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曲 彤

“從1986年至今,我在貉子沽小學教書已經34年有余,從用心、用情、用真愛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到如今正努力用余下的時間繼續走在心愛的基礎教育路上,為之傾注心血,我始終沒有忘記當年讀師范專業畢業,代表應屆畢業生發出的承諾——人生貴有崇高致,育花欣做水肥泥。”日前,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貉子沽小學校長趙中輝在全區主題教育會上與全區青年教師分享他的職業經歷。
“當老師這幾十年來,我教的眾多學生里有的成為了我的同事,有的成為醫生服務鄉里,有的成為企業家養殖大戶……”寶坻區黃莊鎮是趙中輝的第二故鄉,他在這里教書育人已經走過了34個春秋,看著一撥又一撥學生長大、成才,走向社會,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幸福的事。“如果偶然與他們相遇,聽到他們喊我一聲‘老師’,那溫暖的感覺更是會從心底油然而生。走到今天,我似乎觸摸到退休證書的邊緣,但是我對教育的熱愛仍初心不改,每天我仍會在靜校后漫步校園,撿拾一下零星紙屑,打掃一下廁所,收拾一下辦公室,擦一擦還不夠干凈的樓道,或給新栽下的小樹苗澆澆水……時不時地雙休日在校園里一忙就是一天。為什么?因為我真心愛教育,愛美麗的校園,把這里當成了家。”
從教多年來,趙中輝始終遠離城區,遠離家鄉,堅守著邊遠農村學校,全身心投入鄉村基礎教育。為節約辦學經費,他自己打掃廁所30多年;面對新課改,他不等不靠,走在前列。2009年和2010年,該校綜合考試成績兩次獲全區第一名,并多年保持全區先進行列。他一次又一次地創造著鄉村基礎教育的輝煌,為學校贏得數十項國家、市、區級榮譽。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他帶上90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家人,一直堅守在學校。
趙中輝數十年如一日踐行著“人生貴有崇高志,育花欣做水肥泥”的職業誓言,他帶領貉子沽小學教師團隊迎難而上,為這一方百姓培養出上千名大學生,他親手把土生土長的農村娃送到國外留學。趙中輝多次放棄離開艱苦環境的機會,他用努力與堅持讓邊遠農村校的基礎教育逐步走上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從教多年來,趙中輝始終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勤勉奮進、海納百川,他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在實踐中豐富教育智慧,潛心鉆研,在研究中成就專業精彩。談起如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趙中輝告訴記者,他多年的體會是工作要講究,精益求精;生活要將就,粗茶淡飯!“‘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我們都懂,有很多教師在寫述職報告時也用過這句詩,但是要經常做到詩人朱熹寫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很難,收獲理解‘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景就更難了。我們要讓自己靜下心來讀書,不斷反思,沒有捷徑,只有潛下心來讀書才是最好的路徑。”趙中輝說。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任何知識的傳播、德行的熏習,都需要通過為人師者以一顆博大的愛心傳遞到學生心靈,成為他們成長的精神養分。趙中輝總在想,作為校長要發揮幕后策劃的作用,讓學生成為站在舞臺中央的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這樣才能演奏出黃莊教育的希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