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張晴晴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路徑存在兩個關鍵性“轉化”,即思想體系轉化為教材體系、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本研究以兩個關鍵性“轉化”為立足點,以變動最大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對2018年使用新版教材以來,高校思政理論課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進行總結。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01-0092-02
在黨的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主渠道。從2018年春季開始,高校思政課逐步開始使用新版教材。新教材增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覆蓋了所有現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路徑探索有兩個關鍵性“轉化”——思想體系轉化為教材體系、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前一個轉化是以教師為重點的,后一個轉化以學生為重點的。
一、思想體系轉化為教材體系
思想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教師是主體。教與學同步進行,在教中學,在學中教。任何教學活動都是教育學的雙向互動過程。思想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包含兩個緊密相連的過程:“教中學”和“學中教”。
“教中學”。教育者首先也是受教育者,教師是學習新思想的先行者。教師真學、真會、真懂,才可能教給學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要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先學者。另外,新知識不斷涌現,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過程。教育教學不止,學習不止。可以充分利用從教育部、教育局到學校、教研室的多層次、立體培訓網絡。還可以通過參加學術研討會議、專題報告會等集中學習的方式,以及大量查閱、參考已有文獻資料等自學途徑進行學習。
“學中教”。通過教學過程,教師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中又扮演著踐行者、傳播者,承擔著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自身實際行動和傳播出去的責任擔當。邊學邊教,教師在具體的教書實踐中發現問題和需求,在與學生的互動中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總結教學經驗。教師要不停頓地精選學習內容,融入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內容。如,“概論”課將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基本精神等內容融入教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部分,尤其是與教學中的民主政治、社會治理等方面緊密結合。
二、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2018年版教材融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第二個轉化中注重講好中國故事,突出“創新性”。
(一)重視課程邏輯體系的講解
首先,講清楚新教材的整體邏輯體系。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理解教材的邏輯體系。以“概論”課為例,新教材調整了框架結構,按照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在不同時期產生的理論成果為準劃分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毛澤東思想,第二部分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三部分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樣的教材邏輯體系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相統一的。這樣的邏輯順序與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對教材的邏輯體系進行強調。在講到任何一個中國化理論成果時都有必要介紹其在整個理論體系中的邏輯地位。
其次,講清楚教學章節內部的邏輯體系。以“概論”課教材為例,從每一部分內部的邏輯安排看,毛澤東思想前后共四章。毛澤東思想部分突出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將其列為一章,按照其產生的背景、形成過程、主要內容、歷史地位的順序介紹。根據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在三個重大歷史時期的積極成果,分別將新民主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分別單列章節。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則各為一章,均按照形成、主要內容、歷史地位的邏輯順序進行介紹。
再次,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體系。新版“概論”教材增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單列為獨立部分,設計了大量的篇幅,字數總量占總字數的40%多。章節安排上從第八章到第十四章,總共七章。分別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等七個部分。
(二)緊扣教材,介紹好新概念、新表述、新概述
新概念。例如,新時代、新發展理念、現代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新型國際關系等等。
新表述。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新表述,在原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新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進行了比較系統、全面、科學的界定。還有習近平強軍思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等新表述。
新概括。新的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的奮斗目標:從2020年到21世紀中葉劃分兩個階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原有“四位一體”總體布局最新概括為“五位一體”,增加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布局。完整表述“四個自信”,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基礎上突出強調文化自信等等。
(三)講好習近平總書記的故事,讓思政教育更有魅力
習近平個人的品格就是最好的學習榜樣。通過習近平總書記言行,將領導人的個人魅力融入教學會使教學更具感染力。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個人的身體力行。用案例教學的形式對青年習近平的成長經歷勵志青年、以國家主席習近平(成長歷程)的日理萬機感召青年。習近平陜北七年知青的歲月讓青年感悟習近平成長的密碼,是引領青年筑夢的“活教材”。作為總書記的習近平為國為民嘔心瀝血,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讓青年感受領導人的魅力。如,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多次召開會議、多次聽取匯報,做出重要指示,并親臨疫區考察。無論是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還是大年初一(2020年1月25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還是親自考察武漢(2020年3月10日),傳遞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鮮明信號,都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踐行。
案例設計:習近平總書記繁忙的外交行程盡顯中國領導人的擔當。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間粗略統計,五年間習近平總書記出訪了28次,年均出訪時間超過一個月,足跡遍及五大洲、56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習近平總書記的頻繁出訪加深了世界對中國的理解,為中國努力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
其次,將習近平用典引進教學活動中。善于用典是習近平總書記闡釋中國治國理政主張和思想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名篇名句。這些典故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智慧的凝練,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現代表達。對內,習近平總書記使用中國人民熟悉的語言表達治國理政的立場、觀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從而更容易被廣大民眾接受。對外,習近平總書記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既表達出中國治國理政的立場、觀點,拉近彼此距離,讓世界更多理解中國,也傳揚了中國優秀文化。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在闡釋某些知識點時借用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會更具權威性,可以增加說服力,與學生產生共鳴,也更容易理解。不論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來告誡黨員干部防腐要從細微之處做起,還是蒼蠅、老虎一起打的反腐決心,都耳熟能詳,擲地有聲。使用習近平的用典可以參考由人民日報評論部編撰的《習近平用典》一書。該書共收集和整理了習近平引用的134處經典。其中大部分是十八大后引用過的經典。具體做法:第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挑選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二,教師要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某一用典認真學習、熟練掌握。第三,借用典故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方法是簡單引用典故本身,富有哲理。另一種方法是比較詳細的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某一用典的背景、典故反映的道理、新時代的解讀等等。具體使用哪一種方法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度、時間安排、學生特點進行把握。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相關典故,然后進行分享、交流。
總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材更新是非常快的。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去是一個實踐課題,實踐不停頓,理論無終期,教育教學改革也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2]季衛兵.解決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100米”[N].新華日報,2018-06-19(012).
[3]王魯玉.習近平的語言風格及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
(責任編輯:王義祥)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學會2018年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課題;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編號:NGJGH—XH201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