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思進 畢海忠 廖杏梅 李 暄 黎國勇 楊成衛 劉佳林 楊 華 高亞軍 丁忠健
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基于對桑蠶干繭收烘、流通、檢驗等各環節,確立架構、豐富內容、建立模型,并通過檢驗數據驗證模型,經過與行業協會、交易市場、生產企業等多方面的研討與測試,總結形成了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
指數,從廣義上說,反映現象總體數量變動的相對數都是指數。狹義的指數在于反映復雜現象總體數量上的變動。指數作為一種對比性的統計指標具有相對數的形式。從對比性質來看,指數通常是不同時間的現象水平的對比,它表明現象在時間上的變動情況(動態)。此外,指數還可以是不同空間(如不同國家、地區、部門、企業等)的現象水平的對比,或者是現象的實際水平與計劃(規劃或目標)水平的對比。產品質量指數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客觀性、導向性、可行性、繼承性等特點。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基于對桑蠶干繭收烘、流通、檢驗等各環節,確立架構、豐富內容、建立模型,并通過檢驗數據驗證模型,經過與行業協會、交易市場、生產企業等多方面的研討與測試,總結形成了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
1.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的提出
繭絲綢行業在中國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是我國少數幾個能主導國際市場,并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之一。中國繭絲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生絲和真絲綢緞的出口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80%以上,中國繭絲綢產量和出口量已連續20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桑樹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大部分區域適宜植桑養蠶,發展空間很大。隨著人們衣著對回歸自然和對天然纖維的需求越來越大,繭絲綢行業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
2016年頒布實施的GB/T 9176—2016《桑蠶干繭》國家標準中對桑蠶干繭的質量要求在原有質量標志方法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基本級”,使生產、交易各方能夠比較詳細、準確、全面地掌握和分析桑蠶干繭的質量狀況,比籠統的繭級概念更加清晰。由于桑蠶干繭質量標志是由4項桑蠶干繭質量指標組合形成、基本級是由6項桑蠶干繭質量指標組合形成,為了更加簡明、綜合、準確地描述和評價桑蠶干繭質量,采用質量指數理論,借鑒相關行業的質量指數的建立方法,有必要建立桑蠶干繭質量指數,簡稱CQI(Cocoon Quality Index),它是桑蠶干繭重要質量指標的復合值,應用于桑蠶干繭質量評價、桑蠶干繭價格預測與形成、桑蠶干繭質量統計與分析以及桑蠶干繭相關政策的作用與影響等方面分析。
桑蠶干繭質量指數是研究桑蠶干繭質量總體內涵變動的指數。主要通過構建由若干相關質量指標形成的指標體系,分別計算各相關指標的綜合指數,然后通過加權集成的方法計算總指數。該指數可動態和靜態地分析桑蠶干繭質量綜合狀況、全面分析桑蠶干繭總體質量中各指標因素變化對總體狀況的影響程度和方向,對桑蠶干繭生產交易的運行狀況、結果及發展趨勢起到預警等作用。
桑蠶干繭質量指數可用于宏觀決策部門科學把握市場需求的發展規律和變化特點,準確預期市場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地健康發展。特別是在買方市場的經濟格局下,該指數能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生產經營投資提供重要依據。
公正——指數發布和管理機構保持中立;
透明——公開所有有關指數的相關信息;
規范——日常管理和應對突變情況有章可循;
高效——指標的發布和管理迅速有效。
3.1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交易規則中有關入市交易的桑蠶干繭質量要求的相關規定。
3.2 桑蠶干繭質量指標在繭絲綢行業生產交易等行為中的重要性和受關注度。
3.3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質量分析數據(共49920批,總計535555.45噸,涵蓋春、夏、秋、早秋、中秋、晚秋等繭季,涉及廣西、江蘇、四川、重慶、浙江、山東等10個省份)。
