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爍
(天津市南開區消防救援支隊 天津300191)
聚丙烯聚合物材料作為一種常用的聚合物材料,通常通過單體在工藝措施聚合處理后制備而成,具有染色性強、絕緣性能良好、材料透光性能高等特點,是一種無法代替的高分子材料。然而,隨著聚丙烯聚合物應用領域的日益廣泛,由該種材料引起的火災也逐漸呈頻發狀態,由于聚丙烯材料在空氣中遇高溫極易發生燃燒且釋放出大量高溫濃煙,對該材料的阻燃性能改性研究逐漸成為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通常情況下,國外部分科研機構采用鹵系阻燃劑對聚丙烯材料表面進行阻燃改性處理,但是應用此種方法處理后的聚丙烯聚合物建筑材料使用性能受到極大的影響,且鹵素阻燃劑遇高溫明火容易釋放出大量高溫毒性氣體,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易造成巨大的影響,且在發生火災時造成被困人員窒息傷亡[1]。
硼酸鋅作為一種新興的無毒性阻燃劑,具有成本相對較低、原材料豐富、阻燃性能好、綠色環保等優點,逐漸成為阻燃產品中的“寵兒”。其特殊的結構特點使硼酸鋅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納米材料的范疇,此外,該類添加型阻燃劑具有良好的親合性,極易和多種高聚合物基體發生聚合反應,使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得到極大的改善。然而由于紫外光能量相對較小,只有在光敏劑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接枝反應,且以硼酸鋅作為阻燃單體通常情況下具有較高的活性,在應用紫外輻照法制備過程中,極易引發均聚現象,隨著均聚率的不斷提高,改性處理后的聚丙烯聚合物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也大打折扣。由于高能電子束光線能量較高,不需要光敏劑即可從聚丙烯聚合物表面奪取氫離子,但其光束能量過于強烈,會對聚丙烯基體表面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壞,因此不能長時間使用。本文應用奪取自由基能力較強的高能電子束對聚丙烯聚合物基體表面進行誘導接枝改性處理,制備成新型硼酸鋅聚丙烯阻燃材料,應用于建筑保溫外墻時,將會具有廣闊的市場和應用空間[2]。
本實驗所用原材料及化學試劑如下:
聚丙烯(PS,100%)基體密度為1 050 kg/m3,工業級,產品由河北省天華有限公司提供;硼酸鋅(4ZnO·B2O3·H2O;純度≥95%),由山東省淄博市海平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其余化學試劑包括異丙醇、乙醇均為分析純級,由天津市柯樂美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生產,所有試劑均未進行二次處理。
本文中聚丙烯制備工藝共分為兩個階段:首先通過高能電子束預輻射處理在材料基體表面激活自由基,輻射時間控制在5 s 之內,一旦材料基體表面自由基形成后便浸入異丙醇/水混合溶劑試劑中,并依次加入光敏劑二苯甲酮、阻燃單體硼酸鋅。此時,為了避免高能電子束對材料基體的破壞,引入不明酸鋅基因的制備改用能量相對較低的紫外輻照進行。紫外輻照反應必須在氮氣保護過程中進行,為有效防止均聚現象對材料使用性能的影響,處理后的材料還需要進行抽提處理。
制備而成的聚丙烯阻燃材料的接枝率(DG)由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W0、Wg為別為聚丙烯樣品基體接枝改性處理前后的質量。該數據由通過10 次平行實驗后取平均值得出。
本文中,對制備而成的新型聚丙烯阻燃材料應用紅外光譜分析(FT-IR)及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了逐一表征。
極限氧指數的測定根據GB/T 2403—1993 標準,應用德國Netzsch 公司生產的JF-3 型儀器進行測定。可燃性能的測定根據GB/T 5455—2014 標準,應用日本江寧公司生產的CZF-3 型儀器通過對10 mm厚改性樣品熔滴情況進行考察的方法測定。
圖1 顯示輻射時間對聚丙烯阻燃材料基體表面接枝率的影響曲線。由于聚丙烯纖維基體機械性能相對較差,使用能量較高的高能電子束短時間內即可對材料基體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因此,在實際接枝制備過程中我們選用輻射劑量相對較小的紫外光束代替高能電子束。如圖所示,當反應體系中硼酸鋅單體濃度相對穩定時,隨著反應體系中紫外光輻射時間的延長,預輻射處理后的材料基體表面產生了大量的自由基,此時阻燃單體與自由基結合的幾率逐漸增加,大量具有顯著阻燃效果的游離態硼酸鋅(4ZnO·B2O3·H2O)單體成功接枝到聚丙烯材料基體表面,材料的接枝率隨之穩定增加,隨著反應體系中自由基與游離態單體的結合趨于飽和,盡管輻射時間進一步延長,接枝率不再發生明顯的增長[3]。

