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瓊 劉 超
(1.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4;2.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193)
隨著社會對建筑污染的關注,如何以可持續的理念去發展建筑行業,減少建筑行業對環境帶來的負擔,構建一個和諧、開放、友好的環境,逐漸成為政府和行業內人士關注并且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綠色建筑也在這個時候被提出。為了能夠更加準確地衡量綠色建筑,各個國家依據國情結合氣候、環境等客觀因素,推出了不同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使綠色建筑有了更加精準的含義,圍繞著這些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衍生出了綠色建筑行業。綠色建筑行業標準不斷地推動著傳統建筑向綠色建筑的轉變,為降低建筑能耗、減少建筑為環境帶來的污染、提高建筑舒適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綠色建筑行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具有不同的特征,隨著發展階段的更替,介入的利益相關方對行業的影響力都隨著時間動態變化著,綠色建筑行業內部利益相關方獲利行為是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也決定著行業的發展方向,且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對行業的影響力有主次之分。為了更加有效地解決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從解決行業內部的主要矛盾入手,在全面識別行業利益相關方之后,進一步對利益相關方進行主次排序,優先解決行業內部的主要矛盾。因此,識別主要利益相關方成為解決行業問題的關鍵。
隨著時間的推移,誰是利益相關者成為了眾多學者不斷爭論的一個問題,而目前識別利益相關方主要有多錐細分法和米切爾三要素。現有針對綠色建筑行業利益相關方研究比較有限,但也有部分學者已經進行了關于綠色建筑行業利益相關者的研究。通過對國外文獻進行梳理,有一些學者制定了綠色建筑行業的利益相關者的名單,以便在實踐中適用。斯坦福大學于1961年首次對利益相關方給出了明確的定義(Penrose,2007),通過對利益相關方的理論研究,有助于全面識別綠色建筑行業中的利益相關方。Rebecca J Yang(2013)在自己研究中引用了綠色建筑項目的四個利益相關者團體。目前針對綠色建筑利益相關者的相關論文較少,但現有文獻關于綠色建筑利益相關者的定義群體還是與上文的基本一致。Theaker&RaymondJ.Cole(2001)以及G.Y.Qi(2010)的研究中雖然使用了不同的術語,但是關于涉及綠色建筑的利益相關方的定義也與Rebecca J Yang較為一致。雖然學者們已經開始審視外部利益相關者,但大多數的研究仍然在強調內部利益相關者的研究。而通過對國內文獻的搜索分析,目前在吳文浩(2017)一文中的分類更加符合國內的行業形勢,其將綠色建筑利益相關者歸納為產業供給端、需求端和政府三個群體,三者的目的各不相同,供給端期望最終獲得會計收益,需求端期望獲得經濟收益,而政府需要獲得社會和政績收益。
通過對綠色建筑行業的文獻研究,目前針對綠色建筑行業的利益相關方,雖然已經有部分論文進行了一些識別,但對利益相關方的定義僅從其是否參與在行業中來定義,并沒有具體結合利益相關方理論進行系統的識別工作,并且對于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也沒有相關的研究。本文將參考行業內現有文獻,引入了A-U產品周期模型,結合實際經驗和我國市場行業發展特征情況,對綠色建筑行業的各個階段進行劃分,并確認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當前所處階段,對所有發展特征進分析,對所有階段的全部利益相關方進行了識別。同時,利用德爾菲法和群策層次分析法結合的方式,對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現有階段的主要利益相關方進行識別。明確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現在處于何種發展階段,對該階段的主要利益相關方進行識別,可以更加有效地解決現有行業問題。
對于綠色建筑行業發展階段的劃分,參考吳文浩在《基于利益相關者動態博弈的綠色建筑推進機制研究》一文中的定義。吳文浩基于新興產業生產函數的量化分析,將綠色建筑發展階段進行了大體劃分,同時依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參考技術演化的改進型A-U產品生命周期的劃分思路,將綠色建筑發展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同時,對不同階段綠色建筑經濟效益趨勢得出變化情況圖,如圖1所示。

