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顯 馬 偉
為全面掌握寧夏境內成人內衣、床上用品、學生服等纖維制品質量狀況,充分發揮纖維質量監測職能,為市場監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保障全區纖維制品質量安全,促進纖維質量發展,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全區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和產品質量日常監督檢查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20年4月至10月,寧夏市場監督管理廳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組織人員積極配合各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區開展了成人內衣、床上用品、學生服等纖維制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現以檢驗報告為依據,對成人內衣、床上用品、學生服等纖維制品質量進行分析。
本次抽檢的纖維制品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學生服,包括春秋、夏季和冬季學生服;第二類床上用品,包括被、褥、墊,床單、被枕套、蠶絲被;第三類成人內衣。
1.生產企業。本次監督抽查,主要以學生服生產企業為主,抽檢24家,共抽取樣品88批次,合格79批次,合格率90%。涉及區域為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賀蘭縣、永寧縣、靈武市等16個市縣區,除永寧縣和海原縣合格率分別為38%、43%外,其余合格率為100%。反映出永寧縣和海原縣學生服生產企業對其學生服產品質量重視不夠。(見圖1、圖2)

圖1 全區抽檢學生服生產企業分布圖

圖2 全區學生服情況統計圖
2.銷售區企業。床上用品、成人內衣、被褥等產品的抽檢全部集中在流通領域各銷售企業,主要以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城鄉接合部、各市縣區大中型商場和專賣店為主。本次抽檢110家,抽檢樣品264批次,合格212批次,合格率80%,抽檢區域為銀川市的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賀蘭縣、永寧縣、靈武市、寧東;吳忠市的利通區、青銅峽市、同心縣、紅寺堡區、鹽池縣;石嘴山市的大武口區、惠農區、平羅縣;中衛市的中衛市區、中寧縣、海原縣;固原市的固原市區、涇源縣、隆德縣、彭陽縣等23個市縣區。其中利通區、青銅峽市、大武口區合格率都為100%,合格率最高;永寧縣、西夏區、中寧縣合格率分別為58%、69%、60%,為較低;其余各市縣區合格率在70%至95%之間。各區域產品合格率的高低,反映出各區域產品質量狀況良莠不齊,同時也能看出銷售企業對其產品質量的重視程度。(見圖3)

圖3 成人內衣、床上用品、被褥等纖維制品區域情況統計圖
1.抽檢批次。學生服每家生產企業抽檢4批次,床上用品、成人內衣按照《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全區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和產品質量日常監督檢查方案的通知》規定的批次數量執行。
2.抽備樣數量。學生服每批次抽取檢驗樣品3套/件,備檢樣品1套/件;被、褥、墊、蠶絲被每批次抽取檢驗樣品1床/條,備檢樣品1床/條;床單、被枕套每批次抽取檢驗樣品1套/條,備檢樣品1套/條;成人內衣每批次抽取檢驗樣品1套/件,備檢樣品1套/件。按照產品銷售單元(件/條/套)抽取相同樣式(貨/款號)、相同號型和相同色調的產品。原則上優先抽取產品批量較大,且在同一批次內的產品。
本次質量監督抽查的檢驗項目以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383《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等相關產品標準方法為主。
1.產品使用說明(標識)。嚴格按照GB/T 5296.4—2012進行判定。內容全部符合,判定為使用說明“符合本次質量監督要求”:有一項不符合,判定使用說明“不符合本次質量監督要求”。
2.其他項目。當產品包裝明示采納的企業標準低于國家強制性標準時,以國家強制性標準作為質量判定依據;當明示的產品標準已作廢、不存在或未明示產品標準時,根據產品真實屬性,按照相應產品標準判定;當產品明示的標準不一致時,按照耐久性標簽中的產品標準判定;明示的產品質量等級與執行標準規定的等級不一致或等級缺項時,則按執行標準最低等級判定。檢驗項目全部合格,則判定該樣品合格;檢驗項目中有一項不合格,判定該樣品不合格。
1.使用說明(標識)。使用說明單獨判定,不作為產品結果判定的依據。
2.樣品合格。所檢項目全部合格,則判定為該批樣品所檢項目合格。檢驗結論:該樣品經檢驗,所檢項目符合XXX標準要求,判定為該批次產品通過本次質量監督檢驗。
3.樣品不合格。樣品檢驗項目中內在質量有一項不合格,則判定為該樣品所檢項目不合格。檢驗結論:該樣品經檢驗,所檢項目中XXX不符合XXX標準要求,判定為該批產品不合格。
本次質量監督抽查行動共抽取各類學生服、床上用品、成人內衣352批次。經檢驗,合格產品293批次(其中產品合格標識不合格54批次),不合格產品59批次、不合格率16.75%(見圖4)。不合格項目主要有:成分及含量、pH值、甲醛、使用說明。

