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藏家》是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命運悲慘的小人物克萊格在等級濃重的社會中自身心態逐漸扭曲,進而在畸形心態的驅使下綁架了長久愛慕的姑娘米蘭達,自此囚禁便在克萊格的私人別墅中進行著??雌饋?,克萊格是這一切的掌控者,米蘭達自始至終都是被囚禁的狀態,但實際上克萊格才是真正被孤獨地囚禁在那個時代,囚禁在他自己造就的狹窄的內心世界里。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克萊格畸形心態形成的原因、畸形心態的表現以及畸形心態導致的結果,即囚禁的三個方面,來論述克萊格是一個孤獨的被囚者。
關鍵詞:《收藏家》;克萊格;畸形心態;囚禁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2-0-02
《收藏家》(又譯“捕蝶者”)是約翰·福爾斯的第一部作品,于1963年正式出版,這部小說采用雙重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以白描日記體形式寫成。有人認為它是一部犯罪小說,對于許多讀者而言,它甚至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故事。有批評家認為它缺乏福爾斯作品中特有的強烈的文體特征和哲理意識,“僅僅是借用了犯罪小說的形式而已,它的深刻意圖與一般的通俗小說大相徑庭”[1]。一般通俗小說重視情節的曲折離奇,情節越復雜越能吸引讀者。相較而言,《收藏家》著重探討的是社會矛盾和人物心理,深入小說文本可以發現,作者追求的是個人的自由、自我意識與渴望人們保留純粹美的探索。有論者引用狄金森的詩句“太多理性是赤裸裸的瘋狂”來形容克萊格,“他的‘理性實質上是一種隱秘的欲望和變形的瘋狂”[2]。這部小說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會幽閉、個人內心扭曲的現狀,更表現了個體內心孤獨、心理畸形的社會根源,探討了人的真實內在,人在壓抑社會中對自我的否定和摧殘。毫無疑問,社會是潛藏著危險的,但是自我本身也有著潛在的危險要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克萊格的畸形心態是整個小說情節進行和推進的核心心理動機,正是畸形心態導致他產生了囚禁他人的病態心理。
1 畸形心態的產生
1.1 個人原因
1.1.1 自我封閉導致性格的畸形
克萊格從小便是孤獨的,家庭破碎之后變得更加孤僻。孤獨是一劑毒藥,若沒有正確的方法得到緩解,便易化為致命的傷害??巳R格一直生活在由自己內心創造出的世界里,“我不是那種粗俗的、愛出風頭的貨色,就像人們說的那樣,我還很有點兒雄心壯志?!盵3]正是如此,克萊格對身邊的人滿是厭惡,厭惡他們的陽奉陰違,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擠破了腦袋,他內心自卑卻又自命不凡,自卑的是自己失去家庭,缺少關愛,也沒有同事的顯赫家庭地位或貴族階級身份;自命不凡的是他覺得自己最為敏感,對世界有著別人不能企及的獨特認知??巳R格的外在與內心是不對等的,他是矛盾的。長此以往,克格萊越發覺得這世間無人能理解自己,無人會疼愛自己,于是封閉內心,直至變得麻木不仁、心理扭曲。
1.1.2 男權思想嚴重、控制欲強烈
克萊格厭棄和女人打交道,他骨子里持有的是封建保守的舊觀念。他討厭與一般女子接觸,自卑中帶有執念。在克萊格的認知里,正常的女性應該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清純少女,有一絲性欲便是骯臟,是虛偽放蕩的表現?!拔矣X得惡心,渾身顫抖。我真希望我是在另一個世界,這比和一個妓女在一起更糟。可是看見米蘭達這樣,我真沒法忍受這種恥辱,我再也不尊敬她了?!盵3]克萊格愛慕米蘭達,但是當米蘭達對克萊格坦露一些女性的身體之美時,克萊格內心卻滿是厭惡,克萊格口口聲聲說愛著米蘭達,可實質上卻把米蘭達當成了一種可供觀賞的玩物?!拔抑幌胝加兴狡桨舶驳卣加兴?。”[3]克萊格控制欲極強,他覺得男性應該有主導權,男性是欲望的主體,而女性是欲望的代表。他確實也是這樣做的,為了能每天輕松看到米蘭達,他不僅設計綁架了米蘭達,讓她每天與自己相處,而且把她囚禁在別墅的地下室里,限制她的活動,這是變態心理之下的瘋狂舉動。
1.1.3 自戀、求而不得的心理