根據GB/T 9176—2016《桑蠶干繭》和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標準的規定,參考繭絲綢交易市場交易規則中的相關質量要求,結合桑蠶干繭生產交易的實際需求,達到綜合反映桑蠶干繭的品質、綜合利用率、生產效率等相關信息的目的,擬確定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的構成項目為: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解舒率、清潔/潔凈(等級)、萬米吊糙、上車繭率5類指標。
4.1.1 GB/T 9176—2016《桑蠶干繭》標準中規定:“桑蠶干繭質量標志由基本級、潔凈等級、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和萬米吊糙組成”,以及“根據桑蠶干繭萬米吊糙、潔凈、毛繭出絲率、解舒率、毛腳繭率、霉繭率和解舒絲長7項技術指標組成”。
4.1.2 繭絲綢交易市場規則
4.1.2.1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干繭品質價格補貼辦法》中補貼指標順序為: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解舒率、萬米吊糙、清潔/潔凈、下腳繭率。具體補貼方法和標準見表1。

表1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干繭品質價格補貼辦法
4.1.2.2 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干繭交貨品質差價補貼》中補貼指標順序為:毛繭出絲率、解舒率、清潔/潔凈和萬米吊糙,具體補貼方法和標準見表2。

表2 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干繭交貨品質差價補貼 單位:元
4.2.1 毛繭出絲率指標:指絲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是繭質好壞的綜合指標,同時也是生產成本和收益關注度最高的指標。
4.2.2 解舒絲長/解舒率:解舒絲長是繅絲過程中繭絲每添緒1次可連續繅取的平均絲長(米)。解舒率是解舒絲長對繭絲長的百分比。解舒絲長/解舒率指標均反映繅絲時繭絲從繭層離解的難易程度,解舒好則落緒少、出絲多、質量好;解舒差則落緒多、廢絲量增加、出絲率和生絲質量下降,繅絲時常因再次索緒而耗費能量,增加成本。
4.2.3 清潔/潔凈:蠶因品種不同和繅絲操作不當,絲條上時常出現糙疵,稱為颣節,分為大、中、小3種(見生絲疵點)。大颣和中颣主要因操作不慎產生,所以又稱粗制颣,而小颣大多由蠶本身和煮繭造成。習慣上把大中颣節的檢驗叫清潔檢驗,小颣檢驗稱潔凈檢驗。清潔、潔凈檢驗同時進行。清潔/潔凈等級高,生絲的質量好,進而絲綢的質量也優。
4.2.4 萬米吊糙:繭絲局部的疵點(大多因吐絲突然中斷或繅絲過程中繭絲∞字形膠著部未離解而造成),造成繅絲過程的中斷。吊糙多,會增加繅絲和織造過程中的斷頭,使織物表面發生毛茸,或染色不均,降低品質,并且因處理吊糙,影響產量,增加成本。
4.2.5 上車繭率:上車繭為可以繅正品生絲的繭,包括上繭和次繭,上車繭率是同批蠶繭中上車繭所占的比重。上車繭率反映蠶繭繅絲利用率,上車繭率高,毛繭出絲率就高,蠶繭的使用價值就高,同時,生產效率就高,生產成本降低。
4.3.1 指數計算
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毛繭出絲率指標指數(PM)×a%+解舒絲長/解舒率指標指數(LR/R)×b%+清潔/潔凈指標指數(Dj)×c%+萬米吊糙指標指數(N)×d%+上車繭率指標指數(P01)×e%。
其中PM、LR/R、Dj、N、P01表示桑蠶干繭質量指數組成指標的指數值,每項指標指數的上限值為100,下限值為0。
a、b、c、d、e分別表示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解舒率、清潔/潔凈、萬米吊糙和上車繭率指標指數在桑蠶干繭質量指數中所占的權重。各項指標指數的權重依次為25%、25%、20%、15%、15%。(權重可根據生產交易的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4.3.2 權重計算
桑蠶干繭質量指數指標的權重確定方法采用標準偏差法、專家評分(行業指標關注度)法、價格形成法等計算方法。
4.3.2.1 標準偏差法:指標的標準差越大,表明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權重也越大。相反,某個指標的標準差越小,表明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少,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權重也應越小。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的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解舒率、清潔/潔凈、萬米吊糙、上車繭率等5項指標標準偏差分別為9.257、8.971、6.582、2.143、8.043。
