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冰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 河南鄭州 450044)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逐漸加快。我國電子產品每年的需求量在大幅度增長,隨之產生了大量的廢舊電子產品。廢舊電子產品中含有很多化學原料,這些化學原料大部分都對人體有害。根據調查數據,每臺電腦中大約含有700多種化學原料,其中砷、汞、鉛等有害物質會打破人體的平衡,降低人體免疫力,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根據統計顯示,目前全球共有5億臺廢棄電腦,其中塑膠約28.7億千克、鉛約7.1億千克和汞等其他有害物質約28.7億千克。廢棄電子產品不是一般的廢棄物,如果將這些廢棄物埋入地下,其中的有毒物質就會滲入地下,從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如果對它們進行焚燒處理,其中的有害物質會污染空氣產生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不堪設想的。盡管廢舊的電子產品對環境和人類有一定的危害,但很多廢棄的電子產品中實際上還含有一些可以繼續利用的零件,經過拆卸、重裝、翻修可以進行二次銷售,這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形象。
隨著全人類對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枯竭問題的重視,在建立循環經濟、節約友好型社會政策的號召下,2003年6月我國以歐盟WEEE(廢舊電子電器回收)指令和ROHS(在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為依據,創建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我國已經將生產責任延伸制(EPR)寫進法律,2009年我國頒發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其主要制定了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目錄制度、基金制度以及處理企業資質許可制度。
近年來,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Alumur(2015)等研究了國外電子廢舊產品回收模式的現狀,構建了包括七個層級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模型,并且對該模型進行了仿真實驗,從而證明了其可行性;Elbadrawy(2012)等構建了一個多周期的系統回收模型,并對德國的洗衣機進行回收處理,以此為實驗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胡義潤(2015)在灰色系統理論和循環經濟理論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進行調研,挑選了影響回收模式選擇的關鍵因素,在創建回收渠道評價多層次指標的同時,建立了這些影響因素下相對應的指標體系,最后得出了回收模式選擇的綜合評價模型;馬季(2017)立足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參考了國外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模式的經驗,運用對比分析法對各國的回收模式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在選擇合適的回收模式時進行了分類討論,并給出了對策建議;鄭星(2017)分析了影響海爾公司回收模式選擇的因素,并提出第三方外包模式;聶佳佳等(2019)對零售商負責回收閉環供應鏈的相關效果進行探討,并組建了兩種回收激勵合同存在的閉環供應鏈模型。
由于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也越來越頻繁,這導致了電子垃圾愈來愈多。盡管我國頒布了以舊換新、基金制度、管理條例,但相關制度和監管體系尚欠缺,大部分仍采取傳統的以個體回收為主的逆向物流運作模式。總體上來說我國電子廢棄物的逆向物流回收過程缺乏完整的體系,在回收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回收效率低下、回收成本高昂等,所以整個回收過程并沒有很好的起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作用。對此應建立完整的廢舊電子產品逆向物流回收體系和模式,分配好資源和費用,降低回收的成本,使整個供應鏈中的中間企業如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顧客都參與回收。
眾所周知,最終顧客是正向物流的最末端,然而在逆向物流中,消費者是第一個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回收行為是消費者整個消費行為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消費者對于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的重視程度十分重要。當前我國公眾對于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認識不足,從而影響了整個逆向物流的回收過程,其使得很大一部分廢舊電子產品被閑置在家里,最終導致了資源的浪費。
目前社會上主要有三種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模式即自營回收模式、聯合經營回收模式以及第三方外包回收模式。與正向物流有所不同的是,逆向物流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不可測的因素,且由于缺乏完整的體系,整個供應鏈過程中的節點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最終消費者,并不是都會完整的參與到整個逆向物流的過程中去。因此,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在管理上也有很大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因此需要根據電子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找到涉及回收模式的影響因素,確定相應的權重,從而為電子企業選擇最適合的回收模式,這有利于降低回收成本,達到最滿意的回收效率。然而,現階段學術界對于回收模式選擇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大多數的選擇還是以主觀定性分析為主,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本文通過對相關電子產品企業逆向物流回收案例進行分析,并查閱了大量有關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模式影響因素的文獻,對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篩選、整理和分析。分別從政策、技術、經濟、管理等四個方面進行分類論述。
1.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指政府的干預對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模式的影響。政府不僅可以采取合適的激勵措施促進電子產品企業選擇合適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必要時也會通過相關法律條例強制企業采取措施,目的是監督相關的電子產品企業合理處理廢舊電子產品,從而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2.技術因素。在逆向物流回收模式中,技術因素是一個很關鍵的指標,它往往可以決定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效率以及運行能力。技術因素主要包括企業總體上的協調控制能力和物流回收處理技術。
3.管理因素。在逆向物流中,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不僅能夠體現該企業的綜合實力,同時能夠反映出企業逆向物流業務的效率以及該企業整體上的運營能力。管理因素主要包括該企業的人員、設施設備、信息等方面。
4.經濟因素。電子產品主導的企業實施逆向物流的目的往往都是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所以在進行回收模式選擇的過程中,經濟因素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關鍵指標。經濟因素主要包括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投資回報率。
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要注意遵循科學、可比、系統和實用的原則比性。在此基礎上,本文立足于相關企業的發展,對上述影響因素進行整理和歸納,進而創建了廢舊電子產品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廢舊電子產品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選擇指標體系
為建立科學、合理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體系,首先需要考慮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的特點,明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然后制定產業發展目標和內容,在優化廢舊電子產品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加強法制監管系統、產業鏈協同系統、信息服務系統,以及社會物流系統建設和互聯互通,使之協同促進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產業發展。優化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應以閉環供應鏈各個節點為核心建設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網絡。
第一,以供應商為核心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網絡。為降低原材料成本,供應商與第三方回收個人或企業及廢舊材料處理中心進行一方或多方合作,從而建立回收網絡,完成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檢測和分類處理,并生產出符合再制造要求的原材料。
第二,以制造商/再制造商為核心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網絡。制造商/再制造商針對其生產的報廢產品或可投入再制造的報廢零部件和材料,可利用分銷商、第三方回收個人/企業及廢物回收中心的一方或多方優勢,提高回收效率、提升利用率,這有利于降低投資成本和回收網絡成本,進而建立合作的回收再利用網絡。
第三,以分銷商為核心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分銷商長期服務于終端消費市場,對市場動態把握及時,能夠與終端市場形成良好的信息溝通,因此分銷商可回收部分廢棄電子產品,并進行處理返銷市場或外貿出口,從而拓展銷售來源。因此,經銷商可以選擇與第三方回收個人/企業,在回收部分廢舊物資的基礎上,建立廢舊物資處理中心,進行加工后回銷市場或外貿出口,以此擴大銷售渠道和資金回收網絡。
第四,普及公眾對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制造認識。消費者是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制造的重要參與主體,是實施逆向物流的源頭。因此,為促進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制造,提高消費者在電子廢棄物逆向物流回收過程中的綠色消費意識勢在必行。例如,可通過政府或是媒體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在對廢舊電子產品進行處理時,應引導消費者選擇正規的回收途徑,這有利于減少由于選擇不正規回收渠道而產生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本文研究了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體系建設,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策建議。在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體系構建過程中應以閉環供應鏈各個節點為核心,同時互聯互通法制監管系統、產業鏈協同系統、信息服務系統以及社會物流系統這四個系統,從而使之共同支撐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