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偉,廖傳茂,汪國華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北大隊,江西 九江 332000)
“十三五”時期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著重闡述了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方向和要求。第三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從不同的方面對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制定了明確的規劃要求,其中加快發展綠色礦業,在第三輪規劃中成為景德鎮市礦業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
礦產資源規劃是根據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勘查開發利用現狀、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的需求,及對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等作出的總量、結構、布局和時序安排。景德鎮市規劃作為市級規劃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省級規劃為指導,在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下落實省級規劃總量調控的各項指標,又對縣級規劃起到調控和約束作用,是縣級規劃的指導性文件。在加強宏觀調控、提高礦產資源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平,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1)礦產資源現狀。由表1中可以看出,景德鎮市有多個礦種在礦產地數和資源儲量上在全省都有很大的優勢,隨著礦產行業的轉型升級,未來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手段去加以規劃實施。

表1 景德鎮市主要礦產保有資源儲量一覽表
(2)礦山地質環境和綠色礦業發展現狀。景德鎮市礦山在長期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造成了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含水層破壞、地表植被破壞等礦山環境問題。由表2可以看出,截至規劃基期,景德鎮市完成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面積共2231公頃,還剩余1928公頃需要治理。

表2 第二輪規劃期間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完成情況
(1)礦業發展形勢研判。隨著規劃的實施,景德鎮市礦山總數逐年遞減,但礦山結構不盡合理,中型及以上礦山占比偏小,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加強礦產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利用。小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率偏低,需要加強監管力度,綠色礦山建設還處在規劃籌備階段,必須加快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轉變,進一步推進相關政策落地實施,大力發展綠色礦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局面。
(2)礦產勘查開發保護的要求。規劃對景德鎮市的礦產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作出了具體要求。2017年,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與江西省財政廳等6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江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意見》(贛國土資規〔2017〕4號),標志著我省綠色礦山建設由“試點探索”階段轉向“全面推進”階段,綠色礦山成為礦產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成為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條件。
(1)綠色礦山的建設目標。綠色礦山建設要圍繞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建設新格局、轉變新途徑、建立新機制的“四新”目標,從本地礦山的開發利用實際情況出發,從依法依規辦礦、規范化管理、資源綜合利用、采選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地質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礦地和諧和企業綠色發展理念等九個方面入手,大力推進綠色礦業發展。在規劃中制定了針對生產礦山和新建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目標。對于在生產的金屬類礦山在規劃期內要優化采選礦山工藝流程,努力實現選礦藥劑的無毒害化、少污染化,提高尾砂再利用,廢水循環利用水平,實現礦山綠色發展和礦地和諧。
(2)綠色礦山建設規劃試點。規劃綠色礦山建設試點名單中擬定了8個綠色礦山建設項目,涵蓋煤炭、金、陶瓷土、高嶺土、水泥用灰巖、海泡石粘土、陶粒頁巖等開采礦種,主要以各開采礦種的龍頭企業為主,開采規模都在中型以上。
(1)規劃建設目標與實施存在前后矛盾的問題。截至2019年10月,規劃中擬定的第一批8個綠色礦山建設項目均停留在政策制定和規劃實施階段,部分礦山名單需要調整,與規劃設定2020年前建成的預期目標還相去甚遠。從表3中可以看出,除了落實省規的4個礦山之外,另外4個礦山是由市級規劃自行設定,其中2個持證礦山,2個擬設礦山。

表3 景德鎮市綠色礦山建設規劃表
(2)缺乏地方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對綠色礦山建設起著支撐引領的作用,而目前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體系只是從宏觀層面對綠色礦山建設制定驗收評價指標和定性指標,缺乏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礦種礦山的建設細化標準。當前,景德鎮市還未出臺地方級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直接影響了綠色礦山建設的速度,導致規劃期內綠色礦山建設目標難以有效實現。
(3)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缺少聯動機制。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多部門密切配合,從政策層面到技術層面共同協調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景德鎮市的綠色礦山建設已經進入到規劃末期的攻堅階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推進綠色礦山試點工作中依然存在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協調的問題,國土部門和相關部門缺少有效的聯動機制,往往都是按照上級政府的文件要求被動參與建設工作。
(1)健全地方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堅決貫穿國家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的同時,地方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從不同礦種、不同規模、不同開采模式、不同企業文化等方面制定出臺量化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并且要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市場走向的變化實時動態的調整標準。
(2)加強自然資源部門與各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景德鎮市政府應該做好總體統籌規劃,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景德鎮市綠色礦山建設領導小組,由自然資源局牽頭,聯合生態、林業、安監、財政等部門共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3)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認識。自然資源部門應組織本地礦山龍頭企業開展綠色礦山發展政策宣傳活動,向主要礦山企業負責人宣傳綠色礦山建設的意義和目的要求,及時傳達上級政府部門下發的關于建設綠色礦山的通知和法令文件,介紹政府制定的扶持綠色礦山建設的配套措施。讓全市的礦山龍頭企業統一認識,從源頭上凝聚思想,力爭打造一批具有典型性和推廣性的綠色礦山。
(4)完善政策法規引導綠色礦業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明確綠色礦山建設配套政策的本質是扶持政策,是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細化措施,應當綜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礦產行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符合本地綠色礦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獎勵激勵制度。一是用地方面,除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優先調整劃撥綠色礦山建設用地,采取靈活的土地出讓方式,利用租賃或者先租后讓的出讓方式降低企業的用地成本。二是用礦方面,對于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企業,在礦業權審批和開采總量調控方面應給予優先安排。三是財稅方面,當地政府要統籌財政資金安排,加大對綠色礦山建設達標企業的扶持力度,在企業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優惠,鼓勵礦山企業自主朝綠色礦山發展。四是金融方面,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對于礦山企業的金融保障,簡化礦山企業貸款融資手續,消除企業在資金方面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