圖4 2020年全區纖維制品質量監督抽檢統計圖
從檢驗結果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學生服方面。學生服通常指學生在學校日常統一穿著的服裝,穿著時形成學校的著裝標志,也稱為校服,是學生在校期間穿著時間最長、使用頻率最高的服裝。目前,學生服已納入當地教育部門教育裝備體系中。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學生服的質量安全,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區學生服質量安全總體較好,但是個別指標項目在這次監督檢查中有不合格現象,暴露出學生服質量仍然存在安全隱患。主要存在問題:纖維成分及含量、使用說明(標識)、耐光色牢度等項目不合格。(見圖5)

圖5 學生服項目統計圖
2.在非絮用纖維制品方面。非絮用纖維制品指沒有填充物的纖維制品,也稱床上用品,主要包括床單、被套、枕套、枕巾等產品。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纖維成分含量、甲醛、pH值、使用說明等項目不合格。(見圖6)

圖6 床上用品項目統計圖
3.在絮用纖維制品方面。絮用纖維制品是指以天然纖維、化學纖維或其加工成的絮片、墊氈等作為填充物、鋪墊物的制品,包括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和非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是指日常生活中與人體密切接觸的絮用維纖維制品(如被褥墊)。非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是指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以外的絮用維纖維制品,如建筑、農用保溫材料等。本次監督檢查以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為主。主要存在問題有:成分含量、使用說明(標識)、pH值等項目不合格。(見圖7)

圖7 被褥項目統計圖
4.在成人內衣方面。成人內衣屬于服裝(成人)中的一個類別。服裝是指穿著于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制品,俗稱“衣服”或“衣裳”。同時,服裝也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品位和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因此,服裝質量的好壞成為社會大眾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成分及含量、使用說明、pH值等項目不合格。(見圖8)

圖8 成人內衣項目統計圖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學生服、床上用品、成人內衣主要存在問題為:面料纖維成分及含量、甲醛、pH值、使用說明等項目不合格。下面,重點對該不合格項目進行分析:
1.纖維成分及含量。本次監督抽檢有54批次產品的纖維成分及含量項目不合格,不合格率15.34%。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實測值與明示的數值偏差超出標準允差范圍;二是實測出的纖維含量與標注的含量不符合;三是對套色的未分別標注不同面料的纖維成分與含量。(見圖9)

圖9 纖維成分及含量統計圖
原因分析:一是企業未送當地檢驗機構檢驗,僅僅憑借供貨商提供的數據隨意標注;二是不同批次產品或同一產品不同部位面料的纖維成分含量可能會不同,企業為節約成本,僅對部分批次或同一產品某個部位的纖維成分含量進行送檢;三是企業不熟悉或不了解產品標準對纖維成分及含量的規定要求。
2.甲醛含量。甲醛是由在60℃以上分解釋放出的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能與生物體(包括細菌)蛋白質上的氨基發生反應,使蛋白質變性,失去活性,具有防腐殺菌性能。當人體吸入少量的甲醛后,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現黏膜充血、皮膚刺激癥、過敏性皮炎等癥狀;吸入高濃度甲醛后,會出現呼吸道的嚴重刺激和水腫、眼刺痛、頭痛,嚴重時可誘發支氣管哮喘、心悸、失眠、體重減輕以及植物神經紊亂等全身癥狀。因此,甲醛是衡量紡織品安全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國家強制性標準GB l8401《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甲醛的限量作如下規定:嬰幼兒紡織品(如:內衣、圍嘴兒、睡衣、床上用品)甲醛含量不得超過20mg/kg;接觸皮膚的服裝(如:文胸、內衣、襯衫、睡衣、床單、被罩)甲醛含量不得超過75mg/kg;不接觸皮膚的服裝(如:毛衫、外衣、裙子、褲子)甲醛含量不得超過300mg/kg。在服裝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幾乎都要涉及甲醛,例如:面料的生產中,為達到防縮、防皺、阻燃、染色的耐久性或為了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劑中添加甲醛。這些樹脂如果固著不牢固,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釋放大量甲醛。本次抽檢甲醛含量檢測項目僅有1個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率為0.03%。(見圖10)

