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11月2日,新西蘭總理阿德恩任命納納婭·馬胡塔為新外交部長,引發了全球的關注。這位50歲的政治家是新西蘭歷史上首位女外交部長,也是已故毛利女王Te Atairangi Kaahu的侄女。
除了她的毛利王室身份,馬胡塔最令人關注的,是她嘴唇下方的一個獨特文身。馬胡塔用這個文身來紀念她去世一周年的父親,文身的設計融入了毛利傳統雕刻的圖案,象征著她來自毛利傳統部落。
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原住民,19世紀英國人入侵之前,這片土地上居住著20多萬毛利人,有50多個部落。“文面”是毛利人自古以來的傳統,毛利語叫“Ta Moko”。
關于“Ta Moko”的起源,一種說法是,有一位名叫馬陶拉的年輕毛利酋長愛上了來自冥界的公主尼韋爾卡,尼韋爾卡來到人間與馬陶拉結婚,兩人婚后十分幸福。但有一天,因為一場誤會,醋意翻騰的馬陶拉失手打了尼韋爾卡,尼韋爾卡一怒之下便跑回了冥界。不久,馬陶拉幡然醒悟,懊悔自己魯莽的行為,他追著妻子的足跡來到冥界。在這里,馬陶拉遇到了冥界的文身師Uetonga。
馬陶拉讓Uetonga在他臉上文身,在文身的過程中,馬陶拉悲傷地唱起了思念妻子的歌。歌聲飄啊飄,最終傳到了尼韋爾卡的耳中,得知丈夫在苦苦找尋自己,尼韋爾卡原諒了馬陶拉,回到了他的身邊。馬陶拉將文身帶回了人間,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再犯之前的錯誤,同時將文身技巧帶給了他的子民,而這就是毛利文面。
傳統的“Ta Moko”通常會覆蓋整個面部,主要由波浪形曲線和螺旋狀圖案組成。男女也會有差別,一般男性會有完整的面部文身,而女性只在下巴、嘴唇和鼻部刺上圖案。據說,毛利女性認為,全藍色的嘴唇是“女性美的象征”,而且可以防止皮膚變皺并保持年輕。
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文身,因為文面是社會地位、權力的象征。越有權力的酋長和戰士,臉上的文身就越多。不僅如此,文身也有“身份證”的作用,顯示著他們的家族成就、血統和婚姻等狀況,比如,男性前額中央的圖案代表了他的社會地位,眼睛和鼻子周圍的區域代表了他所在部落的等級,鬢角處則記錄了他的婚姻狀況和結婚次數,鼻子下面是男子的簽名,面頰區顯示了男子的工作性質,下巴區域顯示了該人的能力或聲望,最后,頜骨區域代表一個人的出生狀況。另外,左臉的圖案通常代表了父親一方的血統,右臉則是母親一方的血統,血統的高貴與否都可以從臉上的文身看出。
毛利文身是一個漫長而費力的過程,并且過程非常痛苦。首先,文身師要用刀在皮膚上割開切口。然后,將鯊魚牙齒或動物骨刺固定在木棒上,蘸上染料,用小錘敲擊末端,將其插入皮膚中,將染料敲進文身者的淺層皮膚里。全部刺好后,再涂上顏色,顏料通常是燃燒過的松脂或食草毛蟲。由于毛利文身的神圣性,被文身的人和文身師都不能吃東西,也不能與其他人進行交談,更不能喊疼,因為這樣是軟弱的表現。
進入21世紀后,越來越多的毛利年輕人對本民族歷史、文化重新產生了興趣,讓傳統文身藝術再度興起。新西蘭當地的毛利人也開始建立藝術組織,將“毛利文身”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發展。如今在新西蘭,你可以找到經驗豐富的毛利文身大師,他們能夠為你設計一款傳統的毛利圖案,并為你講述關于毛利人的故事。