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標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四〇五隊,湖南 吉首 416007)
對于滑坡地質災害來講,一般情況下不僅會損壞公路、鐵路、農田以及森林等,嚴重時甚至會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所以,需要科學合理地開展勘察工作,能夠為預防滑坡的發生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為強化防治滑坡的能力,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進一步提升勘察力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為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技術保障[1,2]。基于此,本文以永定區羅水鄉大明村耿家界組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為例,對滑坡勘察工程地質調查展開分析,以此預防和治理滑坡的問題,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滑坡為斜坡的穩定性受到破壞后,受重力作用,坡上的巖土體順著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為一種自然現象。
影響滑坡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地形;二是巖性;三是水。依照構成的原因和形式,滑坡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①依據構成滑坡的不同物質組成成分,滑坡可分為:黏性土滑坡、黃土滑坡、巖石滑坡。②依據構成滑坡的水分含量,滑坡可分為:塑性滑坡、塊體滑坡、塑流性滑坡。③依據主滑面以及層面結構,滑坡可分為:切層滑坡、順層滑坡、勻質滑坡。
在選擇勘察方式的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應用經驗和技巧,進而可以獲取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3]。勘察工作量的主要目的是找出滑坡體的形態結構特征以及變形破壞的具體因素,與相關參數一致,而不是局限于一般情況的勘察規程。
首先,需要保證針對性特征。通過結合現場的勘察情況以及之前的相關材料和信息,初步確定其性質之后,可以科學合理地選擇出得當的勘探方法。其次,可以通過采取最簡單的方式將最復雜的問題解決,通過結合一些新的技術和手段,避免發生過度追求的現象;可以通過使用一些操作相對簡單,搬遷比較容易同時環境適應性相對較強的設備和技術。最后,在滿足勘察質量需求的基礎上,能夠將勘探工作量有效降低。通過結合滑坡調查的實際情況以及宏觀的變形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布置勘探剖面,從而確保縱剖面和滑坡主滑方向盡可能地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在進行勘探工作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綜合利用地質調繪,走訪,挖探、物探、鉆探等手段,通過恰當結合各種不同的勘探手段,從而選擇一種最合適的勘探方式和手段。
在采取勘察方式的過程中,選擇配置時,需要盡可能地考慮到崩塌滑坡的穩定性作用,從而選擇一種擾動量更小的勘察方式,從而可以保證直接影響滑坡穩定性的施工的現象得到有效地減少[4]。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結合勘查工作的階段性特征以及勘察方式的適用性特征,從而可以找出各種方法之間的各種不足,將這些不足和優勢互補,可以適當地選擇相關的技術和經費,根據它們的可行性來進行配置。可以盡可能優先選擇采用一些簡單易行、同時覆蓋面較廣、經濟性較大的勘察方式。由點到面地完成相關工作,進一步認識到更多的勘察對象,從而可以推測出地下的實際情況和山體內部的狀況,進而可以指導鉆探。
當前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都可以在地質災害勘查的物質方式當中得以應用,在探測地質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物探方式完成,同時還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條件進一步選擇。
永定區羅水鄉大明村耿家界組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位于永定區羅水鄉大明村耿家界組居民區所處的山坡上,其主要變形區位于隱患點中、上部,潛在威脅區為該隱患點上的大明村耿家界組居民區。該滑坡為永定區1:5萬地質災害詳查確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首次發生時間為2014年7月,威脅居民2014年登記為18戶74人(現核實為23戶64人)。險情發生后,永定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區直有關單位采取緊急避險措施,對滑坡及周邊居民進行了群測群防系統建設,主要包括設置了地質災害危險區警示牌,制定了應急避險預案,設立了安全撤離線路指示牌,并對裂縫進行填埋處理。

