兩得。
事實上,光伏扶貧已于2015年1月被中國國務院扶貧辦確立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其一次性投資、多年收益、精準扶貧等特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實現了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進一步助力了中國的脫貧攻堅。
欒廣富認為,許多東盟國家都具備建設戶用光伏的條件,光伏扶貧可以成為東盟國家扶貧工作的一種新思路、新參考。在收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綠色能源的發展也將惠及中國—東盟區域的更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