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十四到,瓢罐敲敲把糅討。山珍海味盡入鑊,不知不覺肚灌飽。”寧海人一直有正月十四過元宵的習俗,因此“十四夜”這天,當地會舉行豐富多彩的鬧元宵活動,湯包、麥餅筒和糅等各種飲食別具特色。
在寧海,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要吃,十四夜;要睡,冬至夜。”吃“百家糅”,作為寧海一市鎮元宵節的傳統活動,至今已有600年歷史。糅,又叫糟羹、糊糅沸,是寧海桑洲、一市等地的特色小吃之一。由米粉或山粉(番薯粉)、各式海鮮、蔬菜、水果調制、烹煮而成,有咸糅和甜糅之分。據說當年戚家軍與倭寇浴血奮戰,最后缺衣少食,村民感激戚家軍保家衛國,對百姓秋毫無犯,故自發拿出糧食、蔬菜等食物,混雜在一起做成糊狀的羹,供戚家軍充饑,這羹就叫“糅”。此后,留下古代軍民魚水情佳話的“糅”漸漸在當地盛行,成為元宵節獨特的待客美食。
“吃過糅沒有,來家里吃一點,還有麥餅筒也吃一個!”褚亞娟是一市鎮東岙村人,她說,“十四夜”做糅的習俗從她有記憶開始就有了。這一天,孩子們總會嬉鬧著去各戶人家“討糅”,和善的鄰居會給孩子盛上滿滿一碗,再塞上一把零食。“平時家長喊吃飯,如果孩子不回來難免被罵,但這一天,孩子在外面不回來吃飯,家里人也不會生氣。”? (摘自《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