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湉湉
(南通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隨著金磚國家深入全球價值鏈分工、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摩擦等事態涌現,新興經濟體迫切圍繞全球價值鏈轉型升級,實現價值鏈位勢的“逆襲”,向高端環節攀升,打破原有分工狀態,而以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更是推進了全球價值鏈的碎片化、分散化[1]。在此背景下,價值鏈各環節分工的調整以及利益重新分配,全球價值鏈重構已是大勢所趨[2]。
全球價值鏈的本質是生產的全球化,整合全球范圍內的有效資源,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3]。目前全球價值鏈的發展中服務的重要性越發突出,制造服務化特性愈發凸顯[4]。這些特性說明,如何融入全球價值鏈、怎樣更好地嵌入全球價值鏈、如何提高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力是有章可循的,是需要合理規劃的,例如制造服務化的特點說明了服務能力突出的城市就更容易融入全球價值鏈[5]。南通歷來是我國重要的開放城市,憑借優良的地理位置以及發展基礎,早早就融入了全球化大生產。如今全球化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南通如何在新一輪的全球價值鏈重構中提升競爭力是值得深入思索的問題[6]。
1.整體經濟發展狀況
GDP 增長率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規模和財富的增長速度。顯示了GDP 與上一時期相比百分比的波動。本文選取這一指標,比較南通市在省內和全國兩個不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狀況。需要說明的是,全國范圍內選取的對比城市是與南通同為沿海開放城市的14 個城市,分別是秦皇島、大連、連云港、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威海、廣州、湛江、青島、煙臺、天津、北海。
無論是省內還是國內,南通2015—2017 年排名均靠前,增速排名在兩個大環境下發展勢頭基本一致,且經濟發展勢頭較好,說明南通在不同背景下都能緊跟步伐;尤其是2014 年開始,南通的排名已上升至中上游行列,但2018 年增速放緩,應是積極響應了國家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從追求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以促穩提質從而保證經濟平穩運行。

表1 2010—2018 年南通GDP 增速省內、國內排名情況
2.各產業發展狀況
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反映了各個產業的發展狀況,如圖1 所示,南通三次產業發展狀況在省內和國內排名變化趨勢迥異,就省內而言,南通的第三產業發展較為成熟,且迅速躋身前列;第二產業近年發展較為平穩,從2014 年開始南通不再將發展重心聚焦于第一產業,契合了“十三五”產業結構優化的戰略調整;視野擴大到國內,南通的二、三產業優勢凸顯,這與處于江蘇這一制造業大省且江蘇致力于通過制造服務化互動融入全球價值鏈有關[7]。

圖1 2010—2018 年南通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省內排名

圖2 2010—2018 年南通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國內排名
1.三次產業的總體現狀
“十三五”規劃要求經濟發展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在此發展基調的背景下南通的產業得到明顯轉型升級,結構不斷優化[8]。三次產業結構已經從典型的“二三一”結構轉型為“三二一”結構,2018 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進一步演進為4.7 ∶46.8 ∶48.4(見表2),已經逐漸向百強外貿強市蘇州等城市的產業結構靠攏,奠定了產業基礎。除此之外,就三次產業增長率而言,雖然整體上三次產業的增長減緩,但第三產業的增長率依舊最高,第一產業的增長率最低。

表2 2010—2018 年南通三次產業結構

表3 2014—2018 年南通三次產業增長率單位:%
2.高新技術產業和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十三五”以來,南通市以全力推動“3+3+N”產業發展為基石,彰顯“高端裝備、高端紡織、高端海工船舶和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的“三高三新”產業重點,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制造技術、智能技術等互動融合,占據產業制高點來孕育和搭建新經濟增長點,指引全市新興產業戰略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南通高新技術產業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產值比重整體不斷提升;新興產業的增速減弱,基本維持在33%附近,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進外貿強市的促質提穩,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詳見表4)。