圖1 紫外光輻照時間對硼酸鋅接枝率的影響效果Fig.1 Effect of UV irradiation time on grafting degree of zinc borate
通過國內外相關研究數據統計,適當的溶劑比例能夠有效提高聚合物的接枝改性效果。在實際制備過程中,合理的溶劑比例能夠保障游離態硼酸鋅(4ZnO·B2O3·H2O)單體與反應體系中的自由基有效結合并成功接枝到聚丙烯材料基體表面。此外,由于反應體系中的單體屬于無機物,不會明顯溶解于異丙醇溶液,保證了其活性自由基存活的壽命。因此,在本文的實驗過程中,選擇1∶4 作為接枝溶液的最佳溶劑比例,見圖2[4]。
圖3 顯示的是制備而成聚丙烯基硼酸鋅復合阻燃材料的紅外光譜分析圖。由于改性處理后的聚丙烯材料基體表面引入了大量游離態硼酸鋅阻燃單體,對比與接枝處理前的聚丙烯材料基體表面的紅外光譜圖,在1 944.24 cm?1和1 871.78 cm?1出現的吸收峰是由于聚丙烯材料基體表面上游離態硼酸鋅(4ZnO·B2O3·H2O)單體基團振動所引起的,結合圖4所示改性處理前后聚合物基體表面形態明顯變化,有效證明了通過本文所述的制備方法能夠使聚丙烯材料基體表面引入游離態硼酸鋅單體,使得材料基體表面的阻燃效果得到明顯的提高[5]。

圖2 異丙醇/水混合溶液比對硼酸鋅接枝率的影響效果Fig.2 Effect of isopropanol/water mixture ratio on grafting degree of zinc borate

圖3 硼酸鋅a,聚丙烯基體b 和改性聚丙烯阻燃材料基體c的紅外光譜Fig.3 Infrared spectra of zinc borate a,polypropylene matrix b and modified polypropylene flame retardant matrix c

圖4 聚丙烯阻燃材料基體阻燃處理前后的電子顯微鏡圖Fig.4 Electron microscopy of PP flame retardant matrix before and after flame retardant treatment
如表1 所示為制備而成的接枝率不同的聚丙烯阻燃材料基體表面的燒失量測試。該實驗直接模擬火災在發展階段材料自身的抗高溫、耐阻燃的實際效果,因而具有直接的證明效果。如表1 所示,隨著制備而成的阻燃聚丙烯材料基體表面游離態硼酸鋅單體基團比例的提高,樣本的實際燃燒時間大幅下降,且接枝率為10%的改性聚丙烯樣品基體已經不再發生較為明顯的熔融狀態,進一步證明了應用硼酸鋅作為阻燃單體進行改性處理后的聚丙烯基體的阻燃性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表1 不同接枝率聚丙烯樣品基體的燒失量Tab.1 Loss on ignition of PP matrix with different grafting ratios
本文通過高能電子束輻射誘導技術將阻燃單體硼酸鋅引入材料基體表面,有效提升了材料基體的阻燃、耐高溫能力,促進了聚丙烯材料的有效推廣和普及。該材料所呈現的阻燃特性能夠有效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