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強 史濟銀 楊天平




【摘要】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勞動素養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為了探究幼兒勞動教育的特征,本研究在幼兒園兩周參與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目的抽樣,選取有代表性的3名教師和3名幼兒及其家長,從幼兒勞動教育的認知、內容、形式3個維度進行深入訪談和進一步觀察。研究發現,幼兒勞動教育呈現身心融合一體化、內容生活化、形式游戲化等特征;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存在勞動認識簡單化、內容割裂化、形式單一化等問題。研究者據此提出對策。
【關鍵詞】幼兒勞動教育;幼兒游戲;家園合作;教育趣味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1)11-0021-06
勞動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1〕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新時代,勞動教育被賦予新的意義,在各教育階段受到極大重視,而在幼兒教育階段,尚未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政策,使得勞動教育常常被忽視。幼兒勞動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也較為缺乏,幼兒勞動教育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鑒于此,本研究通過觀察與訪談,歸納幼兒勞動教育的關鍵特征,并針對幼兒勞動教育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闡述幼兒勞動教育開展的實踐路徑,以促進幼兒勞動教育的科學開展。
一、研究方法
為更好地探索幼兒勞動教育的特征,需要深入幼兒生活實際,從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全面了解幼兒勞動教育的現實情況,開展質性研究更容易達成此目的。為此,本研究利用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在一所市屬幼兒園實習的機會,先對該園幼兒勞動教育進行為期兩周的開放式觀察,以便對幼兒勞動教育的現狀有一個整體認知,然后通過目的抽樣方式選取3名教師和3名幼兒及其家長,共9人作為訪談對象(見表1-3)進行深入訪談和進一步觀察。
已有的勞動教育研究文獻大多涉及勞動認知、內容體系、載體創設、師資隊伍等維度。〔2〕結合對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參與觀察,本研究最后確定從勞動教育的認知、內容和形式3個維度進行資料收集,并將所有訪談資料、觀察記錄轉錄為文本,通過開放編碼、類屬編碼和主軸編碼對轉錄的文本資料進行特征提煉和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在幼兒勞動教育的認知、內容和形式3個維度上,分別呈現身心融合、生活化和游戲化的特征。在勞動認知方面,“手眼配合,愛勞動的習慣”“體驗勞動,吃苦能力”“身心協調發展”出現的編碼節點數較多;在勞動內容方面,“穿脫衣服”“掃地”“擦桌子”“整理餐具”出現的編碼節點數較多;在勞動形式方面,“自理勞動”“模擬勞動,角色扮演”出現的編碼節點數較多。
二、幼兒勞動教育的意蘊
1.幼兒勞動教育是身心融合一體化的教育
身心融合一體化是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幼兒身心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且身心發育尚未成熟。身心結合學習是幼兒成長的主要方式。在勞動教育中,幼兒通過身體參與周圍世界,與外界發生聯系,因此身體可以作為勞動教育的邏輯起點,〔3〕體驗成為幼兒成長的方式。幼兒認知與身體活動緊密聯系,通過身體感知、體驗世界,進而獲得認知發展。
幼兒勞動教育重在過程,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到成長。在觀察和訪談中發現,教師和家長對幼兒勞動結果要求不高,對勞動過程中幼兒的身心體驗尤為重視。幼兒勞動與成人勞動的區別主要在于,幼兒不是真正的勞力,而是通過勞動獲得發展。3位教師和3位家長都認為幼兒勞動會帶來一定麻煩,很多時候還會幫倒忙,但勞動又是幼兒成長中的必要活動。其中,教師1說到:“幼兒在勞動活動中,手眼變得更加協調了,如在模擬建筑工人勞動中,幼兒通過反復嘗試,搭建出很高的房子,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家長1提到:“即便出現幫倒忙的情況,我還是覺得值得,因為任何事情都是通過嘗試學會的,不讓孩子嘗試,就減少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在談到是否會采用強迫手段讓幼兒勞動時,教師和家長大多表示不會。比如,家長2談到:“我覺得孩子還小,強迫他并不能讓他真正明白道理,下次還會犯錯,我會帶著孩子一起去做,讓他開心地參加勞動,這樣反而效果更好。”的確,幼兒年齡還小,活潑好動是其天性,家長和教師作為幼兒的伙伴、指導者和示范者,應該陪伴幼兒一起勞動,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勞動的興趣。勞動對于幼兒來說,也是一種玩的方式。