表4 2010-2018 年南通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單位:%
3.競爭力指標分析
在國際貿易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依據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來測度。選取貿易競爭力指數評測南通主要產業國際競爭力情況。
貿易競爭力指數即TC 指數,又稱競爭優勢指數,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剔除經濟膨脹、通貨膨脹等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該指標取值均在-1~1 之間。越接近1,競爭力越強;反之競爭力越弱;指數為零,則此類商品屬于產業內貿易,競爭力與國際水平持平。
從表5 可以看出,南通除鞋、帽、傘、杖鞭、羽毛制品、人造花等傳統出口商品之外,近些年以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為主的裝備制造業迅速崛起,并具備極強的競爭力,競爭力系數基本維持在0.99-1 之間;以植物產品、動植物油脂蠟及其分解產品和礦產品為代表的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的競爭力較弱[9]。

表5 2009—2018 年南通市主要商品貿易競爭力指數①單位:萬美元,%
近年來,南通整體經濟發展速度無論是省內還是國內都緊跟整體發展基調,處于制造大省,南通的制造業在全國范圍內躋身前列,與省內各城市相比,南通的第三產業更具優勢。具體縱向剖析南通各產業之間發展狀況來看,產業之間的結構明顯轉變為“三二一”,三次產業響應穩中求進的基調增長放緩,但第三產業的增長率依舊較快;高新技術產業和六大新興產業雖然近年產值比重不斷增加,但還遠遠不夠,亟待投入更大發展力度。南通經過多年的發展,已逐步將機電產品、紡織品、高新技術產品作為主要的三大類出口產品,占據總出口額的八成以上。雖然擁有數量優勢,但資本密集度和技術密集度薄弱,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的競爭力較弱,傳統出口產業技術日臻完善,但受到全球價值鏈、貿易摩擦等影響,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因此革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亟待解決。
開放經濟視角下產業競爭力標準已然改變,競爭優勢的衡量標準不能只局限于生產什么、出口什么、量是多少,產業競爭優勢更應該是質的衡量、利的體現。南通要進一步提升產業體系競爭優勢,就必須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抓住全球價值鏈重構窗口,深度嵌入價值鏈條,充分利用區域內部、外部要素、資源、市場、動力。
當前世界主要大國都將制造業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制造2025”“工業生產4.0”“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措施的出臺伴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大量涌現必將帶來全球制造業領域重大變革,也必將導致現有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的重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世界性的重大變革中,做大做強制造業是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途徑。優化資本投入結構、加強投融資體制搭建是前提。加強投融資環境建設,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渠道和體系。
南通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方式仍然以加工低附加值、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以及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利得仍處于低端水平。而提升技術能力,加快現有高新產業發展是短期內提升全球鏈地位,增加國際分工利益的有效方式。當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搶占全球價值鏈重構高位的重點發展產業。通過產學研合作,爭取在紡織業面料生產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并加強電子機械領域的研發創新。此外,還需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政府通過政策傾斜引導企業重視研發環節,對于技術難題,政府也需要牽頭校企合作共同攻克難關。
全球價值鏈重構已是大勢所趨,融合全球價值鏈優化區域資源配置也是經濟實踐中興起的發展方向。蘇南經濟發展已較為成熟,各方面發展基礎較好,南通可以依附蘇南地區優勢要素,加強與蘇南產業合作,促進南通產業優化升級。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深化以及全球價值鏈重構,加深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參與全球價值鏈,提升南通產業競爭力。
人才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決定性因素,是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南通需要重點從“引進”和“培育”兩個方面著手。依托產業發展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強化人才激勵措施,大力實施柔性引才,引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由于南通產業結構、開放程度等原因,南通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及蘇南地區。據相關披露的數據,大量高素質的青年人口外流,遏制了南通新興產業的培育。因此,需要探索一些創新舉措,增加高層次人才落戶南通的“性價比”。
[注釋]
①這里包括的主要商品依次分別為活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產品;動植物油脂蠟及其分解產品;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制品;礦產品;化學工業及相關工業產品;塑料橡膠及其制品;生皮皮革毛皮及制品;木、木制品及其它編織材料制品;紙、紙漿、紙板及制品;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鞋帽傘杖鞭羽毛制品人造花;石料陶瓷玻璃及制品;珍珠寶石貴金屬仿首飾及硬幣;賤金屬及制品;機器電子產品電子設備及零件;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驗醫療設備;武器彈藥及其零附件;雜項制品;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