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丹鳳,張 蕊,曹 潔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 200433)
外用藥是臨床上治療皮膚病的重要手段[1-2],約占總治療用藥的28.6%~33.5%[3]。 外用藥物療法具有針對性強、選擇靈活、作用直接、局部有效、不良反應少及療效確切等優點[4-5]。 醫用水劑通常具有收斂、防腐、消毒、殺菌、止癢的作用,是治療皮膚病的常見外用藥物劑型[6]。 目前,臨床上通常將醫用水劑配套的毛刷以寫毛筆字的方式將藥液涂抹于患處,因刷頭較小,需蘸一下藥液涂抹一下患處,致使涂抹不方便,效率不高;反復的蘸取與涂抹容易造成患處的二次污染; 且蘸藥液時極易出現藥液滴漏,操作時藥液用量不易控制,易造成藥液的浪費;藥液保存期間極易造成藥液的污染,影響后續療效。本研究設計了一種使用方便、涂抹均勻且易于保存的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該設計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現將其臨床應用情況總結如下。
1.1 結構設計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見圖1)包括盒體及盒蓋兩部分(掃描文末二維碼可了解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的更多圖文信息)。 盒體內上部形成分流腔,下部形成長方體結構的儲液腔,分流腔與儲液腔相通。分流腔內縱向分布若干分流隔斷, 盒體上部開設出液孔,出液孔與分流腔相通,均分布在盒體朝向轉軸的一側。出液孔與分流隔斷對應設置,出液孔被所對應的分流隔斷分隔成兩個對稱的半圓形。 在盒體表面向上對稱伸出第一轉軸固定臂及第二轉軸固定臂, 第一轉軸固定臂及第二轉軸固定臂分別位于分流腔的軸向兩端,轉軸固定臂上分別開設轉軸固定孔。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上安裝轉軸,外覆棉層,兩端分別伸入轉軸固定孔內。 盒體的底面開設注液口,注液口上安裝密封蓋。
1.2 使用方法擦涂醫用水劑前,先將新型醫用水劑藥液通過盒體的注液口注入儲液腔, 注液完成后用密封蓋蓋住注液口,防止藥液滲漏。使用時,打開盒蓋,將轉軸的棉層置于患者患處進行涂抹。使用過程中,藥液由儲液腔流入分流腔, 經分流隔斷分流后從出液孔滲出, 隨后從出液孔流出的水劑藥液浸入轉軸上的棉層后隨轉軸轉動,使醫用水劑藥液均勻涂抹于患處。藥液涂抹完成后,將盒蓋蓋至盒體上,以防止藥液污染。
2.1 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6 年1—5 月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收治的濕疹患者100 例。納入標準: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07 版《皮膚性病學》中的濕疹診斷標準;具有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能進行語言及書面溝通;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心、肝等原發性疾?。挥芯?、意識或認知障礙。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觀察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5~78 歲,平均(45.23±1.80)歲,病程(6.51±1.33)年;對照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齡37~80 歲,平均(48.15±2.20)歲,病程(5.66±2.42)年。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趙辨[7]介紹的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評分法對患者的濕疹情況進行評分, 觀察組患者濕疹面積評分為(3.51±1.26)分,嚴重度指數評分為(10.24±1.36)分;對照組患者濕疹面積評分為(3.60±1.28)分,嚴重度指數評分為(10.53±1.74)分,兩組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圖1 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的結構圖示意圖
2.2 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14 d、每天2 次的全身皮疹處擦藥護理。 觀察組使用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進行擦藥,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擦藥方式,即使用常規藥液搭配的毛刷進行擦藥。 由2 名固定的護士完成每天的擦藥,并收集、記錄相關數據。