圖1 滑坡全貌
本次滑坡勘查的目的是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資料的基礎上,利用已有成果資料和現場勘查成果,初步查明滑坡的基本特征、范圍和規模、地質背景、變形特征、穩定性狀況及危害程度和危險性,并分析預測其發展趨勢,論證其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編制立項治理工程設計提供必要的設計參數和基礎資料,并對其治理措施提出建議。
(1)基本查明滑坡所在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包括自然地理、氣象水文、交通運輸、人類工程活動及發展規劃等。
(2)基本查明滑坡產生的地質環境,包括地層巖性、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外動力地質現象等。
(3)基本查明滑坡的基本特征,包括位置、形態、分布高程、幾何尺寸、規模,確定滑坡體的邊界、底界、剪出口。
(4)基本查明滑坡的變形特征,發生時間,滑坡體地貌如裂縫、鼓丘、洼地分布等。
(5)分析非地質運災因素(如降雨、地震、沖蝕、人工作用等)的強度、周期以及它們對滑坡穩定性的影響。
(6)進行滑坡穩定性評價,為防治工程提出可參考巖土參數。
該滑坡地處北高南低的斜坡上,地形坡度5~20°。滑坡體上土體工程性質差,土體主要組成物質為第四系殘坡積形成的碎石和志留系強風化頁巖,碎石為稍密至中密狀,均勻性差,透水性強;碎石層底部為強風化頁巖,節理裂隙發育,巖體極破碎,遇水易軟化,透水性強,土體有利于雨水向地下入滲,降低黏土抗剪強度,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大氣降水(特別是暴雨)大量滲入地下為坡體變形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大氣降水入滲一方面降低了不良結構面抗剪強度,另一方面增加了滑體自重,并且降水入滲本身形成的靜水壓力也降低滑坡的穩定性。該區雨量豐富,日最大降雨量379.1mm。暴雨時坡體上的雨水不斷向地下入滲,大大地增加了坡體上土層的重量,而且降低了滑動面土體的抗剪強度,從而導致滑坡的產生。
滑坡區為人類居住密集的村莊,滑坡體上部修筑大量的房屋,大大地增加了坡體上的載荷。斜坡體上臺階狀的修筑房屋以及耕作等人類工程活動改變了原始坡面形態,破壞了斜坡的連續性,且大大增強了降水下滲能力,并造成了滑坡前緣的巖土臨空,失去支撐能力。
防治滑坡工程,針對勘察工作提出的要求為:(1)利用地質調查以及測繪工作,地質鉆探、挖探以及物探等相關手段,對滑坡的要素、規模、成因、性質以及類型等進行調查,并明確能夠產生危害的程度。(2)提供場地內各巖、土層物理力學參數并選取合理的參數計算滑坡的穩定性,分析論證失穩破壞機理模式、滑坡發展趨勢及規模,提出支檔構造的建議方案。常用勘察方法如下:
鉆探的應用主要針對大型滑坡和中型滑坡。該技術最關鍵的作用便是明確滑坡體的具體范圍、厚度以及組成物質,通過巖土試樣的采集,開展物理力學試驗,查看地下水的分布、來源以及動態等,這些都與滑坡的出現有緊密聯系。滑坡主軸剖面,是構成推力和滑坡運動速度的最大斷面,通常情況下,最高點在滑坡后緣。沿著最大的位移主滑方向,利用最后的滑體部位向下延伸,會根據互動方向彎曲,產生折線。這一剖面反映了滑坡的性質和成因,可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出滑體的穩定性,為設計防治工程奠定基礎。
挖探有三種形式,井探、洞探和槽探。利用該項技術,可直接觀察地質情況,對巖性有細致的描述,并做好地層劃分,對其滑帶寬度和具體的延伸方向有所了解,以確定滑坡邊界。挖探時,滑帶一定要取樣,開展相應的測試,可為之后的鉆孔鑒定滑動面提供重要依據。
物探的形式,主要包括電法勘探(如圖2所示)、地質雷達、地質勘探、聲波探測和電視測井。其中前四種的勘察原理主要是依照地層存在的不同物質性質和產生的差異性,對地層的分布狀態以及構造特征等進行了解。第五種方式借助電視技術,在電視屏幕上反映鉆孔內的地質現象。該項技術獲取的結果會比較粗糙,若將鉆探與物探相結合,可以提升勘察精度。

圖2 高密度電法在物探中的應用
該滑坡隱患點建議采用以抗滑樁支擋為主,輔以截排水系統,達到綜合治理的效果。
本滑坡可在建筑群的前面采用抗滑樁進行防治,因滑坡的滑坡推力較大,厚度也較大,采用抗滑樁支護以確保滑坡整體穩定性,系統以抗滑樁提供抗滑力形成支擋系統。本支護結構在施工期內對現有滑坡穩定性影響較小,特別是在滑坡區有較多的民居情況下,為保證現有民居安全,減小支擋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引發滑坡的風險,設計抗滑樁這對于保障施工期滑坡體影響區域的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極為有利的[5,6]。
為防止滑坡后緣及周邊斜坡匯水流入滑坡體內,可在滑坡體外圍設截水溝,將外圍地表水攔截于滑坡體之外,在滑坡體內設排水溝,將地表水引排至外圍,從而減小地表水對滑坡體的不良影響。
總而言之,在勘查和治理滑坡工程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地質調查先分析滑坡的階段性變化狀況,進而分析出滑坡災害具體的危害程度,根據滑坡的基本情況,建議在建筑群前面采用抗滑樁的支擋工程,在滑坡區內外采用截排水溝的排水工程進行綜合防治,從而為預防滑坡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