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琴

有這樣一道題目:已知: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F為AC上兩點,且AE=CF.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這是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教材中的一個例題。教學時,按照課本上的解法講完后,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其他方法,以達到“一題多解”,啟迪思維之目的。但沒有想到學生思維是如此的敏捷,思路是那么的廣闊,交流是那么的熱烈,方法是那么的多樣,竟給出了五種不同解法,真令我折服。
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的動機和需要為中心展開的。教學并非是忠實地執行官方課程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決定學習內容、建構知識的過程,是挖掘、拓展教材內涵的過程,是開發、創生課程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的主體性與生命力的張揚、發展成為一個統一的過程。
同時,在一題多解中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一. ?要注意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環節。根據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與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學中,要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 ?要注意誘發學生的靈感。靈感是一種直覺思維,是由于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而突然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路,是認識上質的飛躍。靈感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突破和創新。
三. ?充分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以及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四. ?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數學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充滿著濃厚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數學課堂更應該體現數學的學科味,注重學生在每個45分鐘內有效地鍛煉數學思維的過程。
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不同層次的學科味。教學過程中鼓勵提倡學生獨立思考,以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不同層次。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的學生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數學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自身經驗、興趣與動機的基礎上,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模仿、接受,我們要讓學生們自己來發現問題、認識問題、探索并有效地解決問題,并為他們提供互相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換一種姿態來與學生交流,用一種全新的授課方式走進課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數學樂趣!
3221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