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徐 蕾? 南京市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中醫師,南京市名中醫,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醫雜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風濕免疫疾病,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系統性硬化)、脊柱關節病、痛風等有深入研究。
門診時間:周一、周三上午,周二下午
冬天很多人都會出現“晨僵”現象,起床后雙手“僵硬”持續數分鐘甚至一個小時,有時還伴有膝關節隱隱作痛、不能靈活伸直彎曲,甚至等到中午,“僵硬”癥狀才能逐漸恢復,這是怎么回事?來聽聽南京市中醫院風濕病科徐蕾主任怎么說吧!
南京市中醫院風濕病科徐蕾主任表示,出現晨僵的原因是由于關節病患者在睡眠或活動減少時,受累關節周圍組織滲液或充血水腫,引起關節周圍肌肉組織緊張,而使關節腫痛或僵硬不適,隨著肌肉的收縮,水腫液被淋巴管和小靜脈所吸收,晨僵自然也隨之緩解。徐蕾主任表示:“晨僵”并非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癥狀,不少風濕性疾病都可以出現,如骨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等等,常發生在肥胖人群、絕經后的女性及有關節疾病病史的患者等。
原因一:受寒
受寒著涼是誘發關節炎的一大原因。如今很多年輕人只追求美麗,在寒冷的冬天,沒有做好保暖的工作,易出現關節受寒的情況,當關節受寒的時候,很容易讓關節出現疼痛感,加重關節炎。常常居住在潮濕的環境中,由于潮濕環境的穩定性低,會造成關節液滲出減少、關節腔壓力增大的情況,久而久之便誘發關節痛。
原因二: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出現退行性改變,患上骨性關節炎的概率會逐漸攀升,老年人軟骨中黏多糖的含量減少,骨骼韌性降低,易遭受到創傷,一般在50歲人群中多見,甚至最早出現在42歲。
原因三:肥胖
體重過重往往會增加關節的負荷,導致姿勢或是行走步態的改變,肥胖人群由于本身體重過大,這樣就會導致我們的下肢一直受到壓迫,因而關節軟組織也會遭到很大的磨損,大多數的肥胖患者的膝關節病變集中在內側軟骨。如果不能及時減肥,患關節炎的概率便會大大增加。
原因四:過度運動
過度運動會造成骨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損傷,尤其是一些原本就有關節病的患者,過度運動或不正確的運動方式會使局部關節受到更大的刺激和磨損,從而加重癥狀。

關節疼痛時,可運用溫毛巾,熱敷關節疼痛處,以達到消炎、消腫、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溫和有效地緩解膝關節的疼痛和僵硬感,改善膝關節功能,但膝關節急性發作期,尤其是膝關節紅腫發熱時,徐主任提醒,不建議用熱敷的辦法消腫止痛,以免加重局部腫脹,可通過外用止痛膏藥或穴位敷貼,也可選用扶他林乳劑。癥狀嚴重者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口服藥物控制病情,病情較重者可接受手術治療。
中醫認為,膝關節疼痛是由于正氣虛弱,外感風寒濕邪或跌打損傷致氣血瘀阻,痰濕內生,流注于肌肉關節而發病,屬于痹證范疇。徐主任介紹,“膝乃筋之府”而“肝主筋”,在飲食上想營養自己的肝血的話,要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高蛋白、高鈣食物。還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進行針灸按摩、中藥熏洗、中藥外敷、中藥內服等內外兼治的方法,外加功能鍛煉的配合,加以綜合治療。
徐主任建議,平時注意保養關節,避免風寒濕邪侵襲,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合理運動,勞逸結合,把握好作息時間。盡量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走遠路,發現問題及時尋求醫生幫助,就可盡早擺脫關節病痛的困擾。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