圖1 綠色建筑行業發展階段及各階段經濟效益分析圖
我國綠色建筑行業從2006年開始發展,至今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時間,在綠色建筑行業的推進過程中,不同階段介入的利益相關方之間存在差異性。相比較前期的發展階段,后期的發展階段會有新的利益相關方不斷加入,同時各利益相關方在每個階段的影響力也都有著明顯的變化,部分利益相關方隨著影響力的變弱也存在逐漸退出行業的可能性。本文參考過去的發展歷程以及對未來行業發展特征的預判,針對各階段的發展特征進行論述,從而結合市場發展情況識別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當前所處發展階段,并對該階段全部利益相關方的特征進行分析。
在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起步階段,也是行業“機會窗口”第一次開啟的時機。在這個階段,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行業標準缺失,只能參考美國LEED標準體系推動;同時,綠色建筑技術嚴重滯后,導致行業發展形勢處于不明晰狀態,市場支撐力弱。其次,因為“機會窗口”首次開啟,主要獲益者是房地產開發商,所以房地產開發商在該階段選擇性進入,處于主導和占領市場先機階段,但也因進入成本較高,所以承擔著技術和市場的雙重風險。但是,部分研發能力強、創新能力高的房地產商,可以利用這次機會超越傳統建筑的開發商。
因為進入市場的開發商數量少,接觸行業的人數并不多,綠色建筑行業人才在發展起步階段存在著匱乏和缺失狀態,也因為如此,在這個階段進入綠色建筑咨詢行業獲利較高。在這個階段行業主要模仿國外已成熟的技術和評價體系,外資企業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同時,在這個市場試水的階段,即使中國綠色建筑是由政府牽頭和推動的,但政府還是持觀望和試探的態度,介入程度并不深,雖然部分發展較快的城市已經開始有針對綠色建筑的補貼政策出臺,但是大部分城市還在觀望。
基于上述發展特征,該階段的全部利益相關方為購買者、房地產開發商、政府、咨詢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運營單位、材料供應方、標準研發單位、評審機構以及科研機構。
在綠色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階段,綠色建筑的市場占有率逐步上升,綠色建筑相關技術逐漸成熟,所以技術的發展速度逐漸趨于平穩。而房地產開發商的經濟利潤在這個階段前期不斷增加,但增長率開始呈下降趨勢,傳統建筑的經濟利潤也逐漸被綠色建筑所吞噬。在快速發展時期,政府更多地介入市場推廣,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同時金融機構開始采取金融手段介入綠色建筑行業。
綜合上述行業發展特征,該階段的全部利益相關方為購買者、房地產開發商、政府、咨詢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運營單位、材料供應方、標準研發單位、評審機構、科研機構、監理單位以及金融機構。
在發展成熟階段,通過綠色建筑為房地產開發商帶來的利潤逐漸降低,但后進入的開發商可以充分利用前兩個階段積累的技術成果,避免風險性。而綠色建筑的相關技術及設備逐漸成熟,產業轉型升級基本完成,技術創新活力降低,經濟利潤的盈余空間縮小。再者,由于先進入的房地產開發商、咨詢單位等依靠綠色建筑盈利企業已經取得收益,對綠色建筑推廣起到積極作用,市場對于綠色建筑認可,消費者愿意選擇綠色建筑。而對于從業人員來說,綠色建筑行業內人才庫趨于穩定和充實,也開始對綠色建筑行業內的人才進行篩選,因此入行條件也會變高。最后,依托于綠色建筑行業,可能會有新的機會窗口開放。
綜合上述行業發展特征,該階段的全部利益相關方為購買者、房地產開發商、政府、咨詢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運營單位、材料供應方、標準研發單位、評審機構、科研機構、監理單位以及金融機構。
綜合考慮實際市場環境以及上述對綠色建筑行業各階段的特征、各階段全部利益相關方的確定,當前綠色建筑行業發展階段處于快速增長但還有創新空間的階段,并且政府在不斷地出臺針對綠色建筑行業的激勵政策。行業在現階段具備的發展特征以及利益相關方的特征與快速發展階段相符,可以判定當前綠色建筑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結合綠色建筑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在上述特征基礎上,當前階段還具有以下明顯特征:一是我國綠色建筑行業標準進行了一次變更,適用性更強,合理性更高;二是建筑行業的新興行業和技術不斷被整合到綠色建筑的相關評價標準中,如BIM、裝配式等均列入了國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得分要點中,這樣也大大減少了技術分散造成的額外增量成本;三是金融機構開始采取金融手段介入綠色建筑行業,以GRESB(全球不動產可持續發展指數)為例,該機構通過每年對不動產公司、投資公司的調查,評價不動產類別的可持續性表現,進行打分評價,LEED已被納入GRESB的評分依據中,國內綠色金融行業也在大力發展,針對國內綠色建筑的金融評測和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進。
本文通過結合米切爾三要素對綠色建筑行業快速發展階段進行了全面的識別及當前所處階段的確定,利用德爾菲法和群策層次分析法結合的方式對綠色建筑行業快速發展階段的主要利益相關方進行識別。在群策層次分析法的階段,依舊參考米切爾評分法,針對利益相關者的合理性、影響力和緊急性三個屬性,將其作為群策層次分析法的準則層,將通過德爾菲法篩選出的利益相關方作為方案層,得出各利益相關方的權重,最終進行匯總排序獲得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方。
德爾菲法擬選的專家均為和綠色建筑行業相關領域的權威人士,考慮我國綠色建筑行業從開始到現在的發展歷程只有14年左右,故選取的專家為在綠色建筑行業從業8到10年以上權威人士。考慮到預測結果的可靠性與專家人數有關,并且專家不一定每輪必答,有的甚至會在中途退出,因此在調查的初始階段選取20位專家作為調查對象,在德爾菲法的分析階段共進行了兩輪調查。
在德爾菲分析階段共進行了兩輪調查,專家的配合程度較高。第一輪發出20份調查表,因部分專家時間問題以及其他原因,最終共收回15份;第二輪發出15份,收回15份。在德爾菲法的使用中,回收率>50%則結果可用,本次調查問卷回收率>70%,則說明該數據可以非常好地用于分析,也從側面說明專家對綠色建筑行業發展情況十分重視。
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判斷的專家權威程度是通過指標熟悉程度及判斷依據進行計算。其中,判斷依據主要包括理論分析、實踐經驗、國內外同行的理解以及直覺;熟悉程度共包含6個等級,分別是很熟悉、熟悉、較熟悉、一般熟悉、較不熟悉以及很不熟悉(徐國祥,2016)。對于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的賦值分別詳見表1和表2所示。