4.3.2.2 專家評分法:主要根據行業和專家對指標的重要性打分來決定權重,重要性越高,權數越大。(優點是集中了眾多企業和專家的意見,缺點是通過打分直接給出各指標權重而難以保持權重的合理性),桑蠶干繭生產企業和繭絲交易市場對5項構成指標的關注度打分情況分別為100分、90分、80分、70分、60分。
4.3.2.3 價格形成法:主要依據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交易規則以及干繭品質價格升貼水的補貼辦法。
4.3.2.4 綜合以上3種權重確定方法,桑蠶干繭質量指數指標權重的確定見表3。

表3 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指標權重的確定
5.1 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的各指標指數擬采用經桑蠶干繭公證檢驗的相關指標成績,單批單項指標為實際檢驗值對應指標指數值,平均指標指數采用(重量)加權平均后平均檢驗值對應指標指數值,從而保證單批和平均指標指數值的高度統一。每項指標指數的上限值為100,下限值為0。
5.2 各項目指標成績具體內容
各指標指數計算中只采用實際檢測值數值,不考慮各指標的計量單位。
5.2.1 毛繭出絲率指標指數
5.2.1.1 依據
① 根據GB/T 9176—2016《桑蠶干繭》標準,毛繭出絲率指標根據試驗結果采用寫實方法表示,小數有效位數為2位,即實際表示值的最小代表單位為0.01%。
②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交易規則規定,“桑蠶干繭交收的質量要求毛繭出絲率指標分別為不低于25.00%和不低于30.00%”。
③交易市場毛繭出絲率指標的升貼水或補貼辦法規定,“毛繭出絲率為33.00%時,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桑蠶干繭毛繭出絲率升貼水為0.00”,“毛繭出絲率為30.00%時,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桑蠶干繭毛繭出絲率價格補貼為0.00”。
④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毛繭出絲率指標全國平均值為32.60%,最大值為47.28%,最小值為11.78%。高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6245批,282613.71噸,占52.77%;低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3675批,252941.74噸,占47.23%。毛繭出絲率高于30.00%的共36687批,392054.72噸,占全部檢驗量的73.21%;低于30.00%的批次共13233批,143500.73噸,占全部檢驗量的26.79%。
5.2.1.2 計算方法
毛繭出絲率指標指數(PM)=實際檢驗值×2(保留兩位小數)。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毛繭出絲率指標的實際檢驗值,其范圍在11.78%至47.28%之間,考慮到桑蠶干繭質量提升后,毛繭出絲率指標值提升因素,毛繭出絲率最大值設定為50%,因此,擬采取實際檢測值的2倍值作為指標指數值。
例:毛繭出絲率實際檢測值為30.00%,計算:毛繭出絲率指標指數(PM)=30.00×2=60.00。
5.2.2 解舒絲長/解舒率指標指數
5.2.2.1 依據
A: 解舒絲長指標
① 根據GB/T 9176—2016《桑蠶干繭》標準,解舒絲長指標采用分型方法表示,即TD(特短,小于300米)、ZC(中長)和TC(特長,大于等于1000米),型號為ZC時,采用解舒絲長指標試驗結果的百位數和十位數的數值寫實表示,實際表示值的最小代表單位為10米。
②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交易規則規定,“桑蠶干繭交收的質量要求解舒絲長不低于420.0米,價格補貼辦法規定,解舒絲長為600.0為中心值,價格補貼為0.00”。
③ 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對解舒絲長指標無最低質量要求(主要原因為廣西地區的蠶繭絲長較短,根據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數據分析,廣西地區解舒絲長指標的平均值為488.9米)。
④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解舒絲長指標平均值為585.52米,最大值為1082.53米,最小值為130.9米。高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5814批,281258.94噸,占全部檢驗量的52.52%;低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4106批,254296.51噸,占全部檢驗量的47.48%。解舒絲長指標主要集中在400.0米至800.0米之間,此區間檢驗量為439416.88噸,占全部檢驗量的82.05%。
B: 解舒率指標
