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觀察員 鄭一夏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全國大部分省份已建設了本地“健康碼”,在各地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標準不統一、數據不共享、缺乏互認機制,“一地一碼”的現狀給人員跨地區流動帶來了不便。有網民稱1 月份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進行健康申報時,發現健康碼竟有28 個之多。旅客在機場和車站出口登記信息掃碼驗證容易引起人員聚集,增加疫情傳播風險。全國各地種類繁多的健康碼,本質是管理模式條塊分割、各管一段的頑疾,已經成為疫情下的出行“堵點”和制約復工復產的重要因素,不利于科學防控。
今年春運于1 月28 日開始,3 月8日結束。受近期疫情在部分地區出現反彈的影響,今年的春運形勢較往年有所不同,如何安全而順利地出行,關系著春運中的每個人。1 月15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2021 年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春運期間,要落實好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各地要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平臺,落實健康碼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切實保障群眾必要的出行需求。連維良特別強調,全國互認、一碼通行是普遍性的原則要求,“碼”上加“碼”是個例、是特殊,確有原因暫不能與其他地區互認的,要先報告。要做到科學防控、精準防控,不能搞過度防控。因此,大眾期待的“健康碼全國統一”在春運期間應該會得以實現。
加快推動全國健康碼一碼通行,將從制度和技術上疏通堵點,通過數據信息共享、統一管理,在客流較大的公共場所適當增加防疫工作人員和檢測設備配備,確保掃碼查驗高效準確,便于對密切接觸者以及有風險人群進行查找和監測,最大程度發揮健康碼的效能,一碼通行不僅能提高人員通行效率,提升群眾出行體驗,還將實現對疫情的科學精準防控,推動各地防疫機制融合、資源整合、力量統籌,打破不同地域之間的政策和信息壁壘,優化和完善全國一盤棋的防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