表1 判斷依據Ca賦值

表2 熟悉程度Cs賦值
專家權威系數等于判斷依據系數Ca和熟悉程度系數Cs的算術平均值,當專家權威系數大于0.6時,說明權威度較高。通過對第一輪的調查問卷進行匯總,得出最終專家權威系數為0.72,具體計算詳見表3,說明第一輪研究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而第二輪選擇的專家與第一輪一致,故不重復計算。

表3 專家權威系數計算
通過對專家進行兩輪調查并對兩輪的調查問卷結果的分值總和、標準差、均值和變異系數進行了計算分析,得到在首輪調查過程中專家意見并不統一。以變異系數≤0.4作為界限,專家們對于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咨詢單位、評審機構、金融機構的意見較為統一;同時以均值≥5作為界限,在首輪調查中專家們認為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咨詢單位、評審機構的重要程度較高。在對第二輪的調查結果分析中,變異系數相比第一輪調查結果有了下降,專家的意見也更加統一,評審機構和咨詢單位的順序有了調整。在此基礎上,以變異系數≤0.2作為判定界限,可以看出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和咨詢單位的統一性較高。同時,以均值≥5作為重要程度的判定界限,可以看出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和咨詢單位的重要程度遙遙領先。
在進行第一輪調查工作后,得出利益相關方排序結果: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咨詢單位>評審機構>購買者>設計單位>金融機構>施工單位>標準研發>運營單位>材料供應商>科教機構>監理單位。第一輪調查結果在第二輪調查之前反饋給各位專家,最終獲得第二論利益相關方排序結果: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咨詢單位>購買者>金融機構>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運營單位>標準研發>科教機構>材料供應商>監理單位。
在通過德爾菲法進行兩輪市場調查分析后,對已有的利益相關方進行初步的篩選,指標篩選標準設立以均值大于4且變異系數小于0.25為基準,低于該基準的利益相關方不進入下一輪分析。最終篩選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咨詢單位、購買者、金融機構以及設計單位作為綠色建筑行業較為重要的利益相關方,并作為下一步層次分析法的方案層。
采用米切爾評分法并結合群策層次分析法。針對選出的綠色建筑行業快速發展階段的較為重要的利益相關方進行評價,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各利益相關方的合理性、影響力、緊急性判斷矩陣,篩選出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為了最大程度保證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本文采用群決策模型對綠色建筑行業內的專業人員進行市場調查,并將最終計算結果進行算數平均,基于付費軟件YAAHP10基礎版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最終權重判定。
層次分析法的調查問卷共發放了15份給德爾菲分析階段的專家,并全部收回。層次分析法模型如下:目標層——目標是識別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準則層——合理性、影響力、緊急性;方案層——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咨詢單位、購買者、金融機構以及設計單位。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判斷層次結構圖詳見圖2。

