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關鍵詞】實用主義? 主體需要? ?批判揚棄? ? 【中圖分類號】B087? ? 【文獻標識碼】A
在社會領域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和規律,每當重大矛盾問題或事件的沖擊來臨時,如戰爭、經濟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暴發等,實用主義就會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暴露時期。2020年在人類歷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使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諸多矛盾變化進一步加速,在思想領域也帶來巨大震蕩,引發諸多反思。各種社會思潮在疫情的沖擊下,都有某些“應激反應”,這些“應激反應”往往更加真實直接地暴露其本質,為我們的觀察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從總體上看,2020年實用主義思潮因為疫情影響在世界范圍內變得更加突出了。這主要是因為疫情的沖擊加劇了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不同階級階層、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使得持實用主義態度的勢力更加露骨地采取相應行動。而在國內,2020年實用主義有明顯的暴露,主要是由于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同心協力為了人民健康奮力抗擊疫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果。這對國民是一種深刻的教育。國際上各種力量在疫情問題上的復雜表現也讓中國民眾在對比中看清看透了實用主義的各種表現及其后果,深切體會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深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人民性,進而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度和接受度無形中得到了提升。這在客觀上使其他思潮包括實用主義的實際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弱,輻射空間縮小。雖然中國國內個別地方、個別領域、個別問題上也暴露出實用主義的現象和問題——尤其在疫情初期較為明顯,但這些現象卻進一步引發了民眾的反思和批判,在這種反思的“陽光”照射下,實用主義及其他負面思潮的陰暗面被暴露,并被進一步批判消解。不少人和事的實用主義面目的暴露,又成為鮮活的教材進一步教育了民眾,使其認識到實用主義的表現及其危害。在疫情面前,黨的英明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展現、國內外應對疫情的舉措和效果的對比,讓民眾更加相信黨、相信政府、相信馬克思主義。
實用主義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思潮。它的特點主要是:第一,有著很強的主體性和主體意識;第二,緊貼實踐和生活;第三,具有很強的綜合目的性,并不囿于理性或者非理性需要,而是在綜合考量中突出優勢需要的滿足;第四,很強的偽裝性和寄生性。實用主義以主體的需要為轉移,把一切作為手段。所以它常常披著各種思想主張的外衣,而未必真正認同這些思想主張。不同的思想邏輯常常是其手段。當按照某種邏輯不能達到其目的或者不能滿足其需要時,它會果斷地拋棄這種邏輯更換另一種邏輯或者進行無邏輯的直接跳躍,即強詞奪理。以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政策為例,在有的階段、有的問題上他們采取自由貿易的政策,而在有的階段有的問題上他們又采取保護主義的政策,在有的階段有的問題上他們采取多邊主義的政策,而在有的階段有的問題上他們又采取單邊主義的政策。其實其骨子里始終沒有變,采取的是實用主義的態度,一切以需要和利益為轉移。今天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表面“多元”,實質上是“一元多樣”,“一元”以“多元”的偽相表現出來。
由于實用主義具有將各種要素作為手段運用的特征,所以受這種思潮影響的人往往會將其他思潮或者主張拿過來作為手段使用,而其真實的目的往往被隱藏起來,不過是利用這些思潮或主張來說事,暫時滿足自己的某種具體利益需要和目的。當這種具體利益需要或目的滿足之后,是否還堅持這些思潮或者主張則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有能進一步滿足其需要的其他思想主張,他們很快就會轉向,并將原來利用過的思想主張拋開。所以實用主義思潮具有相當的隱蔽性和寄生性,它在不同問題上往往披著不同思潮的外衣,讓人一時難以鑒別。需要經過幾個階段在若干利益問題上的變換,實用主義者才會暴露,使人有可能洞悉其本質。
那么實用主義的根和真正立足點到底是什么呢?是主體的需要,這是其真正的軸心。因為事物或者觀念是否有用,要看其能否滿足主體需要及對需要滿足的程度。不管這種滿足需要的東西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是行動的還是思想的。所以實用主義者往往會出現邏輯跳躍,往往存在多重邏輯。而對于邏輯之間的關系他們常常不過多考慮。不同邏輯和事物不過是滿足需要的工具,工具之間的聯系在他們眼里并不重要。如果說有什么聯系,那就是對主體的需要是否有意義這一點。所以說實用主義的核心,是對需要滿足的有效性,一切以此為轉移。但是需要有很多種,在每個個體甚至群體那里,各種需要的先后排序并不一樣。而需要的先后排序又反映出價值觀的差異。于是具有不同需要、不同價值觀的人,可能都是實用主義者。實用主義作為一種方法論轉向和態度,主要并不在于其具體內容,所以不同階級不同社會角色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實用主義者。但相比較而言,它更容易和極端個人主義掛鉤。