2.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擦藥總時間、 藥液總使用量、患者滿意度和護士使用滿意度。 ①擦藥總時間:擦藥時間為護士每次擦藥操作開始至操作結束的時間,以min 計算,最后匯總得到14 d 的擦藥總時間。 ②藥液總使用量: 由擦藥護士使用量杯測量擦藥前后的醫用水劑量并計算得出藥液使用量, 最后匯總得到14 d的藥液總使用量。 藥液的倒取使用304 不銹鋼防沾漏斗輔助完成,統一藥液倒取操作并嚴格控制,以避免藥液沾染于器具上而對數據的影響。③患者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每次擦藥后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總分為0~100 分,>90 分為非常滿意,80~90 分為滿意,<80 分為不滿意; 擦藥護士在每次完成擦藥后指導患者對滿意度進行打分,并最終匯總后取平均值。 ④護士使用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護士使用滿意度問卷調查護士使用滿意度,總分為0~10 分,0 分為最不滿意,10 分為最滿意, 由擦藥護士在14 d的干預周期完成后根據自身使用感受進行評價。
2.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沒有發生擦藥相關的不良事件。 干預14 d 后,觀察組患者的擦藥總時間、藥液總使用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及護士使用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4.1 使用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可提高護士的擦藥護理工作效率傳統擦藥方法中使用毛刷將藥液涂抹于患者患處,使用時涂抹不方便,效率不高。 該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操作簡單,易于護理人員以及家屬使用。由表1 結果顯示, 使用醫用水劑藥刷盒進行擦藥的總時間比傳統方法少了近100 min,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使用醫用水劑藥刷盒進行擦藥可減少護士擦藥的工作時間, 提高醫用水劑藥物涂擦的工作效率。
4.2 使用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可節約藥液使用量表1 結果顯示, 使用醫用水劑藥刷盒的患者其藥液總使用量少于對照組(P<0.05)。 醫用水劑藥刷盒的出液孔與分流隔斷對應設置, 被所對應的分流隔斷分隔成兩個對稱的半圓形,可有效地使藥液均勻流出,操作者可根據患者需擦涂水劑的皮膚面積或其他因素控制藥液用量, 節省藥液的使用量。 參與本研究的100 例患者中, 水劑藥物的費用約占其住院期間藥物治療費用的30%。 該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的使用需要患者比傳統方法多支出約8%的費用用于購買該水劑藥刷盒以及所覆棉層,但該藥刷盒購買后可長期使用,所需的替換棉層費用也僅需多支付藥物治療費用的1%。 因此,該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可減少患者擦涂藥液的使用量且成本不高, 從而有效減少患者長期就醫治療的經濟支出,具有較好的臨床實用價值。
4.3 使用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可提高患者滿意度傳統方法中使用配套的毛刷涂抹藥液,毛刷材質較硬,長時間放置還會出現刷頭硬化的情況,影響后續使用,甚至對患處造成二次污染。 該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轉軸外覆設的棉層直接接觸患者皮膚,棉層材質柔軟,且外觀設計合理,使得患者擦涂藥液時舒適度強,從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P<0.05)。
表1 兩組擦藥總時間、藥液總使用量、患者滿意度及護士使用滿意度的比較 (±s )

表1 兩組擦藥總時間、藥液總使用量、患者滿意度及護士使用滿意度的比較 (±s )
組別 例數 擦藥總時間(min) 藥液總使用量(mL) 患者滿意度(分) 護士使用滿意度(分)觀察組 50 288.61±2.44 672.82±3.12 92.36±1.51 9.03±1.90對照組 50 384.54±3.60 728.02±2.30 81.51±2.32 5.64±0.95 t 值 -3.900 -2.941 1.282 4.296 P 值 0.013 0.041 0.027 0.019
4.4 使用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可提高護士使用滿意度傳統方法中使用配套的毛刷涂抹藥液, 刷頭使用后難以清洗,操作繁瑣。該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為一體式,所覆棉層在藥液涂抹完成后可直接棄去,再將盒蓋蓋到盒體上即可保存,再次使用時更換新的棉層即可;盒體為非負壓裝置,盒內藥液只出不進,避免藥液倒灌,防止逆行感染。 護士操作時,藥液可由盒體的注液孔直接注入,使用便利。 因此,該醫用水劑藥刷盒提高了護士的使用滿意度(P<0.05)。
新型醫用水劑藥刷盒設計科學、操作便利,可以縮短皮膚科擦藥護理的時間,節約藥液使用量,并可提高患者和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且該醫用水劑藥刷盒不僅適用于所有皮膚科住院患者, 還可滿足家庭對于慢性皮膚病護理的需求,適用人群較廣,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