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瑩 胡濤 陳佳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常見的以持續呼吸系統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往往由于有毒顆粒或氣體的顯著暴露引起的氣道和/或肺泡異常有關[1]。COPD 急性加重期(AECOPD)可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增加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由于長期慢性低氧、高碳酸血癥,AECOPD 可促進或加重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代謝綜合征、骨質疏松、抑郁、肺癌等并發癥的發生[2-3]。臨床將COPD 分為急性加重期、穩定期,其中針對COPD 穩定期患者臨床多采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西藥治療,能短期緩解臨床癥狀,但遠期療效欠佳[4]。中醫認為COPD 病變屬于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發病機制為肺氣虧虛、氣機壅滯于肺間,造成肺氣脹滿,經上逆造成喘息、氣促,而肺病日久可累及脾、腎,造成脾腎氣虛[5]。本研究探討冬病夏治貼敷配合肺康復療法在COPD 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醫院2018 年6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 例,納入條件: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穩定期相關標準;積極配合治療;近1 個月未使用抗生素且無急性發作史;認知、溝通能力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伴有其他肺部疾病,如哮喘、肺結核等;伴有臟器功能損傷或造血系統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37 例,女13 例;年齡:<60 歲29 例,≥60 歲21 例;病程5.23±2.04 年;病情分級:Ⅱ級23 例,Ⅲ級13例,Ⅳ級14 例。觀察組中男38 例,女12 例;年齡:<60 歲30 例,≥60 歲20 例;病程:5.25±2.07年;病情分級:Ⅱ級21 例,Ⅲ級15 例,Ⅳ級14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用藥指導;發放健康手冊,開展健康教育,并囑咐患者戒煙;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腹式呼吸鍛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冬病夏治貼敷配合肺康復療法,具體操作如下:
1.2.1 冬病夏治貼敷
(1)敷貼制作:敷貼制作藥物有細辛、冰片、附子、川椒、吳茱萸、白芥子、肉桂等,根據配方比例取藥,烘干后研磨成粉末,經80 目篩后拌勻,取鮮生姜榨汁,倒入藥末中調制成糊狀,制成直徑2 cm、厚度1 cm 的藥餅,將其裝入空白敷貼中備用。
(2)貼敷操作:選取患者肺俞、大杼、天突、定喘、阿是等穴位,夏季三伏天進行貼敷操作,自“頭伏”起,將制成的敷貼粘于上述穴位,每次4 h,每副貼3 次,1 個療程7 d,間歇3 d 后繼續下1 個療程治療。穴位貼敷期間,密切監測患者狀況,如出現貼敷處腫脹流膿、發熱過敏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治療。此外,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選貼貼敷,如伴有咳嗽、氣促癥狀,則采用咳嗽貼[6-7]。
1.2.2 肺康復療法
1.2.2.1 中藥離子導入治療 采用BE-3000 型電腦中頻治療儀開展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治療藥物為通絡舒肺液,包括桃仁、桑白皮、虎杖、瓜蔞仁等,每次劑量200 ml,加熱1~2 min 至溫度適宜,選取12 cm×15 cm 大小的電極套,將其置于中藥煎劑內浸漬3~5 min,待電極套完全浸透后取出擰干,將2電極置于電極套內,分別置于兩側肺腧穴,采用醫用膠布固定,根據患者耐受表現確定輸出頻率(<75 W),每2 d 治療1 次,每次20 min。
1.2.2.2 循經取穴刺激排痰 選用TD-3100 型振動排痰儀,振動排痰前,評估患者病情及振動療法耐受度,指導患者取側臥位,挑選適用的排痰儀叩擊頭,對患者肺俞、心俞、膈俞、大杼等穴位實施振動刺激,將叩擊頭置于相應穴位處,自下而上、由輕而重振動,循序漸進的實施叩擊振動,振動頻率為25 cps,每穴位叩擊20~30 s,每次20 min,每日2 次;振動治療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者治療反應或感受,據此調整振動治療時間及強度,如出現不適反應,則立即停止治療。
(1)肺功能指標:護理干預2 個月后,采用同一型號的肺功能儀檢測患者肺功能,使用短效支氣管舒張劑后,測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量(FEV1)、FEV1/FVC,指標測定數值越大,表明患者肺功能狀況越好[8-9]。
(2)呼吸困難狀況:護理干預2 個月,采用COPD 評估測試分值(CAT)評價患者呼吸困難狀況,量表包括咳嗽、胸悶、氣喘、咳痰、室內活動、室外活動、睡眠及精力8 個維度,每個維度均采取0~5 分6 級評價法,無則0 分,非常嚴重則5分,總分0~40 分。≤10 分為無影響或輕微影響;11~20 分為中等影響;21~30 分為嚴重影響;≥31分為非常嚴重影響[10-11]。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 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護理后,觀察組肺功能指標FVC、 FEV1、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評價比較
干預護理后,觀察組患者CAT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AT 評分比較(例)
中醫將COPD 納入“肺脹、喘證”等范疇,臨床尚未明確COPD 的發病機制,多認為其發生與肺部對有害顆粒的異常炎性反應有關。COPD 進展后期出現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進一步引起全身不良效應[12],中醫治療COPD 強調扶正祛邪、標本兼治,通過中醫外治療法干預,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難癥狀均得到顯著改善。
本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中應用冬病夏治貼敷配合肺康復療法,結果顯示,觀察組肺功能指標FVC、 FEV1、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P<0.05),呼吸困難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對COPD 患者采用冬病夏治貼敷,敷貼藥物中吳茱萸有溫經散寒作用,細辛有止咳平喘、調節免疫功能的效用,附子有溫補脾腎、補火助陽作用,白芥子有鎮咳、平喘、祛痰作用,對肺俞、大杼、天突、定喘、阿是等穴位實施貼敷治療,能直接穿透皮膚組織實現對藥物的有效吸收,且可對穴位產生刺激,雙重作用下藥理效應明顯;同時,穴位貼敷屬于外治法,藥物無需經消化道、肝臟,能防止機體內消化酶對藥物成分的破壞,且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13]。 本研究在COPD 穩定期患者中應用中藥離子導入治療,選取治療藥液為通絡舒肺液,桃仁可止咳平喘,桑白皮、虎杖可化痰止咳,借助治療儀能促進藥液分子實現離子化,有助于相關物質經皮膚或黏膜進入機體,從而達到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本研究對COPD 穩定期患者實施循經取穴振動排痰操作,其中肺俞可養陰潤肺、清熱補虛,膈俞可理氣止痛,大杼可宣肅肺氣,選取上述穴位實施振動排痰,通過體表機械振動實施作用,能促進機體肺泡表面的痰液松動,通過指導患者練習有效咳嗽或繼續采取振動刺激,即可促進痰液排出,有助于緩解呼吸困難癥狀[14]。
綜上所述,冬病夏治貼敷配合肺康復療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能促進肺功能康復,改善呼吸困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