圖2 主要利益相關方判斷層次結構圖
在調查的過程中,調查問卷基于綠色建筑行業特征,對米切爾三要素的定義進行了闡述和微調,作為各專家的參考。合理性:這一群體在綠色建筑行業內或者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是否被賦予法律上或道義上的對行業內的某一索取權;影響力:這一群體在綠色建筑行業內或者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是否擁有產生影響的地位、能力和相應手段;緊急性:這一群體在綠色建筑行業內或者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某一群體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關注(包括市場關注、行業關注等)。
在15位專家的調查結果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3位專家在快速發展階段利益相關方的評價準則和相關屬性評價進行分析。3位專家關于利益相關方準則層次的評價結果中,對米切爾三要素判定的重要程度并不統一。1號專家認為合理性的權重最大,數值為0.687,即對于綠色建筑行業的利益相關方來說,對于行業的索取權的重要程度遠遠高于他們對行業影響程度和需求反應程度;2號認為三者的重要程度相同,合理性、影響力以及緊急性的權重數值均為0.333,在這一點上2號專家和1號專家的認知差距較大;3號專家認為影響力的重要程度最高,權重數值為0.614。可以看出在重要程度這一點上,3位專家關于利益相關方準則層次的評價認知均不同。
在利益相關方“合理性”準則評價中,基于合理性準則的判定,1號專家的評價結果中權重得分最高的前三位分別是評審機構、咨詢單位、房地產開發商,權重數值分別為0.2374、0.2295、0.1789;2號專家的評價結果顯示房地產開發商、政府、評審機構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權重分為別0.2752、0.2167、0.2020;3號專家的計算結果顯示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政府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三者的權重數值為0.3105、0.2084、0.1837。
3位專家關于利益相關方“影響力”準則評價中,1號專家的評價計算結果認為房地產開發商、政府、評審機構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權重分別為0.1983、0.1941、0.1634;2號專家的評價計算結果顯示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購買者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權重分別為0.2317、0.2039、0.1771;3號專家的計算結果顯示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政府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權重分別為0.3344、0.2098、0.1920。
基于“緊急性”準則的判定,1號專家的計算結果顯示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政府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權重分別為0.2023、0.1659、0.1658;2號專家的計算結果顯示評審機構、房地產開發商、咨詢單位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權重分別為0.2972、0.1761、0.1683;3號專家的計算結果顯示房地產開發商、評審機構、政府的權重高于其他利益相關方,權重分別為0.3698、0.1844、0.1839。
除了上述三位專家的結果外,在對所有專家的計算結果進行核對之后,判斷所有專家數據的一致性比例均滿足一致性小于0.1的要求。同時在計算過程中,對于報錯的數據均已和專家核對并進行了調整,對所有專家的調查計算結果進行算術平均,獲得群策層次分析法結果。通過YAAHP10進行計算,得出準則層要的權重,詳見表4。針對米切爾理論三要素,結合群策層次分析法,通過對各專家計算結果求算術數,得出綠色建筑行業較為重要的利益相關方權重及示意圖,詳見表5和圖3。根據表4權重排序,準則層要素權重中影響力>合理性>緊急性,專家普遍認為影響力在利益相關方評價的重要程度更高,而緊急性最低。根據表5權重排序,房地產開發商>政府>咨詢單位>評審機構>金融機構>購買者>設計單位。

圖3 利益相關方權重示意圖

表4 準則層要素權重

表5 綠色建筑行業較為重要利益相關方屬性權重判斷
根據上述分析,對基于德爾菲分析法得出的較為重要的利益相關方,結合利益相關方分析理論中的米切爾分析法和群策層次分析法,進一步做了更加量化的工作。得出綠色建筑行業主要利益相關方排序為:房地產開發商(0.2506)>政府(0.2112)>咨詢單位(0.1577)>評審機構(0.1527)>金融機構(0.1121)>購買者(0.0664)>設計單位(0.0492)。結合德爾菲法結論和群策層次分析法的最終結論,選擇權重系數排名前三的利益相關方作為主要利益相關方,分別是房地產開發商、政府、咨詢單位。考慮政府為整個行業監管策略的制定者,所以去除政府;評審機構依次遞補,故最終確認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為房地產開發商、咨詢單位以及評審機構。
目前綠色建筑行業在國內發展迅猛,但整個行業的監管存在缺失或力度不夠的現象,從而導致行業內造假現象滋生。造假現象的存在除了影響各利益相關方外,虛假申報也成為騙取政府補貼的手段,同時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使得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可程度降低,加大了綠色建筑推廣的難度。綠色建筑發展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前階段的發展情況已經難以追究,但是抓住和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除了可以解決現有問題外,也為將來發展階段的來臨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行業全生命周期行為的分析,判斷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現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對該發展階段的利益相關方進行了全面識別工作后,通過德爾菲法結合群策層次分析法,判定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為房地產開發商、咨詢單位、評審機構,主要利益相關方現存在的問題即為行業內的主要問題。通過對行業內的主要問題進行識別,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構建合理有效的監管機制,有利于實現對行業秩序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