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顥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既是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規范市場秩序,讓創新者在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秩序中參與競爭的現實要求。2020年12月30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條例為上海打造制度完備、體系健全、環境優越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奠定堅實基礎。
誰是我的保護神
“知識產權保護涉及的部門太多了,經常會出現沒有具體責任部門或者涉及多個部門無法落實的情況。遇到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找誰?”這是法規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后,美團公司知識產權團隊來信中開篇提出的問題,也是困擾著許多人的問題。
“知識產權”雖然只有四個字,但包括了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各種相關權利,在政府部門的管理中,這些內容是分幾個部門進行管理的。2018年以來,我國知識產權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管理部門和職責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據市知識產權局芮文彪局長介紹,在上海,各項知識產權分屬各個不同的部門管理:專利權由知識產權部門管理,但專利的執法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著作權由版權部門管理,但著作權的執法由文化旅游部門負責;商業秘密、地理標志的執法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植物新品種由農業部門和林業部門管理、執法。
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光是知道哪項權利誰來管還不行。“知識產權涉及多個部門,因此,知識產權保護是否有效,關鍵看這些部門能不能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時,不少委員都對破解知識產權多頭分散管理的現狀提出了解決之道。為此,條例在對各部門的管理職責作出明確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求,“市區人民政府建立知識產權聯席會議,統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本市按照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整合優化執法資源,推進知識產權領域綜合執法” “本市推進建立統一的知識產權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實現知識產權相關事項辦理一次登錄、全網通辦”。
全面提升服務能力
“專利審查時間太長,能不能開辟綠色通道” “網站侵權盜版嚴重,建議簡化投訴流程,加快審核速度,第一時間下線盜版作品” “許多企業還是不了解知識產權保護,也沒有什么概念,一個簡單的糾紛調解怎么做都不清楚”……立法調研中,不少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強烈呼吁要提升知識產權的行政、法律、信息等公共服務能力,為權利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近年來,上海在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方面有不少探索。2017年設立的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除了具備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功能外,還兼具專利、商標、版權等類別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協作保護等功能。“專利的申請授權原先大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現在有了這個平臺,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最短的僅需要兩三個月就可以”。剛剛獲批,正在籌建中的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更是旨在推動構建覆蓋全市域和更多產業領域的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一門式”服務體系。2019年,首個在自貿區內設立的版權專業服務平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版權服務中心成立,主要開展版權快速登記、快速監測預警、快速維權等工作,對上海版權創作、保護和運用起著重要作用。
為此,條例對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版權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進一步升級完善,不斷拓展服務領域,面向全市的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全面推廣平臺應用,開展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登記、快速確權、快速預警、快速維權和檢索查詢等,實現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的全鏈條服務。
對“李鬼”們零容忍
在上海知識產權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類知識產權案件數量也在快速增長。2019年,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496件,同比增長20.8%;全市共查處商標違法案件1779件,同比增長24.58%;處罰款1402.06萬元,沒收各類侵權商標標識和商品共計21萬余件;共立案受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292件,同比增長10.6%。
“不斷加大打擊違法犯罪力度,對知識產權違法、侵權零容忍,讓‘李鬼們無處遁形?!弊剷?,市高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劉軍華介紹了本市法院近年來審理的幾個典型案例,比如隨著互聯網產業發展,依賴互聯網的新經營模式和商業邏輯推陳出新,對既有法律規則的解讀和適用提出了新的挑戰,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訴杭州飛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對專門提供“視頻刷量行為”如何定性起到了示范作用;還有上海首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糾紛案——平衡身體公司(BALANCED BODY INC.)訴永康一戀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商標侵權案,這個案件的審理對“侵權獲利”的計算和賠償額確定有著重要借鑒意義;又如《永恒之塔》網絡游戲“私服”侵犯著作權案,則展現了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技術事實認真厘清新形態“私服”違法犯罪的邊界,體現了應對新型高科技犯罪的司法智慧。
一個個案件的審判,充分體現出法院為保護知識產權出重拳、下重手,面對各類難度大的新型案件,采取靈活辦案方式,不斷加強保護力度。為進一步推進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提高保護效能,條例明確“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強化訴訟指引和案例指導,加大侵權賠償力度,縮短權利人維權周期。同時,進一步促進行刑銜接,要求知識產權相關管理部門在查處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時,對不屬于其管轄的案件線索及時移交有管轄權的部門,對涉嫌犯罪的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加大打擊和懲治知識產權領域違法犯罪行為的力度,聚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