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鳳 郭光振 胡力主 謝艷芳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需求和衣著服裝要求也越來越高。穿著舒適性也逐漸受到重視。生產商或零售商等相關利益者乘勢推出許多新型產品以期滿足消費者需求,“親膚紡織品”就是其中一類。在宣傳標語中,“親膚紡織品”被描述為類皮膚狀織物產品,更加舒適,更加自然,給人們一種親近感。特別是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中直接接觸皮膚的A類紡織品,如嬰幼兒服飾、貼身內衣等,商家多利用“親膚”概念以促進銷量。然而,“親膚紡織品”在國內外并沒有明確且統一的概念,也無相關評價標準及認證機構。因此,對其進行歸納研究可幫助消費者正確認識此類紡織產品。雖然親膚紡織品的概念具有主觀性,但它也是客觀存在的一項織物特征,如同硬挺度、滑糯感、豐滿度等概念一樣。本文綜合介紹了親膚紡織品研究現狀,闡述了親膚紡織品應具備的特征,為今后量化及客觀評價親膚紡織品性能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有關親膚紡織品,國內外主要研究以棉纖維或再生纖維素纖維為基體進行織造、整理而獲得親膚性能良好的紡織制品。但關于親膚紡織品的評價體系,國內也未有統一的檢測標準與認證規范。
2015年6月,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等單位召開了“親膚紡織品研討會”,開啟了親膚紡織品性能研究。該院袁海萍等[1]提出了親膚紡織品的初步概念,親膚紡織品是指在用料和加工技術方面有特定要求,觸感舒適、透氣保濕的紡織服裝及其他紡織品,并從材質、后整理兩方面總結了親膚面料的大致分類,其主要關注點在服用紡織品領域。本文在此基礎上,對服用及非服用紡織品領域的親膚紡織品進行歸納總結,可幫助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親膚紡織品。
在新型纖維方面,薛香等[2]稱天蓮蛋白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和防紫外性能,且面料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分子,可以發射負氧離子,具有涵養水分和親膚護膚的功能。關燕等[3]利用光電子功能親膚性纖維與棉、Modal進行混紡,開發親膚針織內衣產品。從透濕量、保暖率、透氣率三方面對最終產品的功能親膚性指標進行測試,試驗結果表明內衣產品均達到生態紡織品標準要求,對比國外同類樣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許瑞超等[4]采用Viloft、棉混紡紗與導濕快干纖維交織,開發保暖型護膚性針織內衣面料。李東平等[5]以珍珠共混再生纖維素纖維和Coolmax為主體,在保持原吸濕排汗功能基礎上,通過混紡紗線來改善運動服裝的親膚性、吸濕性、舒適性等性能,同時增加其防紫外線、發射遠紅外等護膚功能。
綜上所述,新纖維在親膚紡織品的應用集中在天然新型纖維與再生纖維素纖維,且注重產品的透濕性及透氣性。
在后整理方面,L Lao等[6]采用棉織物為基底,用涂覆PFOTES的二氧化鈦顆粒進行預處理,以賦予其超疏水性;然后通過等離子處理技術進行改性,在疏水層創建多孔梯度潤濕性通道,當作“汗腺”,以達到“類皮膚”性狀的織物(見圖1)。其稱織物內層可定向排汗,外層可拒水,有優異的透氣性能。其他研究如方浩雁等[7]利用葡萄皮天然染料對鮮繭絲織物進行染色;吳國輝等[8]利用天然石榴皮提取液對羊毛織物染色;Fangbing Lv等[9]利用甘草提取物對織物進行抗菌整理等。黎劍云[10]研究膠原改性棉織物的制備及性能,其制備的膠原改性棉織物具有親膚、保濕潤膚、防過敏的功能。此類文獻作者都希望經過相關整理后,織物在達到預期效果的基礎上,還能保持織物對皮膚的友好性能。