圖10 甲醛含量統計圖
原因分析:一是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造成成品甲醛含量不合格。二是采用含甲醛的整理劑整理時,后處理不充分。樹脂整理時,選用的單體比例不合理,造成初縮體溶液中游離甲醛含量過高。催化劑的用量太低、焙烘的溫度太低、時間太短,使樹脂交聯不充分,織物上殘留游離甲醛濃度太高。三是服務行業只追求外表美觀,輕視產品內在質量,導致不合格產品的流通。如某些商場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認識不足,再加上消費者缺乏產品安全性知識,購買時只注重外表美觀,促使商場采購時忽略了產品的安全檢查。
3.pH值。pH值是指面料中殘留的酸或堿的含量,是影響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限量指標之一。人體皮膚pH值通常介于5.5~7.0,偏弱酸性。紡織產品pH值超標,破壞了皮膚表面弱酸性環境,引發皮膚瘙癢、潰爛,導致細菌感染、皮炎等癥狀。本次抽檢有9批次產品pH值項目不合格,不合格率為0.26%。(見圖11)

圖11 pH值項目統計圖
原因分析:一是生產企業所處的地域不同,生產用水酸堿度不同,有的水pH值偏高,若在生產前不對其進行軟化、中和,無論清洗多少遍,其pH值很難達到標準要求。二是生產過程中用于染色的活性染料、硫化染料等,都是在堿性條件下生產,即便是面料經過多次水洗,還是會受生產用水pH值影響。三是受到印染工藝的影響。如:棉、羊毛、滌綸、錦綸等紡織品經練、染、印等工序后,殘留的酸或堿化學助劑,存在不同的pH值,如果其用量大或水洗處理不充分,導致紡織品pH值超標。四是受織物性狀影響,不同厚薄的織物其表面pH值不同,薄的染色后易水洗表面pH值低,相反,厚的染色后難水洗,表面pH值偏高。
4.使用說明。產品使用說明也稱標識,向消費者傳達如何正確、安全使用該產品及功能、性能、特性等信息,通常以標簽、說明書、吊牌等形式表示。使用說明是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主要參考依據,便于發現質量問題,也是消費者進行維權和追訴的依據。主要包括產品名稱、產品規格型號、纖維成分及含量、產品執行標準、安全類別、制造者的名稱地址及維護方法等7項主要內容。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有的號型沒按要求標注(如:正確標注應為175/84A,不規范的有“M”、“XXL”、175、54/135A、175-84A等),有的沒有制造者的名稱地址,有的沒有維護方法,有的維護方法只有文字沒有圖標,有的維護方法的圖標沒有按順序標注,有的圖標標注不規范,有的標識上的成分含量有很多種但沒有勾選標注出來,有的將廢舊的標識固定在新的產品上,有的纖維含量標注與實際不符,有的纖維含量未提供耐久標或中文標識,有的無產品名稱、無產品等級、無類別、無廠名廠址等情況。本次抽檢使用說明(標識)單獨判定,不作為產品結果判定的依據,產品合格使用說明不合格為52批次,不合格率為14.77%。(見圖12)

圖12 使用說明項目統計表
原因分析:由于產品標識屬于國家推薦性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故不能引起企業足夠重視,或者企業對標準熟悉、理解程度不足造成,當然也不排除部分企業有欺詐行為,故意為之。
(一)生產領域。企業要增強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意識,主動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嚴把質量安全,建立原輔材料進貨驗收制度,并索要相關質量憑證。要加強生產工藝控制水平,嚴格控制助劑的使用。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在采購面料時,要嚴格自檢,并索取第三方檢驗機構檢驗報告等方式,確保其原輔材料符合相關質量安全要求。
(二)流通領域。服裝、床上用品等經營者有責任把好流通領域的最后一道關卡。在進貨時,除向生產企業和供貨商索要資質證明外,還要索取該批產品由權威檢驗檢測部門出具的合格檢驗報告,防止“問題產品”流入市場,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消費領域。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服裝、床上用品等紡織產品之前,應仔細查看其產品耐水標簽上的產品名稱、規格型號、執行標準、安全類別、廠名廠址、維護方法等重要信息是否標注齊全,并向商家索要該產品的檢驗報告或檢驗合格證明等相關材料。購買時索要該產品的發票,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質量等問題,建議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或者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尋求幫助。建議穿著前用清水洗滌晾曬,以減少面料上殘留的甲醛或染料浮色對人體的傷害。
(四)市場監管領域。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繼續加大對服裝生產企業,商場、專賣店、農貿市場等流通領域服裝(包括成人、兒童及嬰兒幼兒)、床上用品等監督抽查力度。二是建立健全企業質量信用評價體系。以監督抽查和質量監測數據為基礎,逐步完善企業質量信用評價體系。要求學生服生產企業加強其質量信用信息與教育部門共享共用,倒逼其增強質量主體責任意識,促使其誠信經營。三是繼續做好對學生服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的幫扶指導。結合區域內產品質量現狀,繼續加大對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宣貫培訓,用標準引領企業質量提升,并邀請檢驗檢測機構技術人員深入企業給予指導,幫助企業提高產品質量,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