幼兒勞動有著玩的趣味性,一方面主要是服務自我的需要,另一方面一般是簡單的輔助性“幫忙”,不重視結果。其最終目標還是希望幼兒通過參與勞動獲得身心融合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均表示,通過勞動可以讓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知,初步懂得尊重勞動者和珍惜勞動成果,初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2.幼兒勞動教育是內容生活化的教育
幼兒勞動教育常常滲透在一日活動中,生活化是幼兒勞動教育內容的重要特征。
通過分析觀察記錄和訪談記錄,可以看出幼兒勞動教育內容多與生活中的一些勞動有關。3位教師談到搬小板凳、收餐具、穿脫衣服、整理自己的書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是幼兒在幼兒園的常規生活勞動,也是幼兒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在訪談中,教師常提到“力所能及”“最簡單”“最基礎”這幾個詞,可見教師是根據幼兒特點以及生活需要來選擇勞動教育內容的。
在觀察和訪談中發現,教師開展的幼兒勞動教育大多是簡單初級的,內容與幼兒一日生活密切相關。圍繞幼兒一日活動各個環節組織與實施勞動教育,使得勞動教育成為綜合性活動,讓幼兒在勞動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會勞動。生活化結合程度比較高的勞動項目,可以促使幼兒對生活產生濃厚的興趣。幼兒勞動教育中融合了很多認知技能,比如物品的整理,涉及分類能力、邏輯能力、統籌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對于幼兒勞動成果,教師和家長普遍能夠做到關注并保護幼兒積極性,以幼兒為中心,用貼近幼兒生活情景、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幼兒勞動。幼兒在勞動中帶著樂趣進行創造,體驗被尊重的感覺,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從而愛上勞動。
3.幼兒勞動教育是形式游戲化的教育
游戲作為幼兒喜愛的活動,在幼兒勞動教育中被廣泛運用。因而,關注游戲過程和幼兒體驗尤為重要。教師談到,可以運用寓教于樂的游戲形式以及通過講故事和做手工等來激發幼兒勞動情感。教師3表示:“在勞動教育中,教師要讓勞動游戲化,使其富有趣味性,這樣幼兒積極性就會比較高,會更熱情地參加勞動。”家長也表示幼兒勞動教育的形式可以游戲化。家長2談到,可以利用游戲形式,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說“晚上玩具也要回家睡覺了”,一句擬人話語讓孩子輕松愉快地把玩具收拾了。家長1談到:“勞動游戲中,孩子很開心,特別熱情,也收獲了自信和成就感,并不像大人想象的那樣,幼兒會不愿勞動、發愁或不喜歡。”家長3這樣表述:“幼兒不會仔細洗菜,有時候洗完還有泥,或者洗一會就開始玩水了。對幼兒不能有太高的要求,需要循序漸進,關鍵是培養其積極的勞動情感。”
可以看出,幼兒更多的是以游戲的形式來感受勞動過程的快樂,激發興趣是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前提。根據幼兒勞動的特點, 將游戲與勞動教育巧妙結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幼兒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認識簡單化
在談及對勞動教育的理解時,教師1認為幼兒勞動是一種體力勞動,教師2則認為幼兒勞動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師3認為幼兒勞動教育是幫助幼兒未來維持生活的一種手段。可見,3位教師對勞動教育均有自己的認識,但是認識單一,存在簡單化的意味。3位家長也給出了不同理解。家長1認為幼兒勞動教育能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家長2認為要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做,家長3認為要培養孩子愛勞動的情感和動手能力,養成好習慣就是勞動教育。可以看出,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停留在淺顯的常識層面,但能夠認識到開展勞動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和好處,比如培養獨立性,認識生活,鍛煉身體,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增強道德感,培養合作意識、分享意識、關愛情感等。3位教師也都談到幼兒勞動可以鍛煉身體和培養獨立性,勞動教育對幼兒發展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在談到對勞動課程的了解程度時,3位教師均表示不了解,表示幼兒園尚沒有單列勞動教育課程。問及沒有開設相關勞動教育課程的原因時,教師1表示:“我覺得要做到安全第一,怕萬一出現意外,還有就是不太重視這方面的教育。”教師2表示:“缺失幼兒階段勞動教育相關政策依據,幼兒園還不夠重視這一方面。”教師3表示:“原因之一是還沒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幼兒勞動教育課程,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安全考慮。”