從馬克思主義來看,實用主義的軟肋有兩點:一是對主體的需要本身缺乏反思,即目的和價值觀的局限性;二是圍繞主體需要的不同邏輯和事物之間的關系不清。第一點造成了價值觀缺陷,第二點造成了科學性缺陷。例如,當代英美學術界著名的大眾文化理論家費斯克指出,歷史無非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方便而構造出來的事件的堆積,并無客觀規律性。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在其《信仰的意志》一書中反對機械論的歷史觀,否定了一切肯定歷史客觀必然性和規律性的思想。實用主義者正因為“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于是其違背規律而失敗的幾率也大大增加。因為并非所有事物都適合作為手段。手段和目的之間、不同目的之間、不同手段之間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在發揮作用。而這兩點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最為擅長的,并且馬克思主義可以將這兩點有機融合——即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有著比實用主義更強的徹底性。實用主義在馬克思主義面前必敗。
從馬克思主義可以看透實用主義的本質,而從實用主義卻看不透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實用主義的貢獻在于突出了人的主體性,但其對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人的主體性內容的非歷史和非辯證處理,卻造成了更嚴重的遮蔽和異化。因為其對這種在特定生產方式下產生的主體性缺少反思和批判。實用主義不能科學地進一步分析主體性和主體的需要從何而來,又有什么歷史性的規律。而這個問題的答案,馬克思主義早已找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施蒂納的批判就已經深刻地觸及到了這個問題。
實用主義對當今中國社會來說,主要是一種起負面作用的思潮。實用主義對社會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對馬克思主義的侵蝕,會造成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而對馬克思主義采取工具化態度的“偽馬克思主義”,即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工具,不是完整準確闡釋馬克思主義而是肢解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斷章取義,搞所謂“六經注我”。不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要求自己,而是以馬克思主義掩蓋自己自私自利的企圖和目的。第二,侵蝕中國社會精英,造成精致利己主義現象大量出現,目前這種現象在知識分子等高智群體中有比較突出的表現。第三,實用主義的短視性、非理性和極端性對普通民眾中素質較低成員的不良影響,容易滋生民粹主義等思潮的思想和心理土壤。

那么怎樣來應對和消解實用主義的危害呢?必須充分認識到對于實用主義的應對相較于其他思潮難度更大,這種難度主要在于其隱蔽性、偽裝性和多變性,以及其深厚的現代社會交往方式基礎。實用主義思潮總是圍繞其需要和利益的實效不斷調整和變化。它容易將批判者的關注點誤導到其手段上去,而使批判者抓不住其要害。要想打中實用主義的要害,關鍵在于對其價值觀以及需要和利益的分析判斷,在其變化中把握不變的東西。筆者認為對于實用主義的應對既要“守正”,又要“祛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應當充分發揮思想文化統一戰線的作用。統一戰線的關鍵是領導權。建立和保持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的領導權,需要發展先進的精神生產方式,優化精神產品供給。一方面增強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的領導力,另一方面正確剖析解構各種社會思潮,對其進行“釜底抽薪式”的內在批判。對實用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要堅持知己知彼、己彼溝通、強己化彼,實現思想教育的具體化、具象化和“具對化”(具體地比較和揚棄),從學理上深入分析批判。研究近代以來西學東漸過程中實用主義的兩面性,深入批判剖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實用主義本質。思想領域不能消極防守而要積極進攻,爭取主動權。這主要不是貼標簽和進行外在否定,而是要遵循思想文化領域規律,研究異質思想的社會土壤、內容邏輯,揭露其本質并揚棄之。消解實用主義,更需要從馬克思主義原理出發強調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在文化建設領域指出實用主義的具體表現和危害。結合事例,結合時事熱點從個人角度分析批判實用主義和精致利己主義的表現和危害。
先進事物只有在與異質事物的比較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自身,只有揚棄異質事物才能堅持和發展自身。當今各種社會思潮在國際國內碰撞激蕩,馬克思主義要實現自身功能定位,自覺強化斗爭意識,要在比較中顯示先進性,在揚棄中實現堅持和發展。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世界變局下強化中國精神生產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BKS15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②張蕊:《論詹姆斯實用主義思想》,《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12期。
③汪行福:《馬克思“現實抽象”批判四維度》,《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年第2期。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責編/潘麗莉? ?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