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2月20日一檔節目報道,國產新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不久前成功試飛。那么,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研制有什么難點,它對發揮航母戰斗群作戰效能有什么作用?相對于預警直升機又有什么優勢呢?
研制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難在哪
一位軍事專家22日表示,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研制難度要比陸基預警機更大。艦載預警機的設計,首先對于飛機平臺要求很高,要滿足艦上起降要求。艦載飛機對平臺的結構強度要求很高,要對起落架、結構強度進行加強。此外,艦載機要具備很好的低速起降性能。飛機要在距離很短的甲板上起飛,無論采用彈射還是滑躍起飛,都要求盡量慢的離地速度,降落時為減少著艦的沖擊,也要降低著艦速度。這就要求對機翼使用高效率的增升裝置。同時,飛機平臺要針對雷達的布置方式進行優化。從央視公布的模糊照片來看,最新試飛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平臺進行了針對性設計。
此外,由于艦載預警機的起飛重量、外形尺寸都受到很大限制,要求在盡量小的空間內安裝探測距離遠的高性能雷達、通信設備和電子戰系統,這就要求預警雷達實現比較小的尺寸、很高的自動化程度,在滿足探測距離的同時,還要解決好供電、散熱等問題。
預警機上航母是必然選擇
航母上擁有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護航艦隊也有大量對空探測設備。同時,像中國的遼寧艦、山東艦還配備有艦載預警直升機,為什么一定要搞固定翼預警機呢?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目前航母的艦載雷達雖然功率大、探測距離遠,但這個雷達不能始終作為整個艦隊的探測核心來使用,因為很多情況下,為了防對方偵察,要盡量保持無線電靜默。同時航母處于艦隊最中心位置,如果利用艦載雷達進行對空探測,最好也是使用比較靠前的艦艇,設置防空哨艦,這樣可以盡量延伸探測距離。另外,航母艦載雷達,包括護航艦艇的對空雷達,雖然功率大、探測距離遠,但對低空、超低空目標探測能力有限。特別是對超低空目標,受限于地球曲率,艦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只有幾十公里,這樣的話預警時間就會被大大壓縮。所以一些國家配備了預警直升機,主要對超低空目標進行補盲探測。然而,受限于飛行高度、自身航程以及可搭載有效載荷的質量和尺寸,預警直升機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仍然受到一定限制。
專家認為,航母艦載機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對海上、陸上目標實施打擊。這就要求艦載機前出數百甚至上千公里,只有固定翼預警機才能滿足這種距離上的空情保障和指揮調度任務。未來預警機也必須具備較強反隱性能力,這些任務都是預警直升機很難完成的,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是一個必然選擇。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