① GB/T 9176—2016《桑蠶干繭》標準中,未對解舒率指標作具體規定,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標準中,解舒率指標作為試驗過程指標,其試驗結果反映在解舒絲長指標中。
②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規定,桑蠶干繭交收的質量要求中解舒率指標分別不低于47.00%和50.00%。
③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解舒率指標全國平均值為61.58%,最大值為90.01%,最小值為20.83%,高于平均值的批次共25974批,297476.11噸,占全部檢驗量的55.55%;低于平均值的批次共23946批,238079.34噸,占總檢驗量的44.45 %。解舒絲長不小于500.0米且解舒率不小于50.00%的批次共374068.63噸,占全部檢驗量的69.85%。
5.2.2.2 計算方法
解舒絲長/解舒率指標指數(LR/R)=(解舒絲長指標實際檢驗值/10+解舒率指標實際檢驗值)/2(保留兩位小數)。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解舒絲長和解舒率指標的實際檢驗值,解舒絲長指標范圍在130.9米至1082.53米之間,實際生產中,解舒絲長大于850米后,自動繅的生產能力已充分發揮,因此,擬采取實際檢測值的十分之一作為指標指數值,大于等于1000米時,指標指數計為100。解舒率指標范圍在20.83%至90.01%(解舒率最大值不超過100%),因此,擬采取實際檢測值作為指標指數值。解舒絲長/解舒率指標指數總和計算為其兩項指標的平均值(多批綜合計算時為兩項指標的重量加權平均值)。
例:解舒絲長實際檢測值為500.0米,解舒率實際檢測值為50.00%,計算:解舒絲長/解舒率指標指數(LR/R )=(解舒絲長指標實際檢驗值/10+解舒率指標實際檢驗值)/2 =(500.0/10+50.00)/2=50.00。
5.2.3 清潔/潔凈(等級)指標指數
5.2.3.1 依據
① 根據GB/T 1797—2008《生絲》標準,清潔和潔凈項目為生絲的主要檢驗項目,每項指標的最高均為100分,最低為0分。
②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交易規則規定,“桑蠶干繭交收的質量要求均為等級(清潔、潔凈)不低于3A級(清潔指標大于等于95.0分,小于96.5分;潔凈指標大于等于90.00分,小于92.00分)”。
③ 2009至2018年經桑蠶干繭公證檢驗的桑蠶干繭平均等級(清潔、潔凈)為4A31,清潔平均成績為99.0分,潔凈平均成績為93.43分,清潔指標最高值為99.9分、最低值為92.1分,潔凈指標最高值為98.30分、最低值為80.85分。高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7955批,檢驗量為303509.69噸,占56.67%;低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1965批,占43.33%。清潔、潔凈指標主要集中在3A至5A之間,此區間檢驗量為518482.22噸,占檢驗量的比例大于96.80%。其中3A級檢驗量為40501.95噸,比例為7.56%;4A級檢驗量297019.24噸,比例為55.46%;5A級檢驗量180891.94噸,比例為33.78%。
5.2.3.2 計算方法
清潔/潔凈指標指數(Dj )=(清潔指標實際檢驗值+潔凈指標實際檢驗值)/2(保留兩位小數)。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清潔和潔凈指標的實際檢驗值,清潔指標范圍在92.1分(A級)至99.9分(6A級)之間,因此,擬采取實際檢測值作為指標指數值。潔凈指標范圍在80.85分(級外)至98.30分(6A級),因此,擬采取實際檢測值作為指標指數值。清潔/潔凈指標指數總和計算為其兩項指標的平均值(多批綜合計算時為兩項指標的重量加權平均值)。
例:清潔實際檢測值為95.0分,潔凈實際檢測值為90.00分,計算:清潔/潔凈指標指數(Dj )=(清潔指標實際檢驗值+潔凈指標實際檢驗值)/2 =(95.0+90.00)/2=92.50。
5.2.4 萬米吊糙指標指數
5.2.4.1 依據
① 根據GB/T 9176—2016《桑蠶干繭》標準,萬米吊糙采用分型方法表示,共分為5種型號,實際檢測最小單位為0.1次。
②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交易規則規定,“桑蠶干繭交收的質量要求萬米吊糙指標分別為不大于7.0次和6.0次”。
③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萬米吊糙全國平均值為4.4次,最優值為0.5次,最差值為25.2次。高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1479批,218968.00噸,占全部檢驗量的40.89%;低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8441批,316587.45噸,占全部檢驗量的59.11%。萬米吊糙指標主要集中在2次至7次之間,此區間檢驗量為502044.1噸,占全部檢驗量的93.74%。萬米吊糙指標等于和優于標準Ⅲ型的共471894.43噸,占全部檢驗量的88.11%;低于標準Ⅲ型共63661.02噸,占全部檢驗量的11.89%。
