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強
“我們堅持做有價值的科研方向,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在開發生產抗菌聚酯新產品上發力,取得階段性成果?!敝袊瓦|陽石化聚酯車間工藝工程師曲俊峰介紹說,“目前,我們成功試生產出纖維級抗菌聚酯1000余噸,并進行了試紡。經檢測,優于行業2A級標準,產品基本物性指標、可紡性能、抗菌性能均能滿足市場要求、效益可觀?!?/p>
創新,在新發展理念中居首位,是遼陽石化打贏提質增效攻堅戰的“牛鼻子”。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煉化行業新一輪“洗牌”陣痛,遼陽石化強化創新引領,突出動能轉換,根據戰略需求和發展趨勢,研發生產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競爭力強的“拳頭”產品,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潛力點,科研業務創紀錄實現盈利,實現了讓“第一動力”更澎湃。
當記者走進裝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整齊規劃的生產裝置繁忙有序,到處都是干部員工們忙碌的身影和專注的神情。
“我們根據生產需求推動科技創新,以低成本芳烴增產技術為目標和研究方向。通過窗口檢修,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攻關,高質量完成了渣油加氫裝置催化器更換,目前產品純度達到99%以上?!边|陽石化油化廠二聯合車間主任劉志川說,“依靠科技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效益,使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然具有一定優勢。”
唯新而立,唯變不破。遼陽石化以“深化科技創新、全力提質增效”為重點,聚焦戰略需求,深耕科研土壤,充分發揮科技支撐驅動作用,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圍繞主營業務和生產鏈條豐富科技創新工作思路,在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進程中強化科技支撐作用,針對制約企業生產、盈利能力提升的瓶頸問題開展專項攻關,著力科技成果轉換,持續加快新產品研發步伐,讓科技創新有“用武之地”,發揮最大價值,驅動企業創新發展。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遼陽石化重大專項、重點項目實施進展順利,取得豐碩成果。公司大力開展降低煉油加工損失率攻關,組織常減壓、三套精制、兩套裂化等裝置針對加工、儲運等各個加工損失環節加強技術管控,避免造成油品損失。2020年,煉油加工損失率為0.29%,同比降低9.38%,累計降本增收940萬元。
突出全領域、全方位深入對標和達標,遼陽石化熱電廠實現運行方式由“三爐四機”向“兩爐三機”的切換。在新的運行方式下,崗位員工評估平期供電成本與受網電變動成本差值,研究制定增加平期調峰發電方案,實施24小時全時段調峰措施,提升熱經濟性,節約成本216萬元。
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必然要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優勢產業做后盾,而這同樣離不開技術創新。
庚子之春,面對疫情防控大考,遼陽石化瞄準方向、精準發力,22天研發出自產的熔噴料生產配方,搶建5條熔噴料生產線,在滿足自用的同時實現對外銷售創效;用兩個38天連續搶建4條熔噴布生產線,平價向市場供應500噸精品熔噴布,產品質量達到KN99級別,助力國家疫情防控……
攻克核心關鍵技術,推廣技術成果,短期內收回全部投資。遼陽石化“明星”產品服務全國抗疫一線,做精技術創效為戰疫貢獻了遼化力量。
喜人的果,源于深扎的根。長期以來,遼陽石化把握市場脈搏,把依靠科技創新開發適銷對路新產品作為企業生存發展之道。
結合市場找靈感,圍繞生產搞科研。遼陽石化抓住國際“限硫令”實施有利時機,面對市場龐大需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技術優化,對現有設施進行改造和完善:儲罐敷設管線,增設調和攪拌設施,配齊流量計等儀表設備;將重油罐改造成船用燃料油調和罐,并通過脫固工藝調研、取樣分析、調和復配;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向油品黏度、含硫量、灰分等關鍵指標“亮劍”,充分滿足產品要求,攻克利用催化油漿和加氫尾油作為原料調和低硫船用燃料油的難題,實現低硫船用燃料油全產全銷,2020年累計創效超8000萬元。
科技“一子落”,生產“滿盤活”。遼陽石化做精技術創效舉措激活了一整條高效煉油化工產業鏈。公司圍繞整體布局,打好“三提三降”牌,集中開展80項優化課題攻關,24個優化方案,1191個“金點子”相繼孵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3個產品牌號自由切換,高端牌號PETG研發有序推進,精己二酸產品可完全替代進口高端產品,優化創效1.9億元。
在焊花飛揚、吊車舞臂的遼陽石化30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施工現場,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藍色身影,他就是聚丙烯車間設備高級工程師尹揚。別看這個80后大學生白凈帥氣,可工作起來卻是個“拼命三郎”。項目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嚴抓善管的足跡。伴隨著一座座塔罐拔地而起,他也完成了從一名大學生到行家里手的華麗轉身。
裝置運行是基礎,品質提升是保障,人員技能是根本。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提質增效都無從談起。遼陽石化牢固樹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理念,堅持做有價值的科研導向,深入開展素質提升工程,努力創新人才使用的體制機制,科學培養人才,廣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為人才成長搭建建功立業的平臺,給“雄鷹”展翅的空間,讓好苗子出彩,幫助員工在崗位上成長成才,不斷激發人才隊伍強大的創 新活力和潛力。
發揮技術優勢,當好“定海神針”。遼陽石化不唯年齡、資歷,大膽用人,體現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依托大師工作室,通過團隊化攻關和項目化運作,培養了一支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的“匠人”隊伍,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智囊團”。

●遼陽石化一線技術人員圍繞市場搞研發,成功開發抗菌聚酯產品。 供圖/遼陽石化
技能專家孫繼達帶領團隊根據季節氣候特點和生產運行情況,及時調節溫度、壓力等關鍵參數,嚴格控制各項產品質量指標,竭盡全力降低電力、蒸汽、循環水能耗,把裝置“出血點”變成“造血點”,從用電大戶轉變為供電大戶,節能降耗創效超300萬元。
裝置專家張海獻帶領班組推進“一塔一方案”策略,根據方案調整各塔器操作,降低能源消耗,堅持多做產生累加效應,突破了生產瓶頸。“我們把目光投向公司提質增效大局和現實需要,深挖裝置潛能,精心優化生產,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立志讓干抹布也能擰出點水來。”張海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