2.內容割裂化
勞動教育是培養“完整兒童”的有效途徑,將勞動教育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五大領域教育相結合,可以促進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全面發展。然而,通過觀察和訪談發現,幼兒勞動教育內容之間缺乏整體規劃和有機聯系,尚未形成體系。勞動活動僅僅圍繞幼兒日常生活展開,目的僅僅是讓幼兒自理,減輕集體組織負荷,沒有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價值。在訪談中,教師2表示:“常規勞動教育主要是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節日時會組織包餃子等勞動活動,每次勞動活動內容一般由帶班教師臨時確定。”教師3談到:“只有在節日時才會開展一些集體勞動活動,并且僅僅是單一化活動,為了勞動而勞動,沒有延伸到其他領域。”
《意見》明確指出,勞動教育內容的確定主要根據教育目標、年齡段以及學生的特點。幼兒勞動教育尚未有專門政策規定,但參照勞動教育一體化精神,應根據幼兒培育目標,以簡單初級勞動為主,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勞動難度和范圍也要根據幼兒身心發育特點和規律確定,形成勞動教育內容體系。
在談及是否會給幼兒安排固定體力勞動的內容時,教師3表示:“一般沒有固定的體力勞動內容,有時候會在大班安排一些需幼兒共同完成的衛生清掃活動,吃完飯后自行把餐桌收拾干凈等。”教師1表示:“小班幼兒年齡小,一般不安排專門的體力勞動,發餐具和收餐具也主要由保育員完成。”
家庭勞動教育對幼兒成長有著無法替代的價值。因此,家園合作進行勞動教育是時代所需。然而,在與教師的交談中,教師3提到:“當前幼兒園勞動教育主要以碎片化方式進行,在家長會上統一強調培養幼兒自理勞動能力,一般先在幼兒園里開展一些幼兒力所能及的勞動,之后會把相關內容延伸到家庭。”可見,幼兒園將勞動內容布置到家庭,但不需要家長反饋,家園缺乏有效溝通。此外,調查中發現,幼兒參與社區勞動、參觀職業勞動等活動都較為缺乏。
3.形式單一化
勞動教育的形式理應多樣,以引導幼兒多方面感受勞動,體驗勞動,培養習慣,錘煉品格。在談到勞動教育形式時,教師2表示:“一般都是節日開展勞動活動,平時用餐時分發碗筷和收拾餐具,自己穿脫衣服,整理被褥等。”教師3表示:“主要是通過游戲形式來進行勞動,或者通過講勞動故事的形式,讓幼兒明白勞動的重要性。但是沒有單獨把勞動教育列出來。”通過觀察和訪談得知,幼兒勞動教育形式比較單一,主要停留于自理能力培養,節日期間由帶班教師組織一些集體勞動等,而幼兒勞動創作、勞動現場參觀、各種職業勞動體驗、專門的體力勞動等形式的勞動教育尚未真正開展。
新時代勞動教育形式、種類逐漸增多,范圍逐漸擴大,勞動教育時空、載體均有了新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發展,體力勞動越來越被智能化設備所代替,體力勞動更多與創造、興趣結合在一起。家長2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家里有掃地機器人、洗衣機等,真正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少了很多,有時孩子也會主動掃地、洗襪子,但主要是在做中玩。”
四、幼兒勞動教育的策略
1.重新理解勞動,科學組織幼兒勞動教育
勞動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勞動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滿足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要求,在勞動內容、形式上有多元化發展。因此,要正確理解勞動,樹立新時代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要遵循身心融合一體化規律,注重趣味性和過程性。例如,在職業角色活動中,讓幼兒親身體驗不同職業工作,感受不同勞動者的角色特征,拓展幼兒勞動范圍;在區域活動中,發揮幼兒主體地位,培養幼兒協作能力,從材料選擇、游戲玩法選擇,到困難解決、玩具收拾等過程,全面支持幼兒大膽探索。〔4〕教師要扮演好幼兒勞動過程的支持者和引導者角色。
