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剛
(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050500)
2020年9月,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了《太行山旅游業發展規劃(2020-2035)》,明確了太行山區范圍,為河北省太行山區跨越發展、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河北省太行山區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是太行山主脊及其以東部分,南北蜿蜒約360千米,西靠山西高原,東接華北平原,北起八達嶺高速,南至冀、豫交界,呈狹條狀縱穿河北省張家口、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5市(李田等,2005),下轄涿鹿縣、懷來縣、蔚縣、淶源縣、易縣、淶水縣、滿城縣、阜平縣、順平縣、唐縣、曲陽縣、平山縣、靈壽縣、行唐縣、井陘縣、井陘礦區、鹿泉區、元氏縣、贊皇縣、臨城縣、內丘縣、信都區、沙河市、涉縣、武安市、峰峰礦區、磁縣27個縣(市、區)。總面積3.8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20.2%,占太行山區總面積的36.2%;總人口1109.6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4.6%,占太行山區總人口的36.6%。
太行山區是河北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境內山地地貌景觀、河湖水體景觀、避暑氣候資源豐富(鄭振華等,2009),省級以上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等眾多。
截至2020年底,共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34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11個、省級森林公園23個;共有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26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9個;共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8個;共有省級以上地質公園6個,其中國家級地質公園5個、省級地質公園1個(詳見表1);有國家濕地公園4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發展生態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表1 河北省太行山區主要生態資源一覽表
河北省革命老區主要分屬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個革命根據地(何素娟等,2020)。晉察冀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被黨中央譽之為“敵后模范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是八路軍一二九師以太行山為依托建立起來的。太行山區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域。
河北省太行山區共有革命老區縣25個,占河北省太行山區縣(市、區)總數的92.6%,其中有一類革命老區縣15個,占全省一類革命老區縣總數的62.5%。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眾多,如平山縣有重要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約120處、阜平縣有重要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約70處、涉縣有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約200處。革命遺址多處于深山區,自然消失加快,亟待對太行山革命老區重要革命遺址及紀念設施進行系統調查梳理,并加強保護與利用。目前,太行山革命老區共有17處省級以上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詳見表2)。

表2 河北省太行山區主要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覽表
河北省太行山區傳統村落眾多,景觀獨特,呈現出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王科等,2016)。截至2020年底,共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30個,有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32個(詳見表3)。

表3 河北省太行山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一覽表
鄉村民俗文化資源豐富,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戲曲、特色民俗等文化資源眾多,有蔚縣打樹花、平山抬皇杠、井陘拉花、井陘晉劇、沙河老懷調皮影戲、武安儺戲等知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發展鄉村文化體驗產品提供了廣闊空間(史廣峰,2019)。
河北省太行山區旅游業已形成較好的發展基礎,景區景點星羅棋布,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太行山區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106家,占全省A級景區總數的25%(見圖1)。其中,國家5A級旅游景區5家,占全省的45%;國家4A級旅游景區52家,占全省的24.1%;國家3A級旅游景區28家,占全省的19%;國家2A級旅游景區21家,占全省的16%。

圖1 河北省太行山區國家A級旅游景區統計圖
整體來看,高等級的國家A級旅游景區在太行山區占比較大。河北省太行山區共有省級旅游度假區2家,占全省度假區總數的1/3。河北省太行山區共有鄉村旅游重點村53個,占全省的38.5%。其中,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16個,占全省的44.7%;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37個,占全省的37%(詳見圖2)。

