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加歡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一五地質大隊,江西 南昌 330000)
現如今,在新時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背景之下,人們在生活和生產方面也有了極大的改變,質量得到明顯地提升改善。同時,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以及相關建設也在不斷推進,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伴隨著城市化而來的還有環境污染問題。在城市化發展初期,由于建設的不全面,以及過于追求速度,導致部分地區的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的甚至不可逆,無法再恢復[1]。重金屬企業的發展就是造成這一現狀的重要因素之一。眾所周知,重金屬企業在運行、生產的過程中,所存在的重金屬元素是很容易出現外泄的現象的,對于周圍的樹木、農田、動物甚至是人都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境的污染程度,后續污染范圍也會隨之擴大。通常情況下,重金屬企業對于環境的污染主要體現在點源面源以及河流污染等幾個方面,如果不能進行高效、合理地解決,將會對可持續發展以及城市化的推進形成更大的阻礙。因此,面對這種情況,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態治理以及修復措施,更大程度地提升我國環境的質量。傳統的環境治理與修復方式相對較為單一,在面對獨立的環境問題時,可以做出有效處理,但是一旦環境問題呈現出多種類型,對最終的治理效果就會產生誤差。因此,對重金屬污染類企業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進行探討[2]。在合理的規則之內,擴大治理與修復范圍,分析并匯總重金屬污染類工業的特點,形成具有針對性的環境綜合治理與恢復的方案,提升相關的治理標準,舉例來說:提升煙氣、粉塵的提標治理,對于含有重金屬的廢水、生活污水、甚至是雨水的排放作出分流、提標的限制,以此來提升我國整體的環境治理與修復水平。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推進,處于一個較為重要的發展時期。但是在這一系列的發展背后,環境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特別是重污染企業的不斷增加,進一步擴大了環境污染的范圍。其實,環境問題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還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我國本身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田面積相對較大,為了減少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危害,重金屬企業通常被修建在距離城區較遠的郊區。但是郊區的農田占有面積對比于城區會更大一些。重金屬類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有時會向外排放帶有重金屬物質的污水、廢料等,這對于周圍的樹木、農田都會產生影響。不僅如此,廢水、廢料中的重金屬在經過長期地存放之后,會經由土壤、水源甚至是空氣慢慢滲透在植物之中,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受到滲透,自身的結構以及屬性就很容易發生異變,最終生產出來的糧食具有極強的危害性,對人身體造成傷害[3]。另外,一部分重金屬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在進行污水、廢料的處理過程中,不規范操作,導致處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具有極明顯的分散性,給周圍的植被的生長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嚴重的還會導致植被以及樹林的大規模枯萎、死亡,破壞生態系統。因此,環境的綜合治理與恢復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關乎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同時也是重金屬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要素。
在重金屬污染類企業發展生產的過程中,通常會對環境問題進行處理,制定對應的治理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編制相關的修復策略。這些處理方法雖然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以及缺陷,這些因素對于最終的治理修復效果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接下來,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其一是過于注重對局部環境的改善,忽略環境問題的整體性,最終導致惡化趨勢加強[4]。部分區域的環境問題較為突出,所以很容易被發覺,相關部門會依據區域的地質特征以及重金屬企業的處理情況,制定治理與修復措施但是這些方法往往對生態問題有效,整體的治理效果十分有限。
其二是治理與開發難并行,修復阻礙較大。通常,對于環境的治理與修復就意味著特定區域的使用受到限制。開發進度也隨之中斷,對于農業、商業、制造業、旅游業等活動的進一步開發擴展都會產生影響,并且給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使其相應的承載力超出正常的范圍。同時還會使生態環境逐漸弱化,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的治理修復難度。
其三是水源的污染,導致污染面積擴大。具體如下圖1所示。

圖1 水源污染呈現圖
根據圖1,可以了解到工業污水對于水源地影響。其實,重金屬類的企業通常被建設在水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便于后續處理。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企業自身用水量的不斷擴增,水質受污染程度以及面積也正在隨之加大,對于周圍的養殖業、居民日常生活都會造成威脅。另外,環境治理修復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并且涉及的范圍也會更廣一些,治理修復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難度極大。
通常情況下,企業對于環境的治理是局部的,但是重金屬污染類的企業所排放的污水和廢料所造成的生態污染面積是龐大的。所以,傳統的局部治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如今環境保護的需求了,需要設計更為靈活全面的治理措施,優化整體的治理效果,可以先對所需處理區域開發舉措以及生態環境的現狀作出分析,依據實際的要求,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規劃,站在統籌全局的角度上,設置初期的治理目標,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規劃措施,并設立專門的監管人員,確保工作的順利實施。做好微觀治理,在重視整體的情況下,也要對工作進行細化處理,并設定動態與固定的規劃標準,將不同的工作落實到各個機構。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環境治理修復規劃標準設定表
根據表1中的數據信息,進行相關基礎治理規劃標準的設定。完成之后,在環境綜合機制以及治理綱要的指導下,進行污染區域的整體部署與治理。需要注意的是,對重金屬污染企業附近的布置要作出加強,以此避免對環境的二次傷害。
重金屬污染對于環境的危害以及影響是相對較為深遠的,但是顯現不出來,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淀,會慢慢對周圍的環境構成威脅。而重金屬污染對比于其他污染問題也更加難治理,主要是因為金屬物質難以清除。傳統的治理修復方法是通過物理介質來處理的,這種方法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很容易造成污染面積的擴大所以,可以進行化學治理與修復。這部分主要分為兩種方法,一種外部中和。在重污染類企業向外排放廢料、廢水時,可以依據排放的量,噴灑、掩埋對應數量的化學藥劑,使之與污染物中的重金屬元素相融合。一般的重金屬元素種類大致包括鎘、鉛、鉻、釩等,這些元素的中和速度都較快,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理修復的效率。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化學藥劑噴灑治理圖
從圖2中可以看出,利用噴灑的形式,將化學藥劑均勻布設在山林之間,以達到治理環境、中和重金屬污染物的目的。另外,還可以從源頭入手,在重金屬污染企業排放之前,就對污染物進行化學中和處理,當污染物中的重金屬含量達到標準之后,便允許排放。這種方式的成本相對較高,但是效果也更好一些,避免對環境造成初次損害,不需要實施治理的環節。
當治理手段產生一定效果時,開始修復。治理與修復最好同時進行,這樣可以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同時,可以先優化修復的技術,加大資金的綜合投入力度。在傳統的修復技術基礎上,依據現如今環境問題的實際情況,創新治理修復技術,提高治理效率。可以設計多目標、多層級、多核心的處理手段和結構。此外,在修復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區域自身的特征和現狀來實施措施,確保治理的有效性。加大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將重心放在開源上,以此來進一步拓寬治理的來源與渠道。除此之外,為了達到預期的恢復率,可以適當地擴大區域的綠地面積,增加植被的種植,并作出防護措施,創建新的生態循環治理恢復系統,多管齊下,在確保重金屬污染類企業進一步開發的同時,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恢復和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便是對重金屬污染類企業環境綜合治理與恢復的分析探討。其實,環境治理恢復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近幾年來重金屬企業極端理化的處理方式,再加上不合理的處理,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部分植被受到了大量砍伐,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建立科學、靈活的治理方案,依據地區實際的情況,在對應的治理期限之內,分期實施,最終建立起一個長期、穩定、不退化、免維護的生態循環治理修復系統,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滿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