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霜霞

從中國的莫高窟到柬埔寨的吳哥窟,從中國的昆曲到泰國的孔劇,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依,文化共通,擁有諸多的文化遺產。這份寶貴的歷史財富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而如何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游開發始終是雙邊需共同聚焦的問題。
近期,第15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廣西桂林市圓滿落幕。來自中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以及中國各省市專家、學者等國內外嘉賓出席論壇,圍繞“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游開發”主題對話交流、展開合作。
傳承文化遺產 共話意義與責任
中國和東盟國家擁有著燦爛而多元的文化遺產。其中,東盟國家擁有27處世界文化遺產和1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截止至2019年7月,中國已有55項世界文化、景觀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借鑒,因借鑒而發展。論壇上,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與會嘉賓共同表示,文化遺產是民族的血脈,傳承、保護文化遺產是每個地區、每個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進一步促進文化遺產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陳德海說道:“推廣中國和東盟各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實踐經驗,探討文化遺產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形式及路徑,對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文化遺產交流與合作,助推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事業共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從古至今,無論是中國還是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國家,文化綿延千年,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泰國文化部部長易提蓬·坤本也倡導,在進一步促進區域文化傳承與發展上,中國和東盟國家有責任加強文化傳承保護,互促共榮。
“旅游業是國家發展的長遠之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則是旅游業的基礎,要想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護和保存好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緬甸宗教事務與文化部聯邦部長吳昂哥指出,“每個民族都承擔著保護和守衛文化遺產的責任,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鑒周邊國家的建議和經驗,相互合作,以有效的措施守護它們。可以說,旅游業是一個追求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我們應該攜手合作,采取更多的措施來保護文化遺產。”
共享經驗,攜手共促文化繁榮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將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作為一項堅定的歷史責任,也把它作為實現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內容。”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張旭說道。
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加入《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國是公約的第一批簽字國。并設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中國也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中國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兩座世界文化遺產古城里,傳統民俗文化與旅游完美融合,收獲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東盟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最具活力的地區,人文交流已成為雙方關系的第三支柱。“中方愿同東盟國家攜手,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研究、文化遺產數字化等方面加強合作,保護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促進中國—東盟文化的共同繁榮。”張旭說。
面向東盟地區的廣西則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擁有著名的世界級遺產,8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些瑰麗的文化遺產凝聚了亙古以來勤勞的廣西各族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曉莉談到,近年來,廣西大力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利用,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基本形成了系統完備、特色鮮明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和文旅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
論壇碩果累累 共推傳承與發展
中國—東盟文化論壇至此已成功舉辦15屆,成為推動中國—東盟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的重要平臺。柬埔寨文化藝術部大臣彭薩格娜表示,本次中國—東盟文化論壇“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旅游開發”這一主題將為提高東南亞地區文化遺產的價值提供幫助,為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文化專家共同分享保護、保存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最佳實踐經驗提供交流機會。
本屆論壇還促成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成果落地,為雙方人文交流注入新內涵、開辟新空間,為共推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游開發注入新活力。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等專家為相關城市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進行發聲,從考古的角度分析廣西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歷史脈絡,助力申遺行動。論壇嘉賓會后還考察了三江侗寨、興安靈渠等申遺備選項目,在向東盟國家展示廣西文化遺產獨特魅力的同時,積極推動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合作。
此外,論壇同期舉辦的首屆中國—東盟文化藝術周,近百場精彩的文化藝術展演活動,為觀眾帶來精彩紛呈的文化藝術盛宴。“我們希望通過本屆論壇,不僅交流展示中國與東盟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優秀成果,同時在電影作品、文藝創作、藝術教育等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深化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努力構建文化旅游領域開放合作的新平臺、新空間、新業態,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廣西力量。”范曉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