5.2.4.2 計算方法
萬米吊糙指標指數(N )=100-萬米吊糙指標實際檢驗值×10(整數)。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全國萬米吊糙指標的實際檢驗值,范圍在0.5次至25.2次之間,萬米吊糙為10次以上時,嚴重影響自動繅絲機生產效率。因此,擬采取實際檢測值的10倍作為指標指數值,萬米吊糙大于等于10次時,指標指數計為0(多批綜合計算時為兩項指標的重量加權平均值)。
例:萬米吊糙實際檢測值為5.1次,計算:萬米吊糙指標指數(N )=100-萬米吊糙指標實際檢驗值×10 =100-5.1×10=49。
5.2.5 上車繭率指標指數
5.2.5.1 依據
① GB/T 9176—2016《桑蠶干繭》標準中,未對上車繭率指標作具體規定,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標準中,上車繭率指標作為試驗過程指標,實際檢測最小單位為0.01%。
②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交易規則中均未對上車繭率指標作出規定。
③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平均上車繭率為84.31%,最大值為97.78%,最小值為35.74%,高于全國平均值的省份有山東、廣西、云南和江蘇等,低于全國平均值的省份有重慶、浙江、廣東和四川等。高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9201批,304007.88噸,占全部檢驗量的56.76%;低于全國平均值的批次共20719批,231547.57噸,占全部檢驗量的43.24%。上車繭率指標主要集中在70%至95%之間,此區間檢驗量為488724.29噸,占全部檢驗量的91.26%。
5.2.5.2 計算方法
上車繭率指標指數(P01)=實際檢驗值(保留兩位小數)。
2009至2018年桑蠶干繭公證檢驗通過分析10年來全國毛繭出絲率指標的實際檢驗值,其范圍在35.74%至97.78%之間,因此,擬采取實際檢測值作為指標指數值。
例:上車繭率實際檢測值為90.00%,計算:上車繭率指標指數(P01)=實際檢驗值=90.00
綜合以上示例:毛繭出絲率實際檢測值為30.00%,解舒絲長實際檢測值為500.0米,解舒率實際檢測值為50.00%,清潔實際檢測值為95.0分,潔凈實際檢測值為90.00分,萬米吊糙實際檢測值為5.1次,上車繭率實際檢測值為90.00%。
則該批桑蠶干繭質量指數為:60×25%+50×25%+92.50×20%+49×15%+90×15%=66.85。
依據桑蠶干繭質量指數(CQI)的計算方法,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桑蠶干繭公證檢驗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2018至2019年每月全國桑蠶干繭質量指數,并與商務部“干繭價格指數”、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桑蠶干繭交易價格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2018—2019年指數分析對比圖
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桑蠶干繭質量指數與商務部“干繭價格指數”趨勢基本一致,但與交易市場干繭實際交易價格趨勢存在一定差異,尤其是干繭質量提升時,交易價格反而下降,說明目前桑蠶干繭質量反應滯后,交易價格與質量不匹配,并不能體現“按質論價”的市場規則。
結語:目前國內針對桑蠶干繭市場交易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商務部依據國內干繭市場交易實際情況,每月定期公布“中國繭絲價格指數”及“干繭價格指數”,并對指數進行環比、同比分析,用于指導干繭市場交易;二是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針對干繭在交易市場交易的實際情況,每日定期公布“干繭指數”,該指數以交易市場首次開市干繭交易價格為基準,一直更新沿用至今。商務部、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的價格指數,均僅針對干繭交易價格,主要受干繭原料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并未參考干繭本身質量情況。將桑蠶干繭質量指數與上述價格指數相結合,利用桑蠶干繭質量指數指導市場交易,有利于維護“按質論價”的市場交易規則,促進桑蠶干繭市場交易良性發展。目前針對國內各區域桑蠶干繭質量狀況,主要通過各單項指標以及干繭質量標志對比分析而得。通過桑蠶干繭質量指數,可以客觀準確地評定國內各地干繭質量波動情況,同時分析趨勢和具體指標變化情況,及時提出相關預警信息和措施建議,提升質量監測的效果和效率,有效促進繭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