科學合理組織各類勞動,需要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理念。教師自主建構班級勞動課程,一方面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另一方面要取得家長支持,統一其對勞動教育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性的認識。幼兒園可以根據實際,制定相關勞動教育制度,鼓勵教師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勞動知識、技能、身體和情感全面發展。教師要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實際,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幼兒勞動教育,增強幼兒對勞動的興趣,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例如,教師可抓住季節教育契機,通過春天種植活動,拓寬勞動實踐,結合幼兒種植興趣和愿望,讓幼兒參與種植、養護、觀察、記錄和講述植物生長過程;在吃完水果后引導幼兒把種子留下,指導幼兒挑選、清洗、泡發和播種;根據年齡特點鼓勵幼兒通過繪畫、口語等形式記錄勞動過程,表達自己的勞動感受,在勞動中學會分工、合作、交流和分享,收獲成長。又如,教師可利用朗朗上口的歌謠,讓幼兒學會正確穿脫衣服、取放餐具等,潛移默化地提升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家庭同樣是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要積極引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進行更具個性化的趣味勞動。從游戲開始,設計勞動教育計劃表。勞動中要確保幼兒不緊張、不疲勞、不厭煩,堅持鼓勵為主,逐步引導,做到耐心細致講解并示范,必要時可手把手教,再逐步放手讓幼兒獨立操作,允許幼兒嘗試和犯錯,重視過程而非結果。而對于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出現的創造性思維和方法,家長要及時發現并給予積極的鼓勵。
2.整合勞動資源,推進家園社合作
幼兒園要發揮主導作用,把直接勞動和間接勞動、學科勞動和活動勞動、個人勞動和集體勞動、園內勞動和園外勞動等資源充分整合,理清勞動教育與五大領域活動間的關系、各種勞動資源間的關系和推進順序,將小、中、大班各年齡段勞動教育資源有機結合,〔5〕構建系統的勞動教育實踐體系。
針對當前幼兒社會勞動教育缺乏,家園社勞動教育割裂的現實,幼兒園需主動與社區各有關單位聯系,也可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綜合挖掘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特性的勞動課程資源,〔6〕實現多樣化勞動資源融合。要樹立大勞動觀,幼兒園在將勞動教育融入五大領域的同時,積極組織幼兒參觀、參與和了解各類職業勞動,使幼兒勞動教育走出幼兒園,讓幼兒真實了解社會中的各類勞動。比如,在父親節、母親節,組織幼兒做一件關愛父母的事情,去相關單位了解父母的工作,感受并理解父母的辛苦,從而學會尊重勞動者,愛護勞動成果。又如,在勞動節,學習有關勞動的兒歌,組織班級或園內大掃除,也可邀請家長來園和幼兒一起勞動。根據幼兒園勞動教育內容安排,家庭勞動教育也要日常化,引導幼兒每天完成一定的勞動任務,并從中受到教育。幼兒園也可請從事不同職業的家長來園講解和展示自己的職業,讓幼兒通過了解身邊各行各業人們的工作,熱愛勞動者,關心他人,感受勞動者的光榮,也感受服務他人的喜悅,培育“勞動最光榮”的意識。
加強家園交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幼兒園要和家庭保持聯系,及時公布幼兒園勞動教育內容和幼兒表現,引導家庭開展勞動教育,向家長傳授相關勞動教育知識。可通過家園宣傳欄、微信、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內容和要求,介紹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提高家長勞動教育觀念,實現勞動教育資源整合。家長要積極為幼兒做好學習和模仿榜樣,同時為幼兒提供日常勞動鍛煉機會,及時主動地向教師反映幼兒在家成長狀況,通過家園合力鞏固勞動教育效果。
3.豐富勞動形式,提高幼兒勞動教育趣味性
由于幼兒處于成長較快的階段,小、中、大班年齡段差異明顯,因此要拓展勞動形式,開展基于情感、認知、體力的形式多樣的勞動活動。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可將游戲融入主題勞動、區域勞動、職業體驗勞動、手工勞動、綜合勞動、勞動故事、勞動繪畫、勞動歌曲等不同形式的勞動教育中,提高幼兒勞動教育的趣味性。
為幼兒勞動提供多種資源支持,讓幼兒在生活中,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在參觀職業勞動中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幼兒園組織趣味主題活動“包餃子”,通過若干家庭組合,家長和幼兒協作親自體驗和面、搟皮、包餃子的樂趣。為提高勞動教育的趣味性,教師引導幼兒把不同顏色的水果、蔬菜榨成汁和面,包出五顏六色的餃子,讓幼兒在感受快樂的同時,萌發勞動興趣,擴展認知。此外,也可通過“勞動小能手比賽”活動,用擬人化語言,將整理工具說成“我們給工具排個隊吧”,把清洗東西說成“給他們洗個澡吧”,把給植物澆水說成“給花兒喂點水吧”等,以增加勞動趣味性,增強幼兒勞動教育效果。