圖1 “類皮膚”織物的定向液體傳輸結構
由此分析,親膚整理研究主要有兩個:其一是賦予整理后的織物類皮膚性能;其二是采用天然染料對織物進行功能整理。
紙尿褲面層、口罩內層材質也多用親膚纖維及親膚面料的概念。我國穩健醫療集團以全棉水刺非織造布為原料開發了Pur Cotton全棉系列生活用品[11],親膚性極強,導液能力良好,而且能夠降解。寶潔公司[12]也在ES纖維面層上添加護膚物質。
此外,親膚紡織品研究也出現在非服裝領域。蘭精集團與天絲?SKIN面膜的領先企業諾斯貝爾(NBC)共同攜手推出第一種用于化妝品領域面膜產品的纖維品牌天絲?[13]。據稱該纖維具有許多優點,比如柔軟親膚、透明度好。除此之外,王蕾等[14]利用細菌纖維素——一種具備高持水性、高纖維素純度以及良好的濕態柔韌性等性能的兼具生物相容性與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用靜態發酵方法制得一種親膚性的HA-BC生物面膜。
綜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親膚紡織品”概念應用已非常廣泛,對親膚紡織品相關特征研究就十分必要,可幫助消費者正確認識此類紡織品,維護自身利益。
雖然目前并未有親膚紡織品的評價方法,但綜合文獻分析,發現親膚紡織品一般滿足以下特征,見圖2。

圖2 親膚紡織品特征關系圖
由上文可知,一般為了使織物獲得良好的親膚性能,會采用新型纖維或新型整理劑和整理工藝對織物進行整理。因此,制備的親膚織物除需滿足GB 18401—2010中的基本安全需求,還應對人體毒性、皮膚致敏性等項目進行考核[15-16]。
織物在穿著過程中因摩擦、擠壓等物理作用,會在織物表面積聚電荷,產生靜電并會產生放電現象,刺激人體皮膚產生電擊感,引起人體不適。靜電對人體的危害已得到普遍認識[17-18],如引起人體心臟疾病、引發爆炸等。親膚紡織品抗靜電性能可采用GB/T 12703.1—2008 《紡織品靜電性能的評定 第1部分:靜電壓半衰期》中規定的方法進行測試。一般要求是,親膚紡織品要有良好的抗靜電性能,能夠達到標準中A等要求。
由上述文獻分析可知,透氣性能對紡織品的親膚性能有著重要影響。織物的透氣性能指在織物兩面存在一定壓差的條件下,氣體分子通過織物能力的大小。良好的透氣性能讓人體產生的熱量與濕氣透過織物與外部環境進行快速流通,使織物獲得良好的熱濕傳遞性能[19-21]。織物的熱濕傳遞性能直接影響人體對織物產生的感覺,表述為濕冷感、悶熱感等,如圖3[22]。親膚紡織品應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測試方法可采用GB/T 5453—1997 《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一般夏季服裝透氣性的要求比冬季內衣類服裝要求要高。

圖3 人體皮膚表面溫度和濕度生理曲線
織物的吸濕速干性能不僅影響織物對人體的粘澀感[23-24]、濕冷感等[25-26],還影響織物與皮膚的摩擦性能。有研究表明,織物吸濕性對織物與皮膚間的動摩擦力的影響呈正相關[27-28],說明織物在穿著過程中,如不能很好地把汗液排出并保持干爽,則人體會產生如濕冷感、刺癢感等不適的感覺。親膚紡織品應具有良好的吸濕速干性能,避免在穿著過程中人體這種不適感的產生。
親膚紡織品吸濕速干性能特征可通過GB/T 21655.1—2008《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1部分:單項組合試驗法》,GB/T 21655.2—2009《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2部分:動態水分傳遞法》來測定,并且能達到GB/T 21655.2中所規定的5級要求。
織物觸感相關指標是人體對織物產生的最直接感受,也是評價親膚紡織品的重要指標。皮膚與織物接觸時會產生各種感覺,如刺癢感、粗糙感等。親膚紡織品應具有良好舒適的觸感。觸感指標的客觀評價一般參考織物風格測試的原理選取物理量,有學者[29-30]利用KES-FB風格儀測試所選試樣的16項機械參數描述貼身類服裝的接觸舒適性。此外,利用織物觸感測試儀(FTT)對織物觸感進行評價也受到學者的認可[31-33]。FTT同時測量了織物4個方面即彎曲、壓縮、熱性能和表面性能,13個物理性能相關指標。FTT軟件可使用這些物理指標預測3個主要舒適指數(即平滑度、柔軟度、溫暖度)和兩個整體舒適指數(手感和觸感),并將其分為5個等級。親膚紡織品的觸感特征可用FTT測量,并且其綜合觸感應至少達到4級以上。
親膚紡織品的研究與開發,滿足了人們追求舒適健康生活的需求,是功能類紡織產品發展趨勢之一。通過對親膚紡織品的特征進行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客觀評價親膚紡織品的質量,為相關需求者提供幫助。此外,建立親膚紡織品的評價體系與認證方式,能規范生產商等相關利益方的市場行為,提升產業效益,保護消費者權益。相信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將來有關親膚紡織品的產品標準會隨之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