圖2 河北省太行山區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統計圖
龍頭品牌產品較少。對核心旅游資源的挖掘利用與有機整合不深入,未形成在全國乃至世界有重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旅游區,缺乏具有強大聚集效應、帶動效應和輻射效應的龍頭產品,年總收入超過億元的景區數量少。重點項目多數還處于建設和管理運營完善階段,品牌知名度較低,對產業的帶動引領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產品質量整體不高。仍以觀光游覽為主,同質化嚴重,休閑度假、特色體驗、康體娛樂等產品嚴重不足,產品創新不夠,旅游業與其他領域融合不足,建設水平不高,部分產品開發方向和開發水平與現代游客需求還不適應。
區域發展極不平衡。行唐、井陘礦區、元氏縣、沙河市、磁縣等縣(市、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發展還為空白,其中元氏縣還沒一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缺乏帶動區域旅游發展的增長極。張家口、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四市的太行山區省級旅游度假區發展還為空白。
景區輻射帶動受限。景區多處在深山區,周邊經濟發展落后、鄉村發展滯后、基礎設施差,產業要素發展不足、質量不高,實現景村一體化發展的大旅游區少。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的縣城多處在平原地區,缺乏旅游特色,大多不能與主要景區形成景城互促的發展格局。
基礎短板仍然突出。傳統國、省干線貨運壓力大,旅游安全隱患多,沿途環境差,且經常出現大規模堵車現象,嚴重阻礙了當地旅游業發展。太行山高速服務區多數建設不完善,由于高速出口至主要景區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不夠,堵車事件頻發。咨詢服務、智慧旅游、自駕車營地等旅游服務配套仍然滯后。景區景點專職人員少,多數為周邊季節性用工。
在旅游業發展中存在客觀問題的同時,河北省太行山區旅游業發展也面臨多重機遇:
一是河北太行山大交通格局日趨完善,新建的太行山旅游高速公路縱貫河北太行山南北,未來雄忻高鐵、聊邯長高鐵、邢臺至和順鐵路等交通項目的規劃,將更加有助于區域旅游產品升級和旅游目的地建設。
二是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戰略深入實施,為太行山旅游業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
三是旅游消費的大眾化和旅游市場需求的多樣化、特色化、品質化,為太行山旅游業發展打開了新空間,提出了新要求。
河北省太行山區旅游業發展要搶抓機遇,以太行山高速及其連接線為依托,加快構建太行山山水畫廊風景道,積極推進觀光旅游升級、休閑度假產品開發,不斷優化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打造集文化體驗、紅色教育、康養度假、生態休閑、運動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山水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推動建成河北省高質量旅游產業發展帶。
以太行山高速為主干,以沿線高速連接線、國省道、旅游專用公路、景區連接線等為延展,以核心精品景區、度假區等為支點,加強沿線旅游服務區、特色旅游村鎮、旅游驛站、汽車營地、旅游廁所、慢行綠道等規劃建設,構建集交通、景觀、生態、游憩等功能于一體太行山山水畫廊風景道體系。
加強太行山旅游形象和標識征集,推動形象標志在旅游交通標識體系、景區標識體系等廣泛應用,打造廣為人知的河北太行山區旅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
加快高等級旅游景區建設,以A級景區對標建設與升級為抓手,以白石山、清西陵、駝梁-五岳寨等景區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文化體驗等旅游產品,并實施“大景區”戰略,促進景區內外一體化、規模化、片區化發展,著力打造一批質量過硬、滿足境內外游客需求、具有廣泛市場競爭力的精品旅游景區。
大力培育高標準旅游度假區,依托太行山區避暑氣候、森林、溫泉、中醫藥等資源優勢,以休閑度假和大健康為重點,圍繞“避暑、避霾、養生、養老”加強特色度假項目和配套設施建設,推出一批高標準的旅游度假產品。
強化紅色旅游資源保護和利用,全面開展紅色文化資源普查,實施分級分類保護措施,讓遍布老區的革命遺址、紀念設施、紅色故事很好地保護下來,成為永遠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傳承。加強紅色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景區建設提升,以西柏坡、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等為重點,突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聯動周邊、優化要素,打造一批標志性紅色文化旅游基地。
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開展鄉村旅游重點村創建,打造一批生態宜居宜游新鄉村。
依托蔚縣、淶源、阜平、平山、井陘、峰峰礦區、涉縣等山區特色縣城,結合新型城鎮化、城市更新等戰略,大力提升城市風貌,推進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等工程,強化旅游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不斷豐富城市主題場館、休閑街區、城市綜合體、休閑公園等旅游產品,推出城鎮特色旅游品牌,打造一批區域旅游中心城。
著力發展城市休閑街區,依托各地游客集中消費集聚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民俗特色文化展示區等,加強相關文物古跡保護利用,匯集名人名店、民俗技藝、特色商鋪等,打造復合型的休閑街區,增強城鎮旅游核心吸引力、競爭力。
充分發揮旅游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覆蓋面廣”的黏合作用,結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國家規劃及河北太行山山地特色農業、傳統優勢產業、健康養老業、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積極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水利、交通、商業等相關領域的深度融合,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做強長城旅游、文化遺產旅游、山地運動、農業休閑、工業研學等旅游產品。
同時,結合旅游市場新需求、新趨勢,大力發展自駕車旅游、冰雪旅游、溫泉旅游、低空旅游等新興、熱門旅游產品(史廣峰,2019)。
提升游覽品質,要在加快景區景點建設和服務質量提升的基礎上,推動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虛擬景區等數字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加快實現“一部手機游”。發展美食旅游,要融入文化,著力培育特色美食系列,重點打造一批特色餐飲街區、知名品牌店等。
優化住宿供給,加快完善高星級酒店、經濟型酒店等住宿接待設施,積極發展主題酒店、精品民宿、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等新興住宿體驗產品。創新旅游產品,要積極開發新穎獨特的旅游產品,加強地方著名土特產品和民間工藝品品牌建設,暢通網上銷售渠道。豐富娛樂項目,要依托各地特色資源積極舉辦旅游節慶賽事活動,大力發展主題樂園、特色演藝等娛樂項目,鼓勵發展夜市、夜游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