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說:看看那些老鼠吧!人要是沒有禮儀,那就連老鼠都不如。可見光有血肉之軀是不行的,還得要有服飾。只有“體”,沒有“面”,也不“體面”,甚至“不是人”。中國的平民百姓,只要不是窮到實在活不下去的程度,也通常會有一兩件比較體面的衣服,以用于較為重要的場合。不過,所謂“體面”,也并非一定就是身著美服。孔子就曾贊美他的學生子路,說他穿著舊絲綿袍和穿著狐皮貉裘的人站在一起,卻毫無愧色??梢娭袊俗⒅胤棧紫炔皇且?,也不是要舒服,而是合禮。
古人很看重服飾的禮儀,一旦失禮便可能釀成大禍。公元前559年,有一天衛獻公約請孫文子、寧惠子兩位吃飯。孫、寧二人依照禮制,準時準點穿上朝服,衣冠楚楚地等在朝廷,一直等到太陽落山也不見獻公的影子。一問,才知道他老先生還在園子里。兩位大夫沒有辦法,只好又衣冠楚楚地趕到園子里。獻公見了他們,連皮冠也不脫,就和他們說起話來。孫、寧兩位當場勃然大怒。因為戴皮冠時,面對的不是野獸,就是敵人。即便是君見臣,也要先免去皮冠,才能說話,否則便是侮辱。君視臣為禽獸,則臣視君為寇仇。孫文子便發動政變,把衛獻公驅逐出境,穿衣戴帽的事,豈能含糊?
(摘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