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璐,蔣鳳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yī)院門急診,河南 信陽 464000
實習進修生通過臨床護理實習可提升對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是走上臨床實踐必不可少的過程。傳統(tǒng)的護理教學模式,往往僅專注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教學的實踐性[1]。啟發(fā)式臨床教學模式(PCMC)是以臨床典型案例為基礎,與多媒體教學結合的護理教學;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PBL)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帶教老師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2]。鑒于此,本研究就PCMC 與PBL 的雙重教學模式在急診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作以下分析。
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yī)院急診科護理實習進修生81 名為研究對象,按交替分組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1名,其中男9例,女32例;年齡20~25 歲,平均年齡(23.17±1.85)歲;文化程度:大專24 名,大專以上17 名。對照組40 例,其中男10 例,女30 例;年齡20~26 歲,平均年齡(23.21±1.89)歲;文化程度:大專22 名,大專以上18 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比性。所有實習進修生均知情同意,排除依從性差者。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據納入本次研究的實際病例制定教學計劃,向實習進修生講解所需護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疾病相關護理知識、技巧,并進行演示操作,指導實習進修生進行實踐。觀察組采用PCMC 與PBL 雙重教學:(1)選擇專業(yè)職稱或學士學位的帶教者,告知實習進修生將急診護理相關內容提前了解急診科的基本情況及特點,并加強實習進修生對風險管理、綜合管理及人性化管理的學習。(2)通過聲、文、圖、影的方式制作教學課件,加深實習進修生的印象,提升進修生自主創(chuàng)新及思考能力。(3)加強教學活動互動性,分組進行學習討論,每個組進行典型病例(如心肌梗死、腦梗死)交流,針對重點難點知識提出實用、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并檢索相關資料進行討論學習;通過床邊教學方式,指導實習進修生進行急診護理相關實踐操作。(4)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學習氛圍良好,在實習進修生討論時給予點撥,指導實習進修生獨立思考,通過實踐、小組討論找到問題解答。(5)實習進修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帶教老師可組織小組成員,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討論、講解,最后評估實習進修生的學習成果。
由帶教老師對實習進修生進行考核評分(包括實操技能及理論知識)。根據批判思維能力量表(CTDI-CV)評估實習進修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包括開放思想、尋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成熟度、自信心、系統(tǒng)化能力7個維度(分值均為10~60分),每個維度10個問題,分值為1~6 分,自非常不贊同至非常贊同[3]。采用本院自制教學調查問卷評估實習進修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興趣度及參與度,按高度贊同、贊同、不贊同分為3 個等級,量表信效度為0.871。
數據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習進修生的急診科實操技能評分為(97.00±4.23)分、理論知識評分為(98.00±4.51)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6.25±3.87)分、(87.15±3.92)分(t=11.925、11.544,P<0.05)。觀察組實習進修生開放思想、尋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觀察組實習進修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興趣度及參與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批判思維能力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批判思維能力評分比較(±s) 分
組別觀察組(n=41)對照組(n=40)tP開放思想42.00±2.83 38.25±1.78 7.118<0.001自信心42.00±2.98 41.65±2.83 0.542 0.590尋找真相41.00±2.76 38.30±1.83 5.176<0.001成熟度40.00±2.86 39.85±2.04 0.271 0.787分析能力43.00±2.95 39.15±1.96 6.900<0.001求知欲44.00±3.05 40.05±2.24 6.630<0.001系統(tǒng)化能力41.00±2.81 39.95±2.11 1.898 0.061
急診科作為一個較特殊的科室,聚集了醫(yī)院內較多急危重癥患者,且搶救任務最重、病種最多、工作時間緊急,成為服務糾紛高發(fā)、醫(yī)療差錯潛在的科室,所以醫(yī)院對于急診科護理人員有更高的素質要求。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講座為主,通過帶教老師將知識灌輸給實習進修生,導致帶教老師與實習進修生之間互動性低,降低實習進修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及參與度,使實習進修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受到限制[4]。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PCMC 與PBL 雙重教學模式,能提高帶教質量,增強實習進修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及積極性。PCMC 與PBL 雙重教學模式結合,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情景,提出臨床問題,可以更好的啟發(fā)實習進修生的積極性,使實習進修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使教學應用價值更高。PCMC 重在培養(yǎng)實習進修生的學習能力,不僅重視理論知識,同時也看中實踐操作,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護理知識以更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幫助實習進修生形成臨床思維,體現(xiàn)了教學的實踐性。PBL 則是注重以帶教老師為主導,實習進修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導實習進修生對臨床問題的深入思考。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取代了大班授課,加強成員間的討論,帶教老師的適當點撥,形成雙向交流,全員參與,可幫助實習進修生在實踐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實踐及思考能力,從而使實習進修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

表2 兩組認可度、興趣度及參與度比較 例(%)
綜上所述,采用PCMC 與PBL 雙重教學模式,能提高帶教質量,增強實習進修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及積極性,具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