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春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城關小學 365300)
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小學學生開展數學閱讀學習活動,有利于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于數學學習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并在閱讀中得到思路的整理提高學生解題與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各項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因此,教師應該首先明確數學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開展的方向,并在方向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以充分的發揮出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良好的開展數學閱讀學習活動,并切實的受益于高效的閱讀過程.
1.以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習慣為方向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并未對引導學生開展數學閱讀學習活動引起重視,因此大部分小學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并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或是根本沒有形成在數學學習中開展閱讀學習的意識.為了能夠使數學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切實的發揮出其實際的教學意義與實踐作用,教師應該首先明確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習慣作為教學實踐中的方向,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數學學習意識,養成數學閱讀習慣.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輔助學生養成科學的數學閱讀習慣,學生將在良好學習習慣的運作下更加迅速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狀態之中,通過數學閱讀使數學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簡易方程》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以往的課程中養成了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在課堂中的教師授課前,首先對教材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的與方程學習內容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系統的閱讀.學生在數學閱讀習慣的驅動下,通過閱讀的方式在接受授課前完成了自主預習學習活動,對簡易方程的應用范圍等基礎的知識內容初步地建立起了認知體系,為后續的課程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師以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為方向制定教學策略,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數學閱讀習慣,能夠有效地為之后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以培養學生數學閱讀方法為方向
教師在推動數學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做好傳授數學閱讀方法的工作.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培養學生數學閱讀方法作為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保證學生能夠切實的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依照正確的流程高效率的完成數學閱讀,使數學閱讀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效益最大化,真正發揮出數學閱讀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的作用.

3.以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為方向
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數學閱讀教學模式中最根本與最重要的教學設計方向,只有通過恰當的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使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得到切實的發展與提高,學生才能真正地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課堂中或是未來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閱讀工作.
例如在《小數除法》一課的學習中,學生按照筆者的要求,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閱讀的方式對教材中的22.4/4的計算豎式進行理解與分析,以獨立思考的方式在思考后嘗試列出“做一做”中“9.6/4”等小數除法計算的豎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過程中的獨立思考初步建立起了對小數除法的應用認知.以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作為教學策略的選擇方向與課堂結構的調整目標,能夠使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優異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以此為基礎投入到每堂課程中的數學閱讀中去.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的自主閱讀,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高效的建立起了數學知識的體系,促成數學深度學習,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在未來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中的數學閱讀與數學學習打下了良好的能力基礎.
1.調整課堂教學結構,數學閱讀常態化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為了使在以往學習活動中較少接觸到數學閱讀的學生接受數學閱讀模式,形成數學閱讀意識并養成數學閱讀習慣,數學教師應該首先對傳統的課堂結構進行調整,使數學閱讀成為數學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讓數學閱讀常態化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之中.
筆者為了實現數學閱讀的常態化,有意識對傳統單刀直入式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調整,在課堂授課之前為學生設置了充足的時間以開展課堂中的數學閱讀,通過課程中實踐量的積累以換得學生在習慣養成上質的飛躍.例如在《圓的認識》一課的學習中,筆者在課堂中首先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圖片進行閱讀,結合自己對圓形的認知與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圖片中建筑物與摩天輪中存在的圓形.之后學生又通過對教材內容——圓規的使用方法部分的閱讀提取了段落中“圓心”、“半徑”、“直徑”等關鍵詞,通過閱讀關鍵詞的指引,學生初步掌握了圓規的使用方法,依照關鍵詞嘗試進行使用圓規的實踐操作,較為出色的完成了圓的繪制.學生帶著在數學閱讀中掌握的基礎知識投入到了學習過程中,直觀地感受到了數學閱讀預習對自己學習效率的作用,通過對積極作用的感受初步形成了數學閱讀的應用意識,以此為數學閱讀常態化的轉變打下了基礎.
2.科學設問注重引導,數學閱讀任務化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以課堂任務問題的設置作為載體實現對學生課堂閱讀步驟的引導.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按照正確的步驟設置問題,以此作為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引導下完成閱讀,能夠使學生在直接參與任務的過程中切實的感知正確的步驟,以此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掌握良好的數學閱讀方法.
例如在《因數和倍數》的學習中,筆者首先以“閱讀教材中的導入環節,能否對其中的計算式進行歸類作為課堂中的首個任務引導驅動學生投入到預習閱讀環節中去,使學生有序地先從導入環節的閱讀開始并嘗試簡單的思考.之后,筆者隨著教材內容的深化與學生閱讀的逐漸遞進,又循序漸進地提出了不同的問題,以此向學生布置課堂中的任務,以輔助學生有序地開展數學閱讀活動.筆者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將科學的數學閱讀步驟進行了具體化的表現,而學生則在閱讀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切實的體驗閱讀流程直觀地接觸到了在數學學習中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的正確流程與方法,并通過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閱讀有效性.
3.設置小組互動探究,數學閱讀合作化
為了實現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初步組織學生開展數學閱讀鍛煉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環節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借助學生小組的力量,通過促成數學閱讀合作化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嘗試與接觸獨立探究閱讀內容的過程,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補提高閱讀能力.筆者常常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數學閱讀學習活動,一方面是以小組互動的方式激發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表現自己的心態下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思考的過程中;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學生能夠在交流互動中得到思維模式的碰撞,在不同的獨立思考中吸取他人的長處以彌補自己思考中的不足,使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立思考更加全面,培養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動數學閱讀教學模式的形成,找準對課堂結構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方向應是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只有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教學策略,以此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數學閱讀環境與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