克萊格是一個自戀的人,他渴望得到,卻總是無法得到。他渴望父母關愛,父母卻相繼離去,最慈愛的狄克姑父也在他15歲那年離他而去,對此克萊格感到無奈、憤懣,只有通過繼續收集蝴蝶來掩飾自己焦躁的內心?!按嬖谛圆话矀€體害怕親密的人際關系會使自己喪失自由與身份。這種焦慮導致他的‘自戀?!盵4]在后來遇到米蘭達之后,克萊格逐漸愛慕上米蘭達,后來干脆直接綁架了米蘭達,在克萊格心里,米蘭達是他生存的全部,他可以安靜地看著米蘭達一整天,只想與她待在一起,竭盡所能給予她最珍貴的東西。即使克萊格與米蘭達在一起交流得到的總是諷刺與嘲笑,他卻無怨無悔。克萊格付出所有,卻永遠無法得到米蘭達真實的肯定,他無法觸及米蘭達的內心??巳R格將自己認為最好的都送給米蘭達,無論是以誘騙、謊言還是實實在在的付出等形式,最終都是以悲劇收場,故事滿是悲哀與諷刺。
1.2 社會原因
1.2.1 社會背景下的悲慘命運
克萊格所處的年代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充斥著動蕩與不安,克萊格的身世很不幸,2歲時父親因酒駕車禍去世,母親后來也跟隨情人離開,從此克萊格便由姑姑和姑父撫養。“毫無疑問,和姑父一起度過的那些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3]克萊格小的時候,只有狄客姑父支持他并贊賞他那些標本。“他對我真如父親般慈愛?!盵3]幼年時期的克萊格渴望得到關注與愛護,但是家庭的破碎卻擊毀了他為數不多的希望,就連最疼愛自己的狄克姑父也在自己15歲那年中風離世。久而久之,克萊格把自己封閉起來,生命中只剩下收集各種各樣的蝴蝶標本,克萊格能從蝴蝶死去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此時其畸形心理就已經有所展露。幼年的克萊格內心渴望持有美,悲傷的情緒只能以捕捉柔弱的蝴蝶得以緩解,蝴蝶便是他唯一的精神依托。
1.2.2 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
小說中描述了英國嚴格的社會等級觀念,只有貴族的身份才彰顯著尊貴。無論是在小旅館還是豪華飯店中,接待員都是兩幅面孔,“餐廳里每一樣東西似乎都在小瞧我們,因為我們不是按照他們的生活方式培養出來的?!盵3]嚴格的社會等級下,一個人的等級身份是裝不出來的。雖然克萊格一夜暴富,卻無法擁有精英格調,無法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毫無疑問,英國社會生活中,“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存在著尖銳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沖突。奧爾森指出,克萊格對米蘭達實施綁架和囚禁并非一起偶然事件,而是不同階級之間“生活環境、教育和機會的不平等”結出的惡果[5]。克萊格喜歡的是米蘭達優美的線條和高雅的格調,他所向往的恰恰是自己未曾擁有的。米蘭達出身優越,舉止優雅,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克萊格企圖得到米蘭達,但是米蘭達卻不喜歡他。克萊格出身低微,其實更是“精英統治之下的可憐的犧牲品”,克萊格與米蘭達分屬于兩個階級,他們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是不對等的。
2 畸形心態導致的惡果——囚禁
英國當代評論家布萊德伯里在評述二次大戰后的英國小說時認為,“現代主義作家不再關注現實,就會導致現代小說喜歡躲入自我之中,自我是一個孤獨和被囚禁的地方”[6]??巳R格喜歡收集蝴蝶制成標本,他把米蘭達看作一只美麗的蝴蝶,如同捕捉一只蝴蝶一般,克萊格悄悄跟蹤米蘭達,并用拙劣的謊言和準備好的迷醉劑抓住了米蘭達,隨后將其帶入郊外別墅的地下室囚禁起來??巳R格不明白米蘭達的內心,米蘭達眼中的克萊格是一個極度自私自戀的人,不僅老套迂腐而且總喜歡諂媚巴結。“我知道這是一場悲劇,他是那個讓人厭惡的、缺乏自信心的、盲目模仿假斯文的‘中間階層的犧牲品”。[3]克萊格忍受著米蘭達的無理取鬧,歇斯底里??雌饋砜巳R格是極其愛護米蘭達的,而實際上他只是借著“愛”的名義私自占有著米蘭達。美麗的“蝴蝶”,自己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得到,相比自由,他寧可讓鮮活的生命在玻璃瓶里慢慢掙扎著死亡。米蘭達渴望自由,但在克萊格制造的牢籠里,這些是不可能的??巳R格知道米蘭達的恐懼與擔憂,但他不在乎,他是真正的自私者,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得到,否則就讓她毀滅??巳R格的內心扭曲而幼稚,作為一個性無能者,他欣賞米蘭達的肉體、線條、膚色,卻在米蘭達袒露自己身體缺陷之后惱羞成怒,并且最終導致米蘭達因肺炎而死去。克萊格自卑、古怪,秉持道學家們的古板觀點,他厭惡與他調情的女人們,認為她們下賤,都是娼婦;他鄙棄輕佻之人,也否定肉體的欲求,拒絕生命的鮮活。他最愛的是不會動彈的整齊劃一的蝴蝶標本,他一直孜孜不倦地捕捉各種各樣的蝴蝶,這是他的樂趣;把蝴蝶做成標本,這是他的榮耀;將米蘭達囚禁在地牢,這是他理解的愛情??巳R格的畸形心態顯露無遺,而正是畸形心態導致了囚禁結果的產生。