評價作為勞動教育活動的最后一環,起著總結、提升和反饋作用。教師不能以簡單的“對與錯”來評價幼兒勞動,而應該進行綜合的、多元的增值性評價。通過關注幼兒在勞動中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表揚,給幼兒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聲謝謝等,都會讓幼兒感到高興和自豪,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切忌打擊幼兒勞動積極性,不用成人眼光看待幼兒勞動,一切為了幼兒成長。即使幼兒出現不良勞動行為,如洗手絹時用手絹潑水玩耍,把小掃帚當作打鬧工具等,也要認識到這是幼兒的天性,不能與幼兒品性等簡單掛鉤。教師除了及時制止外,更重要的是運用趣味性游戲活動逐漸改變幼兒,以端正幼兒勞動態度,〔7〕從而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
參考文獻:
〔1〕卓晴君,徐長發.以勞樹德 以勞增智 以勞育美〔N〕.光明日報,2018-10-09(13).
〔2〕劉茂祥.基于實踐導引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20(2):18-23.
〔3〕陳斯琪.勞動教育:一場基于身體的幸福創造〔J〕.當代教育科學,2020(11):17-23.
〔4〕海建利.“多維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J〕.中國教育學刊,2021(2):37-39.
〔5〕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9(1):21-26.
〔6〕徐海嬌.勞動教育的價值危機及其出路探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10):22-28.
〔7〕姜曉,胥興春.我國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現狀及路徑探析〔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1):70-74.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arly Childhood Labor Education
Li Binqiang 1,2, Shi Jiyin 2, Yang Tianping 1
(1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2 Xinzhou Normal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
【Abstract】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hich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labor literac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hildhood labor education, this study, based on 2?week observation in the kindergarten, selected 3 representative teachers, 3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through target sampling to conduct further in?dep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from 3 aspects of labor cognition, content and form.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children’s labor educat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body and mind, life-like contents, and gamification of form.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ldren’s labor education, such as the simplification of labor understanding, the separation of content and the simplification of form.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labor education; children’s game; family?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interest in education
38575019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