3 誰是真正的囚禁者
囚禁,指的是思想、行為以及自由都受到約束的狀態。被囚禁的人如果無法調節自身去適應這種環境,就會逐漸喪失意志,思想渙散,由一個自由獨立的個體成為被束縛的行尸走肉。此時,自由不復存在,靈魂被封鎖,加之囚禁者對其進行的精神灌輸,被囚者會大腦運作遲鈍,此時,人就不能再被稱之為人,只是一副軀體,空有軀殼。而就其深層意義來說,囚禁不僅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表面上進行的約束,還可以是科學對藝術的禁錮與摧殘,也可以是特定社會對個體文化的摧殘,可以是一種精神上的欺凌打壓。在《收藏家》這部小說中,克萊格困住米蘭達,將她留在牢籠里,表面上似乎克萊格是真正的掌控者,是掌控一切的囚禁者,但是實際上克萊格才是真正的被困者。“他簡直不是人,他是一個喬裝成人形的軀殼,他不相信還有另一個世界。實際上,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囚徒,是他自己那個充滿仇恨的,狹窄的世界的囚徒。”[3]克萊格得到的永遠只是生命中最膚淺的東西,而他所渴望的風度、格調、精神,恰恰是他永遠得不到的,就像他得不到蝴蝶和米蘭達一樣。克萊格一直是孤獨的,無論是在米蘭達在世時還是死去后,米蘭達都不曾屬于過克萊格。當克萊格發現米蘭達的日記后,他對米蘭達的愧疚之情得到釋放,逐漸將米蘭達淡忘,轉而將注意力轉移到新的女孩身上。一定程度上,克萊格是一個善于“移情”的暴虐者?!案ヂ逡恋略爬ㄟ^當男性氣概喪失到極端時,就會成為暴虐狂——一種墮落成為男子氣概的代替?!盵7]社會命運的不公使他封閉自我,在封閉的內心世界中墮落麻木,他將這種不平衡轉化成對階級的嫉妒與仇恨,他恨、他瘋狂,但又時時刻刻在克制情緒,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體貼的君子形象,以此表現對米蘭達真切的愛,實際上,他是一個“溫柔”的殺手。
4 結語
《收藏家》這部小說通過講述克萊格個人畸形心態的變化過程,揭露了異化社會生活中隱藏的殘忍面,表明人與人的冷漠和疏離是存在的,同時鮮明地刻畫出了克萊格偏執而孤獨的形象,他所代表的是孤獨和被囚禁的自我,這樣的人與世界是脫離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克萊格代表的是一種悲劇,他沒有意識到他所收集的生物是沒有靈魂的,真正有價值的美體現在生命的鮮活和自由之中,而克萊格捕捉和囚禁的做法無異于扼殺自由。他沒有意識到自由之美的價值,他為米蘭達構筑了一個牢籠,但同時也囚禁了自己,正如米蘭達在日記中所寫的那樣,其實克萊格才是被一個狹小天際所禁錮的人。米蘭達之死,根本原因在于克萊格的自私與暴虐,米蘭達向往自由,而克萊格不可能給予,他將自己囚在這樣一種美好的幻想中不愿醒來,克萊格囚禁了米蘭達,更是囚禁了自己?!妒詹丶摇方o讀者呈現了一個悲劇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雜與矛盾,而在遭遇冷酷無情的事件時,個人如何勇敢面對、積極行動、勇敢承擔起社會責任,拒絕封閉自我,拒絕畸形心理對他人和社會產生傷害,則是這一故事背后的現實意義,即便在當代,仍舊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于建華.論《收藏家》的對話性藝術特征[J].當代外國文學,2006(1):29-36.
[2] 潘家云.“太多的理性是赤裸裸的瘋狂”——《收藏家》中克萊格的偽理性剖析[J].當代外國文學,2009(1):95-102.
[3] 約翰·福爾斯.收藏家[M].李堯,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7:9-228.
[4] 王晶.淺析《收藏家》中克萊格的瘋狂[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174-175.
[5] 王書艷.從阿瑟·密勒的悲劇觀探析小說《收藏家》中克萊格的悲劇根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06):137-138.
[6] 張和龍.幽閉的自我,畸變的心靈——評約翰·福爾斯的小說《捕蝶者》[J].外國文學評論,2000(2):63-68.
[7] 埃里?!じヂ迥?生命之愛[M].王大鵬,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58.
作者簡介:尹豪杰(1996—),女,河南周口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